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在1948年第一次輸注血漿治療血友病后[1],現今血友病的治療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一方面治療理念的更新:從按需治療到預防治療,出現了基于藥代動力學參數(PK)上制定個體化精準治療、多個臨床科室參與的綜合治療、參加宣教活動后的家庭治療。另一方面是許多新藥的研發、上市,基因治療的突破性進展,為血友病患者帶來治愈的希望,讓血友病患者不再是“易碎的玻璃人”。本文章著重介紹血友病的新藥開發和基因治療。
1.替代治療
第一代重組FVⅢ濃縮物在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中產生,在含有人白蛋白的培養基中轉染編碼FVⅢ的人cDNA[2]。為了提高重組FVⅢ濃縮物的純度,從培養基中去除白蛋白(第二代rFVIII濃縮物),最后從最終配方中去除白蛋白,并在凍干前添加非蛋白質穩定劑(第三代rFVIII)。接著一種改良的r FVIII分子在市場上銷售,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這都是生產rFVIII濃縮物的標準程序。在廣泛地將血漿源性FVIII(pdFVIII)轉化為用于HA治療的rFVIII濃縮物后,針對FVIII凝血活性的抗體產生,即抑制劑的生成。這是治療過程中非常嚴重的不良事件,因為患兒血液中抑制劑的出現,使輸注凝血因子產品的效果完全或部分降低。在使用pd FVIII濃縮物治療的HA患者中,抑制劑的發生率為24%,但在使用rFVIII濃縮物治療的HA患者中,抑制劑的發生率為33%和52%,取決于具體研究。總之,pdFVIII和rFVIII的免疫原性仍然是HA替代治療中一個重要的、尚未解決的不良事件。
1.1延長半衰期(EHL)重組FVIII濃縮物
預防治療不足之處是頻繁重復的靜脈藥物注射,傳統FVIII因子藥物的半衰期在8-12小時。制藥行業研究了一些生化方法來延長藥物的半衰期,以減輕患者尤其是兒童患者注射治療負擔,提高依從性。一種是將凝血因子與IgG1或白蛋白的可結晶Fc片段結合,或者通過添加聚乙二醇。但由于FVIII因子的載體VW因子半衰期僅為4-5小時,因此在此基礎上FVIII產品的半衰期延長效果不理想,與之前的標準半衰期rFVIII相比,半衰期僅改善2~3小時。但對于FIX因子產品的半衰期最長可達102小時,使之預防給藥的頻率降低至每周2次或每5天一次。
2.非替代療法
隨著凝血因子在臨床的廣泛使用,替代療法的不足之處逐漸顯現:盡管有EHL FVIII 產品的誕生,降低給藥頻率,但是對于兒童血友病患者,仍然存在靜脈通路的挑戰;最嚴重的副作用是外源性濃縮物的免疫原性問題也尚未解決,抑制物的產生。體內存在抑制劑的患者無法再進行預防治療,只能通過通過旁路制劑進行治療:活化凝血酶原復合物濃縮物(APCC)和活化重組 FVII (rFVIIa),它們非常昂貴,使得治療費用負擔增加,而且得每天輸注防止出血。
2.1Emicizumab(艾美賽珠單抗)
Emicizumab(ACE910)是由日本中外制藥株式會所和瑞士制藥羅氏(Roche)聯合研發的一種特異性新型雙特異性抗體,通過模擬FⅧa 的輔因子功能,可同時橋接FⅨa 和FⅩ,使FⅩ在沒有FⅧ的情況下得以繼續激活,Emicizumab 充當 FVIIIa 輔因子模擬物,并在 Tenase 復合物中呈現三維結構。低的親和力可以保證后續反應中凝血的激活和 FX 活化的平衡重新恢復天然的凝血通路[3]。
2.2. 抗凝血途徑抑制劑
2.2.1. Fitusiran
Fitusiran 是一種通過降低 AT(抗凝血酶)的血漿濃度,AT 減少可以使凝血酶增加,達到減少出血傾向的效果。Fitusiran生物學機制是通過與表達抗凝血酶的RNA相結合,靶向抗凝血酶(antithrombin),通過RNA干擾使肝臟抗凝血酶基因表達受限的RNAi療法[33]。藥物Ⅰ期、II期實驗結果顯示每個月1次的給藥就能很好達到控制出血的效果,且同樣適用于抑制物陽性患者。由于Fitusiran是人為對抗凝蛋白進行干擾,增加了血友病患者出現血栓的風險。2017年發生了一例給藥患者出現竇靜脈血栓的事件,Fitusiran 試驗因此被暫時中止。在重新評估了臨床風險和安全性后,改變Fitusiran 的給藥方案,這些試驗中的給藥已恢復,安全性實驗正在進行中。Fitusiran的缺點在于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的可能性。
2.2.2. Concizumab
Concizumab 是一種人源化高親和力 IgG4 單克隆抗體,對組織因子通路抑制劑(TFPI)的第 2 個 Kunitz 結構域具有選擇性。TFPI 是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是一種天然抗凝物質,AT-3(抗凝血酶3)、TFPI(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蛋白 C 和蛋白 S 四種血漿蛋白參與了抗凝過程。TFPI中兩個片段分別與 TF-FVII(組織因子-凝血因子復合物) 和 FXa 結合并發揮抑制作用,剩下片段與蛋白 S 連接在一起,起協同抗凝作用,使得阻止凝血酶原無法轉變為凝血酶,起到抗凝作用。因 TFPI 對絲氨酸蛋白酶的高親和力而抑制 FXa 和TF~FVIIa 結合的起始階段。這種化學結合會使 TFPI 失活并降低該天然抗凝劑的功能。Concizumab 通過干擾 TFPI 和 FXa 形成復合物,達到抑制 TFPI 活性從而降低凝血酶。
3.基因療法
目前廣泛使用的還是傳統的凝血因子替代療法,最主要的藥物仍是重組凝血因子(rFVIII)。近年來,長效凝血因子、非因子替代療法等為血友病治療帶來了新的發展,特別是非因子替代治療里抗凝血酶滅活劑和TFPI拮抗劑,以上藥物用量少,半衰期長,對體內存在抑制物的患者同樣有效,并且是皮下給藥非靜脈注射,使治療更為方便。此外,還減少或避免凝血因子的暴露,有助于預防抑制物的產生。基因療法是血友病熱門研究方向,雖然前期試驗中治療已有所成效,但其安全性、持久性、可預測性、倫理等諸多問題仍需進一步研究解決。
參考文獻:
[1]楊凌霄. 血友病治療新進展[J]. 重慶醫學, 2018, 47(24):4.
[2]陳振萍, 李剛, 李澤坤,等. 艾美賽珠單抗對血友病A凝血試驗檢測的影響[J]. 臨床血液學雜志, 2020, 33(6):5.
[3]侯玉香, 肖小璞. 血友病基因治療概述[J]. 中國輸血雜志, 2007, 20(001):71-74.6042338F-E434-4528-BE7A-D95DB721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