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玉
(臨沂市蘭山區銀雀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山東 臨沂 276000)
乳腺腫塊是常見的乳腺疾病,多見于青中年女性,男性少見,發病時患者常感到乳房脹痛,可觸及移動的、邊界清晰之腫塊,質硬,無壓痛,生長速度快[1]。若發現不及時,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甚至發展為惡性腫瘤,對患者心理和生活造成極大的壓力。臨床對乳腺良性腫塊治療大多以手術為主,但傳統的手術切口大,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多,術后疤痕明顯,極大地影響患者乳房美觀度,患者多為女性,對傳統手術后的美觀度并不非常滿意。因此,探尋更加優質的手術方式是臨床最為關注的內容,而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乳腺良性腫塊的方案剛好可以解決上述問題[2]。本文以2019年8月-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乳腺良性腫塊患者為例,將對乳腺區段切除術在治療乳腺良性腫塊的臨床效果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取我院2019年8月-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乳腺良性腫塊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組方式:隨機計數法,每組各6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齡24~48歲,平均(36.14±4.58)歲;病程0.5~4年,平均(2.24±0.13)年,分別有乳腺纖維腺患者24例,乳管內乳頭狀瘤患者 16例,乳腺脂肪瘤患者11例,乳腺囊性增生患者9 例;觀察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比例為4:56,年齡26~45歲,平均(35.98±4.01)歲;病程0.6~4年,平均(2.31±0.32)年,分別有乳腺纖維腺患者25例,乳管內乳頭狀瘤患者 17例,乳腺脂肪瘤患者11例,乳腺囊性增生患者7 例。以上兩組參與研究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入選標準:1)經彩超、鉬靶等影像學,及實驗室活檢等檢查確診為乳腺良性腫塊[3];2)患者均無手術禁忌癥;3)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嚴重血液系統相關疾病,及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足者;2)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3)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方法
對照組:行乳腺微創手術治療:經影像學檢查,標記病灶的大小、位置、深度,確定穿刺部位。用手術刀做3mm穿刺切口。根據超聲引導,將旋切刀置于病灶后方,負壓作用將腫塊吸入凹槽中,用旋切刀切除腫塊,將切下組織通過負壓吸引取出,重復該操作,直至將腫塊完全清除,加壓包扎3天。
觀察組:行乳腺區段切除術,該術式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協助患者取平臥位或者側臥位,若患者病灶位置較高,可適當墊高后開展手術,術區消毒,嚴格遵守無菌原則。
2)行全身麻醉顯效后,逐層切開患者乳房皮膚組織,根據腫塊大小和包膜是否明顯,不同程度暴露乳腺腫塊,切開乳腺腺體組織,游離式切除腫塊。患者腫塊較大或者有粘連時,需將皮瓣分離開來,完全暴露病后徹底切除。
3)確認腫塊切除完全后止血,逐層縫合,加壓包扎3天。
1.3觀察指標
(1)觀察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術后疼痛時間等。
(2)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率:包括術后血腫、病灶殘留、積液、術后感染等并發癥。
(3)觀察兩組患者術后乳房美觀優良率,采用Hams提出的美容評定標準[4],對兩組患者術后乳房外觀進行評估,優:術后兩側乳房對稱、形態未見明顯差異,且無肉眼可見傷痕,兩側乳頭高度差<20mm;良:術后兩側乳房對稱,無明顯傷痕,兩側乳頭高度差<30mm;差:術后未達到以上標準。優良率=(優+良)/60×100%。
(4)患者術后滿意度: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60×100%。
1.4統計學分析
2.1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術后疼痛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術后疼痛時間對比
2.2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術后血腫、病灶殘留、積液、術后感染等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血腫、病灶殘留、積液、術后感染等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n(%)
2.3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乳房美觀優良率
觀察組患者術后乳房美觀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乳房美觀優良率對比 n(%)
2.4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術后比對照組滿意度高(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滿意度對比 n(%)
乳腺良性腫塊是常見于青年婦女的無痛性腫物,男性少見,早期較小,但生長速度較快,邊界清晰地圓行小結節,硬度中等,無壓痛。主要分類有乳腺纖維腺、乳腺脂肪瘤、乳管內乳頭狀瘤、乳腺囊性增生等等,不及時治療,會有發展為惡性腫瘤,大多與患者內分泌紊亂、激素水平失衡及家族遺傳等因素有關,情緒波動較大、高熱量飲食等均可增加發病風險[5]。
臨床治療多采取手術方式,乳腺微創手術是最常見的傳統治療手段,經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在超聲或者鉬靶的引導下對腫塊進行旋切,該手術創傷小,患者承受的痛苦比較小,但也有其明顯的缺點,比如術后易出現局部血腫、費用較高、病灶殘留等術后并發癥[6-8],患者手術預后效果不十分滿意。
隨著醫學的發展,該疾病治療技術也有很大的提升,臨床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乳腺區段切除術,是經患者乳暈行弧形切口的術式,治療效果理想。該術式切口比傳統手術小,手術進行過程中出血量少,縮短相應的手術時間,對術后愈合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很大程度降低患者術后感染、血腫等并發癥率,患者接受度更高,更重要的是該疾病大多為女性患者,對乳房形態較為在意,乳腺區段切除術后患者兩側乳房對稱,乳房形態與乳頭高度差異不明顯,切口在乳暈中,不會形成肉眼可見疤痕[9,10],患者術后滿意度更高。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行乳腺區段切除術)相比較于對照組(行乳腺微創手術)術后出血量少、手術時間與傷口愈合時間短,術后感染、血腫和積液等并發癥也明顯減少(P<0.05),患者自覺乳房形態美觀,對此非常滿意。由此可見,乳腺區段切除術切除乳腺良性腫塊臨床效果顯著,有助于患者后期康復,該研究與馬寧飛[11]研究結果相符。
本次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因醫院收治患者數量所限,本研究選取的樣本量相對較小,而且因患者受所在地區的影響,在選取樣本時,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性,后期可擴大樣本納入范圍,將更多合適的患者邀請到研究中,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的結論。在研究中,還可根據患者的年齡等其他基礎資料進行分組,了解手術方案,對于不同年齡的乳腺良性腫塊患者,在術后效果上是否存在差異。另外,本研究對患者隨訪的時間較短,未能了解觀察組的手術方案是否會對患者的遠期乳房形態,及其他并發癥情況造成影響,后期可延長隨訪時間,對乳腺區段切除術這一方案的手術效果,做更深入的研究[12]。
綜上所述,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乳腺良性腫塊效果顯著,并發癥少,術后乳房外形美觀,患者滿意度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