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翩翩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窒息搶救中標準化護理搶救流程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護理研究;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實施常規護理)和標準化護理組(實施常規護理+標準化護理搶救流程),各40例;比較兩組患兒高碳酸血癥比例、低氧血癥比例、酸中毒比例、Apgar評分、住院費用以及住院時間。結果:經統計分析后,標準化護理組上述幾項觀察指標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標準化護理搶救流程有效應用后,觀察高碳酸血癥比例、低氧血癥比例、酸中毒比例、Apgar評分、住院費用以及住院時間,獲得明顯改善,可促進新生兒窒息患兒預后水平顯著提升。
關鍵詞:新生兒;窒息搶救;標準化護理;搶救流程;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護理研究;男、女各45、35例;平均胎齡(37.49±3.49)周;納入標準:新生兒分娩后并且完成臍帶結扎后,未對其給予吸氧干預后,表現出口唇、全身皮膚黏膜、四肢末端紫紺癥狀,程度不同;患兒心率減慢,水平在100次/min以下,甚至表現出無心跳現象;喉反射減弱或者表現為消失;肌張力松弛或者低下;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并完成知情同意書簽署;排除標準:呈現出自主呼吸微弱或者無自主呼吸現象;家屬對于試驗研究不遵從;;兩組性別、平均胎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護理組
對患兒病情變化嚴密監測,對于患兒飲食指導、定時定量用藥、臍部護理、靜脈置管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遵醫囑展開。
1.2.2標準化護理組
在上述基礎上,添加標準化護理搶救流程干預,具體為:
(1)積極做好保暖措施,新生兒斷臍后于輻射臺上迅速安置,并利用經預熱毛毯將其身上胎脂、羊水擦干,以促進保溫;(2)對呼吸道實施清理,新生兒分娩后,就其鼻、口、咽部殘留黏液以及羊水利用吸引器吸出,但期間對于吸管吸引時間以及深度需要嚴格限制,確保吸引器負壓小于13.3kPa。清理期間確保動作輕柔,避免暴力操作,對于新生兒仰臥位采取加以協助,將其肩部墊高,保持頸部后仰,對氣管伸直狀態保持做出保證;(3)積極建立呼吸,對于患兒足底利用手指輕彈或者拍打,以對自主呼吸建立給予促進。如患兒表現出較低氧飽和度,則對其給予面罩加壓、吸氧以及鼻導管吸氧,對早產兒長期高濃度吸氧需充分避免,以防止呈現出支氣管肺發育不良以及視網膜病;(4)認真完成靜脈通道創建,并對其通暢做出保證,如患兒心率<60次/min或者無心率,合理展開胸外心臟按壓;(5)積極做好病情監測工作,對患兒基本生命體征嚴密觀察,并且了解其有無呈現出便血、腹脹等癥狀,同時對其腎肝等系列臟器功能實施檢測,對于臟器功能異常能夠盡早發現;(6)積極做好皮膚護理工作,需要勤換尿布、勤洗澡,對皮膚清潔加以保持,避免呈現出尿布疹以及紅臀等現象。此外對臍帶殘端干燥以及清潔做出保證,臍帶脫落后,如呈現出滲血以及黏液現象,則利用雙氧水或者碘伏實施擦洗,如呈現出化膿感染現象,準備抗生素外涂。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高碳酸血癥比例、低氧血癥比例、酸中毒比例;(2)比較兩組Apgar評分;(3)比較兩組住院費用以及住院時間。
2結果
2.1兩組患兒高碳酸血癥比例、低氧血癥比例、酸中毒比例比較
護理后,標準化護理組高碳酸血癥比例、低氧血癥比例、酸中毒比例均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兒Apgar評分比較
標準化護理組分娩后1minApgar評分同常規護理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標準化護理組窒息復蘇后5minApgar評分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兒住院費用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標準化護理組住院費用以及住院時間分別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現代生活節奏逐漸加快情形下,人們飲食結構以及生活方式均呈現出巨大變化,并且因為空氣污染、水質污染等系列因素影響,使孕婦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系列基礎疾病,從而導致新生兒窒息概率明顯增加。就臨床導致新生兒出現窒息原因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母體因素影響,孕婦患有諸多基礎疾病,例如腎功能不全以及心臟病等。此外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吸煙、吸毒、被動吸煙等均會導致新生兒窒息出現;(2)胎盤因素影響,伴有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盤老化等;(3)臍帶因素影響,例如臍帶扭轉、繞頸、打結或者臍帶過長、過短、畸形等;(4)胎兒自身因素,巨大兒或者早產兒、新生兒肺發育不良、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新生兒顱內出血等;(5)分娩因素影響,宮縮乏力、頭盆不稱、胎頭吸引、高位產鉗使用、產程中鎮痛藥、麻醉藥以及催產素使用不良等。如呈現出新生兒窒息現象,則對家庭造成的精神損失以及經濟損傷巨大,并且對新生兒健康會造成嚴重威脅,更為嚴重會表現出腦癱等系列嚴重后果。針對存在窒息表現新生兒,需要對其準確、及時以及有效展開窒息復蘇治療,針對新生兒恢復進行顯著促進。期間配合給予標準化、全面化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新生兒窒息患者在進行干預期間,合理、有效搶救護理流程方式有效運用,意義顯著。以往常規護理工作實施,主要體現為病情檢測以及搶救藥物使用兩方面,難以獲得理想護理效果。在醫學不斷創建以及發展情形下,醫護人員針對新生兒窒息認知水平表現出顯著提高。現代護理理論分析,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期間,只負責病情觀察以及藥物使用存在系列缺陷。通過給予標準化護理搶救流程干預,可對搶救過程系列不足充分彌補,對于護理人員實踐培訓以及理論學習力度加強可以做出保證,對護理搶救標準化、全面化加以確保,使醫護配合度提高,將搶救時間縮短,使住院費用減少,從而將窒息復蘇成功率顯著提高。綜上所述,標準化護理搶救流程有效應用后,觀察高碳酸血癥比例、低氧血癥比例、酸中毒比例、Apgar評分、住院費用以及住院時間,獲得明顯改善,可促進新生兒窒息患兒預后水平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秀錦, 羅佛園, 羅小美. 標準化搶救護理流程在新生兒窒息中的應用[J]. 實用醫技雜志, 2021.
[2]張穩. 標準化搶救護理流程在新生兒窒息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 8(9):2.
[3]翟玉. 標準化護理流程在新生兒窒息搶救中的療效觀察[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0, 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