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紅 馮 霞
(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眼科 山東 濟南 250020)
作為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白內障主要是由于眼球晶狀體發生代謝紊亂進一步導致的晶狀體蛋白質發生變性渾濁,該病的發病原因與氧化損傷、營養和遺傳等多種因素具有密切關系[1]。白內障主要發病群體為廣大的中老年人,其不僅會損害患者的視力,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起失明。現在臨床上主要通過手術的方式治療白內障,常用的手術方法為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該術式具有微創、術后恢復快、治療效果好等一系列的優勢[2]。不過手術本身是一種有創操作,再加上手術麻醉,會導致患者機體受到一定損傷,而且會增加患者的術后并發癥風險,再加上很多患者在患病后容易出現各種負面情緒,導致應激反應,不僅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甚至還會影響到治療效果[3-4]。因此必須要做好對白內障手術患者的護理干預,改善其負面情緒,降低并發癥風險。對此,本文分析并研究了老年白內障手術患者圍術期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護理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接受老年白內障手術的患者110例納入研究,按照患者的入院順序將其劃分為將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55例。甲組中男女比例為30:25,年齡在56歲到81歲間,平均(68.26±6.19)歲,病程在3個月到18個月間,平均(9.17±2.75)個月;乙組中男女比例為29:26,年齡在55歲到82歲間,平均(68.31±6.22)歲,病程在3個月到20個月間,平均(9.21±2.78)個月。兩組基本資料之間相比沒有較大區別(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①符合白內障的診斷標準;②知曉同意;③獲得倫理部門的認可。排除標準:①合并認知障礙或者意識不清;②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③合并惡性腫瘤;④合并嚴重臟器功能不全;⑤合并視網膜病變;⑥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甲組接受常規護理,嚴密監測患者的病情,做好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對患者實施飲食指導,并發癥護理等[5]。
乙組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具體措施如下:①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制定:首先,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其中包括主治醫師以及責任護士等,在網絡當中對白內障圍術期護理的相關文獻進行查閱,同時密切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臨床護理路徑表。還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充分掌握關于白內障護理的相關知識及操作技巧,并實施考核,只有在考核通過之后才能上崗。②入院到術前:將院內的環境、治療方案、主治醫師等相關情況詳細地介紹給患者,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將術前檢查的清單提供給患者,同時還要向患者詳細地解釋各項檢查的作用,對患者的各種疑問進行認真解答[6]。做好對患者的心理疏導,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有針對性的對其實施心理干預,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聽戲曲、與人聊天等方式來轉移注意力,緩解負面情緒。同時還要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多對患者進行安撫,告知其成功治愈的案例,使其保持積極的治療心態[7-8]。要將手術之前的注意事項詳細的告知患者,指導患者和家屬做好預防跌倒和墜床的準備,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使用眼藥水的方法,使其注意保護好眼部衛生[9]。②手術當天:全面的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使其做好術前準備,嚴格控制好其血壓和空腹血糖水平,對患者的各種臨床資料進行進一步確認,對其淚道及結膜囊進行沖洗,安撫患者的情緒,降低其應激反應[10]。④術后第1d到出院:定時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包括心率、血壓、體溫等。以患者的具體恢復情況為依據,協助其調整為健側臥位或者仰臥位等姿勢,叮囑患者盡可能地閉目養神,嚴禁患者突然起立或者翻身,同時還要盡可能地避免用力排便、打噴嚏、咳嗽等,從而有效預防病情加重,要對患者的手術部位有無分泌物、滲液、疼痛感、出血情況和眼瞼紅腫情況等進行定時觀察和監測,一旦發現異常,要馬上采取措施加以處理[11]。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眼部衛生,嚴禁揉眼,防止發生感染。指導患者盡可能地多食用蔬菜、水果、富含高蛋白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做到少食多餐,如果有必要要嚴格按照醫囑對患者實施靜脈補給營養,確保其充足的營養支持,有效的強化其免疫力,要嚴禁患者食用刺激性的食物,禁煙禁酒。⑤出院指導:在出院當天要對患者實施全身檢查,在確保沒有異常情況后,指導并協助患者辦好出院手續。將出院后的注意事項詳細的告知患者及家屬,叮囑其按時復查,發現異常要馬上來醫院復診。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住院時間、住院總費用。
在治療前后,比較兩組的焦慮、抑郁評分,通過焦慮、抑郁自評量表予以評價,患者獲得的分數與其焦慮、抑郁程度呈正相關的關系。
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主要為視網膜脫離、眼壓升高、角膜水腫和前房出血等。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軟件包處理兩組資料。計量資料使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經t檢驗后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計數資料使用例數、百分比表示,經X2檢驗后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2.1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乙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明顯低于甲組,數據經過檢驗顯示(P<0.05)。見表1。

表1 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2.2焦慮、抑郁評分
治療前,兩組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乙組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甲組,數據經過檢驗顯示(P<0.05)。見表2。

表2 焦慮、抑郁評分
2.3并發癥發生率
乙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甲組,數據經過檢驗顯示(P<0.05)。見表3。

表3 并發癥發生率
作為一種眼部病變,白內障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其具有比較復雜的發病原因,創傷、輻射、類固醇激素、營養障礙、免疫異常、高齡以及遺傳等因素均與該病的發病具有密切關系,這些因素會引起患者的晶狀體代謝紊亂,進一步導致其晶狀體蛋白質發生變性,最終引發白內障。現在臨床上治療白內障的主要方法為手術治療,其能夠將病灶消除,使患者的視力水平得到有效改善。不過手術本身會導致患者出現應激反應,這就需要做好對患者的護理配合。
作為一種科學的護理模式,臨床護理路徑真正地以患者為中心,嚴格按照患者的具體病情以及心理情況、生理情況等,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其包括從住院到出院的整個過程[12]。在具體的護理操作當中,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同時以患者的具體情況為依據對臨床護理路徑表內容進行調整,其重視多學科交流合作,能夠將更加切實有效的護理服務提供給患者,消除其負面情緒,減少其應激反應,控制其并發癥風險,保證患者的術后康復,而且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受到了廣大患者的普遍歡迎。在本次研究中,乙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明顯低于甲組,數據經過檢驗顯示(P<0.05),表明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在負面情緒方面,治療前,兩組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乙組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甲組,數據經過檢驗顯示(P<0.05),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此外,乙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甲組,數據經過檢驗顯示(P<0.05),表明臨床護理路徑能夠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在老年白內障患者手術治療的圍術期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效果確切,可以有效促進其術后康復,降低其經濟負擔,改善其負面情緒,而且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發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