朱雯雯
(陽信縣人民醫院 山東 濱州 251800)
胃癌在醫學上是指其癌細胞來源于胃粘膜上皮細胞的癌癥。根據既往數調查結果顯示該疾病早期在術后的生存幾率較高,但發現時為晚期的胃癌患者的生存幾率較低,及時在手術后其生存時間也在極大程度上得到減少[1]。胃癌晚期患者的治療措施主要以盡量延長其生存時間并減輕其痛苦為基礎原則,同時給予其相應的護理,在最大程度上減輕其心理壓力[2]。部分患者會在該階段出現較嚴重的慢性疼痛,對其睡眠質量,心理壓力及情緒都造成了較大程度影響。部分患者會因此產生較明顯的負性情緒,甚至會有輕生行為,因此在胃癌晚期患者的護理措施及方式就極為重要[3]。本篇文章就對患者在胃癌晚期階段的護理方式進行了簡要的效果分析,詳細內容如下。
1.1基礎資料
研究時間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將在這一年內進入我院接受治療的胃癌晚期患者作為研究目標,共采集數據80例,利用奇偶分組表法進行分組,n=40。將患者分別作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齡極大值為79歲,極小值為23歲,年齡均數為(51.25±5.25)歲,疾病均已發展至IV級,預計生存時間少于三個月,確診時間最長為2年。最短為0.5年,確診時間均值為(1.25±0.15)年;研究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齡極大值為80歲,極小值為24歲,年齡均數為(51.95±5.21)歲,疾病均發展階段介于III級至IV級之間,預計生存時間少于三個月,確診時間最長為1.5年。最短為1年,確診時間均值為(1.26±0.17)年。以上數據經比對后數據組間存在的差距不顯著,可以開展后續研究(P>0.05)。
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符合基本倫理標準。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態化護理措施。將患者疼痛發作時間、疼痛水平、持續時間等進行記錄并存檔,同時在患者疼痛發作第一時間給予其鎮痛藥物進行疼痛的緩解。在患者意識清醒階段與其進行交談,盡量避免談及其病情,主動幫助其回憶積極溫馨的畫面,正向鼓勵患者正常用藥不主動提及藥物作用避免患者出現較大心理壓力。
研究組應用疼痛護理與臨終關懷同用的護理方案。①疼痛護理。在患者恢復清醒意識后主動與其進行交流,詢問其喜好,并從談話中分析患者性格,針對患者喜好播放相應的音樂或影視作品,在轉移患者從疼痛中的注意力同時放松其心情,使其焦慮抑郁的心情得到緩解。在患者意識清醒階段給予其口腔內部及皮膚的表面清潔護理工作,提高基礎日常過生活質量,同時主動詢問其是否出現壓痛等現象。同時指導患者在出現疼痛后進行節律性呼吸,以減緩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適程度,必要時給予其鎮痛藥減輕痛感。可在患者保持清醒的狀態下進行相應按摩,以便醫護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搬動。醫護工作人員利用雙手指腹字患者 肋骨下方向腹前方緩慢推進進行按摩,將按摩時間維持在3-10min。同時使用手掌處大魚際的肌肉在患者背部進行按摩。將按摩時間維持在5-10min,,每日根據患者訴求及其自身情況靈活更改按摩頻次,通過被動按摩肌肉的方式緩解其疼痛。②臨終關懷: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使其知曉患者所處疾病階段并做好心理準備,正視死亡并盡量在患者面前保持情緒穩定。盡量保證病房環境的整潔,并盡量用用暖色調的裝飾物,減少較強烈的色彩引起患者較激進抵觸的情緒。盡量委婉但直觀地告知患者其病情病況,并對自己病情及存活時間有基本了解。針對情緒較激進的患者給予耐心的安撫并詢問其訴求,在能力范圍內與家屬共同完成其愿望。使其正視自己的死亡并盡量保持平靜。根據患者情況制定飲食計劃,可在情緒較焦慮的患者食物中添加滋陰寧心等中藥,通過食補改善其心情[4]。
1.3判定指標
觀察患者因晚期癌癥導致的疲乏情況、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水準、患者面對死亡的態度評分、患者心理及生理水平評分(VAS、SAS、SDS、睡眠質量評分)。
1.4統計學分析
試驗各指標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5.0檢驗,卡方比對計量資料(%)率;t值比對計數資料(均數±標準差);如組間數據有差異(p<0.05)。
2.1比對患者晚期癌因性疲乏情況
研究組患者癌因性疲勞困乏現象改善情況相較對照組有較大程度提高,數據組間呈現出的差距較顯著(P<0.05)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比對患者晚期癌因性疲勞困乏現象

續表1
2.2比對患者生活質量水準
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水準相較對照組有較大程度提高,數據組間呈現出的差距較顯著(P<0.05)詳細數據見表2。

表2 比對患者生活質量水準

續表
2.3比對患者面對死亡的態度
研究組患者面對死亡態度相較對照組有較大程度改善,數據組間呈現出的差距較顯著(P<0.05)詳細數據見表3。

表3 患者面對死亡的態度
2.4比對患者心理及生理水平評分
研究組患者患者心理及生理水平評分相較對照組有較大程度改善,數據組間呈現出的差距較顯著(P<0.05)詳細數據見表4。

表4 比對心理及生理評分水準

續表4
胃癌的后期治療以延緩患者死亡,增大其生存幾率并盡可能延長其存活時間為原則,同時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因癌癥擴散及化療放療等造成的疼痛[5-6]。當患者胃部癌癥到達晚期時幾乎無法進行治愈[7]。同時該階段患者容易出現負性情緒積累導致其出現抑郁或焦慮的情況,最終造成其對治療放棄希望,并伴隨出現抵抗等情緒[8]。部分患者會以因癌因性慢性疼痛直接出現輕生行為,因此,為了避免患者在癌癥后期出現治療及護理依從性降低的現象,應及時給予有效護理干預措施,以達到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并糾正其面對死亡的態度[9-10]。故此時給予其臨終關懷及疼痛護理對患者的情緒及生理功能、日常生活行為等起到極為重大的意義。
疼痛護理是臨床護理措施中一種針對患者疼痛所實施的護理手段。通過日常行為、身體按摩以及主動傾聽其主訴等方式,以非藥物的物理手段等對其疼痛進行護理。同時由于部分患者會因疼痛出現較明顯的抑郁及焦慮傾向,因此該種護理措施相較常態化護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因疼痛引起的負性情緒。同時通過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使其睡眠程度及睡眠時間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正向改善。由于這個階段的胃癌患者的存活時間有限,因此應令其家屬及其自身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臨終關懷是近年來臨床中興起的一種新型護理措施,針對存活時間有限的危重癥患者進行全面的看護,盡最大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準,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因此當以上兩種護理手段同用時,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壓力并使其內心盡量保持寧靜從而提高其生理及心理的各項指標評分水準。
綜上所述,在進行胃癌晚期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適當應用疼痛護理聯合臨終關懷,可以在緩解其疼痛指數的同時改善其生活質量水準,盡量使患者平靜地度過該階段,因此可以進行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