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雨
融媒體時代,短視頻已成為受眾喜聞樂見的一種信息傳播方式,受眾從中了解新聞、獲取最新動態,其受眾群體非常廣泛。因此,傳統媒體工作者在媒體融合不斷深入的趨勢下應審時度勢,借助新科技手段,制作推送優秀的新聞短視頻作品,以獲取受眾關注點贊,迅速圈粉。比如,安徽省內主要新聞媒體主動出擊,紛紛打造大量優質新聞短視頻欄目和作品,不斷推陳出新,獲得廣泛好評。在報道重點新聞時,特別注重新聞短視頻的介入報道,不斷有爆款新聞短視頻出現,播放量和獲贊量不斷攀升新高度,激發媒體融合“乘數效應”。
如今,新聞傳播渠道多元,微信、抖音、微博等社交軟件平臺的受眾人群非常廣泛,新聞傳播速度很快,這些發展趨勢進一步促進了媒體的深入融合。
與傳統平面媒體通過圖文呈現的傳播方式相比,新聞短視頻具有更加吸引受眾觀看的呈現力。一些媒體在報道新聞事件時,會特別注重從制作新聞短視頻的角度進行信息采集,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傳播新聞。比如安徽一家新聞單位,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一條新聞短視頻:宿州發現一例新冠確診病例,六安緊急派出了7輛核酸檢測車和百余名醫護人員前往支援。這一視頻發布后,迅速獲得轉發點贊,點贊量近30萬,轉發4.6萬,評論數量達到了2.4萬條。許多受眾在視頻下方進行評論,表達了“加油、感謝你們、愿平安、感謝最美逆行者”等祝福。該新聞短視頻的發布,對于疫情防控起到了宣傳鼓勁的效果,弘揚了正能量,在穩定人心、增強信心、鼓舞士氣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社交媒體平臺在短視頻發展方面投入很多技術和人力、物力、財力,其短視頻包括時政類、社會類、經濟類、文體類等,具有即時性、互動性、服務性等特點,符合當前受眾對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能夠迅速吸引大量受眾。
如今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新聞短視頻的精準推送、短小精悍節省了受眾獲取信息的時間,真正滿足了當下受眾對快速獲取新聞信息的需求。且新聞短視頻,讓新聞內容的呈現方式更加豐富多彩,使受眾在接收新聞的同時,感受到視覺的沖擊力,享受到精彩紛呈的視覺大餐。傳統新聞媒體在推出新聞短視頻欄目后,可以把所獲取的非常有價值的新聞線索,融入到新聞短視頻創作之中,結合短視頻的傳播規律進行加工制作。在媒體深入融合的進程中不斷創新,呈現不一樣的新聞,給受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在當前全媒體時代,受眾獲取新聞的渠道廣泛,短視頻已經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一項調查顯示,就年齡段而言,15-54 歲短視頻受眾的累積比例達到90%,其中15-44 歲的年輕人占到了75.8%。55 歲以上老年人接觸短視頻的比例相對較少,但也呈現逐步增長的趨勢。受眾接收新聞的方式很多,通過傳統新聞平臺發布的信息受關注度越來越低,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新聞短視頻在各大平臺發展得風生水起,收獲了很多關注點贊評論,擴大了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由于受眾群體銳減,傳統媒體不得不進行創新,搶占新媒體市場,重獲受眾青睞,擴大媒體的影響力公信力。各傳統媒體不斷進行整合,刪減弱化的欄目,壓縮報紙版面,挖掘符合現代受眾需求的傳播體系、風格和內容板塊,推陳出新。
一些成熟的短視頻平臺,注冊會員眾多,活躍度高,人氣高漲,通過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不斷圈粉,成為受眾喜愛的平臺,內容豐富廣泛,用戶黏性極高。目前,傳統新聞媒體大多已經在各大社交平臺注冊了自己的賬號,以制作新聞短視頻的方式推送各種新聞內容,獲得了受眾關注和點贊。因為傳統新聞媒體具有權威性高的特點,其所制作的短視頻易于被受眾接受,且內容質量也在不斷摸索中飛躍,與受眾互動交流程度進一步加深,因此,在吸引受眾的同時,也增強了受眾黏性。
社交媒體平臺的受眾群體活躍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年輕受眾,對于新聞短視頻非常感興趣,互動性較強。然而,在新聞短視頻發布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弊端,尤其是社交媒體平臺。由于新聞短視頻的大量上傳發布,審核力量薄弱,造成了對于短視頻的審查不嚴、監管不力,使得新聞短視頻在推送發布的時候存在不少問題。甚至有的自媒體平臺為了提高知名度,吸引粉絲,故意嘩眾取寵,放松新聞短視頻的監督審核,造成了虛假新聞層出不窮,小道消息不斷涌出,形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在如今傳播技術快速更新迭代的時代,新聞短視頻的采編制作加工難度不大,發布渠道暢通,短視頻作者上傳內容非常便捷,通過平臺審核后就可以對外公開,分享作品。然而,因為短視頻制作者的技術差別,使得拍攝的內容質量存在較大差異,良莠不齊,優質產品不多。
另外,短視頻在各個社交媒體平臺發布后,模仿復制者眾多,同質化現象嚴重,甚至涉及到版權糾紛,對于新聞短視頻的傳播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不少短視頻內容制作粗糙,導致點贊量評論量較低,即便是一些制作精良的優秀短視頻作品,如果互動性不足,也會影響其傳播效果。
通過筆者對一些社交媒體平臺的觀察來看,不少短視頻的發布者與受眾溝通交流較少,甚至沒有交流,也沒有更新新聞的最新動態信息,這樣很容易失去受眾的支持,不利于平臺的發展。雖然也有少量的短視頻作者會和受眾進行互動,但是交流的層面較淺,不能真正滿足受眾的需求,無效的溝通甚至起到了反效果。
新聞短視頻的生產加工,應保持持續連貫的內容推送,吸引受眾眼球,并對新聞短視頻的內容從多角度進行審核,嚴格把關,提升短視頻內容的質量,如此才能吸引受眾為短視頻內容點贊、給予好評,提升新聞媒體影響力公信力。
在社交媒體平臺不斷擴容的當下,人人都可拍攝上傳短視頻,尤其是內容繁多的自媒體,五花八門的短視頻讓受眾應接不暇,這都對傳統新聞媒體的短視頻發展帶來沖擊和挑戰。
內容眾多的短視頻,還帶來另一個負面效應——假新聞不時出現,這直接影響了媒體在受眾心目中的權威性,絕不能因為短視頻會帶來流量,就不負責任地推送虛假的信息。短視頻應該客觀真實,反映新聞的本真,對受眾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另外,新聞媒體對于出現問題的短視頻內容,應及時處理,吸取教訓,自覺做到維護新聞短視頻的健康發展,提升平臺的監督管理力度。
制作精良、內容優質的新聞短視頻,為受眾提供了多樣化的信息,濃縮化的內容節省了受眾的時間,受到大眾的青睞,對于新聞的傳播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新聞媒體打造新聞短視頻欄目,能促進新聞多樣化發布,更形象化地展現新聞信息,體現新聞價值,增強市場競爭力。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推送新聞短視頻,隨著受眾的關注增加,點擊量和轉發量的增多,媒體也可以不斷擴大影響力和公信力,提高知名度。所以傳統媒體可以通過微信、抖音、微博、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把自己制作的新聞短視頻推送出去,把最具新聞價值的信息提供給受眾。
想要不斷吸引受眾,不斷圈粉,在推送新聞短視頻的同時,就應該做好技術和人員方面的充分準備,加強與受眾互動,對于受眾的留言評論,及時給予回復,合理引導受眾預期,讓受眾通過觀看新聞短視頻既滿足自己對信息的需求,又增加對媒體的信任度和依賴度,提升受眾的黏性。
新聞媒體應豐富新聞短視頻的數量,提高短視頻的質量,制作更好的更有價值的新聞短視頻,通過對新聞短視頻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創新,引領新聞短視頻的制作方向。同時要不斷深入研究分析受眾心理,不同受眾有不同的需求,要注意分析研究受眾需求的異同點,對受眾進行分層定位,觀察受眾對短視頻內容的選擇方向,進而及時調整新聞短視頻內容的制作和推送。在符合法規和道德準則的前提下,推送符合受眾喜好的短視頻,以增進受眾的黏性。
社交媒體平臺,不是向受眾進行漫無目的的推送,而是有選擇性地推送,運用大數據分析受眾瀏覽新聞短視頻的情況,為特定受眾推送相應新聞短視頻,不斷滿足特定受眾的需求。新聞短視頻的推送方式的改變,增進了媒體與受眾的聯系,滿足了受眾的興趣點,對于受眾來說也是非常樂于接受的。從新聞短視頻的推送實踐和效果反饋來看,必須分析受眾的真正需求,調動了受眾的觀看興趣才能吸引受眾。受眾瀏覽新聞短視頻,從中獲取有價值的、有服務功效的信息,增加知識儲備,才會因此認可短視頻制作單位,并自發地進行推廣宣傳,形成良性循環。
新聞單位制作發布新聞短視頻,首先應提升短視頻的內容質量,獲得受眾的肯定,提高關注度,后期推送時注意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及時更新動態。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增加人氣,不斷圈粉,提升新聞媒體的知名度影響力。
另外,傳統新聞媒體在制作推送新聞短視頻的同時,應和社交媒體平臺建立密切聯系,和其他自媒體之間也加強互動,保持合作關系,可以互通有無,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不斷豐富短視頻制作內容和形式,為短視頻制作人員充電,共同提升短視頻制作水平。
在5G、大數據、虛擬現實、元宇宙深化發展時代,新聞短視頻發展空間越來越大,也面臨挑戰和困難,需要深入研究,不斷創新,更好地吸引受眾。新聞短視頻是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占領傳播高地的重要手段,要力爭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打造頭部新聞大號,加強新聞媒體和受眾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增強互動性,按照新媒體的傳播規律,注重內容和形式的創新發展,不斷推出爆款新聞短視頻。傳統新聞媒體在逐步建立完善新聞短視頻采編播發制度的同時,要結合新聞短視頻的發展規律,不斷磨合,深入實踐,推動媒體深入融合發展,從而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