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蘭香
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指導強調生活教育的理念,重點是學與做相結合,以促進學生知識生活化的提升。這一理論指導豐富了教學思想,使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小學語文是各個科目的基礎,語文教學融聽、說、讀寫、思想于一體。本文以“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指導來解析小學語文的教學要點,期望能夠調動小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掌握能力。
一、尊重教材,以教材為依托展開教學
“教學做合一”理論是將教師的教學、學生的理論學習、實踐檢測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也就是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語文教材,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教師要重點提升學生對問題的認識,讓學生了解語文課程的要點,以激發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白楊》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沙漠及白楊的圖片或者視頻,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覺。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發散自己的思維。教師可以提問“白楊指的是什么精神?”“在新疆兒童的心中代表著什么?”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教師要根據課文,在對課文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教學,以加深課文內容對學生情感和心理的影響。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學校的植樹活動,觀看每年的植樹視頻,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奇跡,培養學生熱愛樹木的習慣,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來提高學生對于《白楊》課文的理解,同時讓學生結合身邊的實踐活動,加深對文中白楊代表什么、有什么價值意義等的深層理解。
二、創設教學情境,在做中進行教學
在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對教學情境進行創設,讓學生能夠切實體會到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和實踐性,以加強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情境創設,讓小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感受到情境,并積極參與近來,在參與中獲得知識。
例如,在進行成語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讓小學生盡量理解和背誦多個成語,以便在課堂上進行成語接龍和用成語造句的游戲。在《聞雞起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對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和蘊含的深意進行講解,以讓學生能夠理解“聞雞起舞”中所蘊含的有意報國的人即刻奮起、堅韌有毅力的精神思想。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聞雞起舞》的動畫片,讓學生能夠理解詞中的意思。在教學目標達成以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聞雞起舞”來造句,以加深學生對成語的印象。在造句結束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間開展成語接龍游戲,借此提高小學生的成語詞匯量,增加成語的使用頻率。游戲結束后,對于獲勝的一方,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解釋獲勝成語的意思和隱喻的精神,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每一個成語蘊含的故事和意義。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來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同時提高小學生在生活中使用成語的頻率和效果。
三、重視小組合作活動,培養學生信息整合能力
小組合作是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活動的興趣的有效途徑,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理論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對于一些可擴展的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研究,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童年的發現》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分享自己對細胞和進化的看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如“蠶蛹怎樣脫繭化蝶?”“蝌蚪長大以后怎樣變成青蛙?”“為什么壁虎的尾巴掉了還會長出來?”“為什么向日葵會跟著太陽轉?”等等。教師可以鼓勵小組學生進行實踐和觀察,組織獲獎小組進行成果展示,安排代表總結小組進行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還有心得體會、觀點等。小組學習與實踐探索相結合,既能夠鍛煉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書寫與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等。
在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應以實踐聯系教材,創設情境、小組教學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地生活、學習、實踐,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教師要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將教學活動和“教學做合一”的理論進行整合,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