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怡婷
【摘要】新教材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學生在寫作中不僅要會讀會寫,還要學會表達情感,深化對生活和事物的認識。這既是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要求,也是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有助于建構(gòu)科學的知識體系。
【關(guān)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作文;教學方法
三年級統(tǒng)編語文教材習作每學期安排了八次,學生不僅要會閱讀簡單的文章,還要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認識。因此,語言表達能力成了學習目標,也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guān)鍵。那么如何在做好作文寫作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實踐認識。
一、緊抓教材,使學生學會組織課文語言材料
(一)重視課后練習題
模仿是認識事物的前提,在學生初學寫作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模仿。在三年級作文教學時,教師應把教材作為學生學習寫作的模仿基礎,讓學生樹立以學習為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觀,在寫作方法上高度重視學生對課文語言材料的模仿練習,做到對課文中的句子讀會,讀通順,如此才能在寫作中奠定良好的基礎。筆者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學生對課文句子的理解和分析,引導學生重視課后練習,以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如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的課后習題:“想象一下,秋天的雨還會把顏色分給誰呢?”我先讓學生熟悉課文中的句子:“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接著讓學生模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自己既要組織語言,還要會寫字詞,這樣不斷積累,時間久了寫作能力就會大幅度提高。
(二)由模仿句子到模仿課文
統(tǒng)編教材的練習是有一定目的的,就是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通過練習的形式讓學生模仿書寫,通過語言積累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課文是作文的典范,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范本,課后練習題的設計就是以學生認識能力為基礎的,課文中的句子是學生認識理解事物的根本,教師要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模仿課文寫幾句話,以降低學習難度。然后教師讓學生在模仿句子的基礎上上升到對課文的模仿,讓學生有所感悟,進而提升表達能力。如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的課后習題:“你的家鄉(xiāng)哪個季節(jié)最美?為什么?”要求學生仿照課文寫一段話。課文主要描寫了小興安嶺的四季景色,語言表達也有不同,學生不僅從中學習到四季景色的不同,還能夠了解生活常識,這些都為學生描寫家鄉(xiāng)的四季打開了思路。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對四季的觀察和感受,寫自己的家鄉(xiāng),從而讓學生有話可說,以提高寫作興趣。
二、重視觀察生活,從生活中豐富寫作素材
學習的目的是實踐應用,寫作的目的也是為了在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日常生活作為學生寫作訓練的內(nèi)容,為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要高度重視教材單元寫作要求,不斷擴展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語文園地的“學寫通知”和第七單元語文園地的“學寫尋物啟事”時,就引入了日常生活,比如舉辦讀書會、研究會;讓學生練習寫一份通知,寫作通知時要注意內(nèi)容、時間、地點等;讓學生學習寫作尋物啟事,等等。在這樣的練習下,學生會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可以作為寫作素材,這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還增加了實踐機會。
三、教會學生寫作方法
(一)重視修辭手法的運用
核心素養(yǎng)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恰當而準確的修辭可以把事物描寫得準確傳神,讓事物以美的形式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三年級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比喻、擬人、夸張、反復等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可以說,修辭手法的應用是檢驗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
(二)幫助學生樹立寫作自信
寫作需要興趣,而三年級學生對于寫作起初是有畏懼心理的,面對寫作要求,有的學生不知如何下筆而感到困惑,還有的學生沒有準確理解寫作要求,面對諸多材料卻無法下手,心中想的和表達的不是同一回事。因此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三)促進學生表達
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文時,可以設置相應的情景,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寫作內(nèi)容,感受到寫作帶來的樂趣,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在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描述的場景演繹出來,或者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使學生融入課文。學生只有融入一定的場景中,才會產(chǎn)生切身體會,從而使寫作鮮活有趣。
總之,統(tǒng)編教材非常重視作文教學的生活化,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核心素養(yǎng)必須緊扣學生生活,讓學生把生活中的美挖掘出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只有真正有所感悟、思考,才會言之有物,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培來.核心素養(yǎng)觀照下小學作文教學的“轉(zhuǎn)型”[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8(1).
[2]曾燕燕.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作文教學初探[J].中華少年,2017(1).96D415CD-8D24-437A-974F-740B21C69D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