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碎片化閱讀時代的到來,網絡視頻產業發展迅速,微視頻得到了人們的青睞,各類微視頻平臺層出不窮,涉及內容十分豐富,如音樂、新聞、舞蹈等。隨著社交媒體的飛速發展,微視頻已成為目前短視頻社交平臺和移動視頻的爆發點。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開始通過微視頻的方式報道新聞,這對于推動新聞傳播方式的轉換和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微視頻的方式對新聞進行呈現,同傳統模式下枯燥乏味的傳播方式相比,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傳播更立體。微視頻以其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以及豐富多樣的表達形式,深受新聞媒體青睞。因此,為進一步提高傳播效果和報道水平,掌握電視新聞中微視頻的運用技巧和優化策略便十分必要。
微視頻是短視頻中常見的一種視頻形式,具備時間短、內容精簡、制作流程簡便以及視頻發布數量巨大等特點。其主要特點體現在時長較短,符合新形勢下人們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和需求,契合當下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受眾從中不僅能夠及時獲取相關新聞資訊,也能在短時間內了解新聞信息的關鍵內容。
同傳統視頻相比,微視頻在制作方面存在明顯的不同。首先,微視頻的制作門檻較低,不僅對拍攝設備無較高要求,對拍攝能力也無較高要求,制作流程相較于傳統視頻也更為隨意和簡單。其次,微視頻制作效率非常高,發布速度非常快。相較于傳統視頻,制作周期明顯縮短。最后,微視頻的制作成本較低,并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多數拍攝場景簡單、單一,對各方面均無較高要求。微視頻的出現為人們獲取信息、共享信息提供了便利,而且受眾也可以便捷地將自己拍攝的視頻上傳至互聯網平臺,參與性更強。
當前,移動優先得到了一些電視新聞媒體的倡導,微視頻也成為它們的主打產品之一,例如央視打造“V觀”、“小央視頻”等微視頻產品,取得明顯成效。通過積極創辦微視頻客戶端,開設微視頻專欄,充分運用微視頻、直播等視頻傳播形式,同時積極入駐社交平臺,可以吸引大批受眾,取得理想的傳播效果,這對于推動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充分運用,微視頻報道與傳統新聞報道方式形成了明顯的差異,無論是文字、圖片還是音視頻等相關元素,均能夠靈活應用于微視頻中,將其作為微視頻的重要資源。比如說近年來央視打造的微視頻欄目《習聲回響》,提及全球變暖相關問題時,使用了形象的動畫表達主題內容;提及綠色經濟相關問題時,采用相關圖片表達主題。電視新聞媒體通過對微視頻的恰當應用,能夠為觀眾呈現立體化的豐富畫面,提高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
媒介融合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從不同的層面進行分析,內涵和外延均存在明顯不同。從媒介融合技術發展層面看,終端融合已成為其主要形式,具體表現在電視大屏終端向大小屏終端融合共建的轉變,不但有助于推動媒體報道的創新,同時能夠提高新聞傳播的有效性。大屏優勢在于體現新聞的權威性,而小屏傳播的優勢在于移動性、靈活性和廣泛性,能夠有效擴大新聞傳播范圍,實現傳播渠道的延伸與擴展。對電視新聞微視頻而言,通過客戶端、視頻軟件與互聯網平臺的深度融合,能夠實現全方位、立體化、實時性的傳播,有效提高新聞傳播效能。
微視頻應用于電視新聞中對于提高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于2019年在福州舉辦,為了擴大峰會的影響力,主辦方在抖音開設話題,圍繞峰會內容,各家新聞媒體紛紛制作大量的微視頻,引導廣大網友積極參與制作上傳相關微視頻,充分展現數字化成果,該話題相關視頻的播放量高達28 億次,有效提高了峰會的影響力。移動互聯網背景下,輿論環境、媒體格局以及傳播方式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爭奪受眾的競爭愈發激烈,電視新聞媒體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十分必要。微視頻的運用能夠充分滿足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傳播趨勢。
微視頻是移動互聯背景下誕生的一種新型傳播方式,是傳統新聞媒體報道新聞需要采用的重要媒介。但需要注意的是,微視頻絕非是簡單地將新聞視頻移至互聯網平臺,而是需要通過精心采制、靈活恰當地運用。
對電視新聞媒體來說,微視頻的應用素材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類型,分別為監控類固定拍攝視頻、專業執法人員拍攝視頻以及受眾通過抓拍等手段拍攝的各類視頻。本文以央視新聞頻道相關新聞節目為例,以上述三種微視頻應用類型作為研究對象,對電視新聞中微視頻的應用技巧進行簡要分析。
新聞微視頻中常見的一個類型便是固定監控拍攝類新聞,該類視頻的特點體現在運用全景式的角度對新聞事件現場情況進行靜態記錄,能夠避免人為操作等因素的影響,同時具備隱蔽記錄的特點,能夠為受眾呈現新聞事件的真實情況。同時該類微視頻也是新聞信息的第一手資料,具有極強的可視性和可信度。比如《央視直播間》新聞報道《佯裝顧客盜走74萬名表》,以監控畫面還原偷盜的全過程,讓受眾直觀了解事件的全貌。同時提高了受眾對相關事件的警惕性,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由于該類視頻具備隱蔽性,有時還能滿足廣大受眾的好奇心,同傳統新聞傳播模式相比,傳播范圍更為廣泛。
執法人員拍攝的執法類視頻也是目前較為常用的一種新聞微視頻類型,該類微視頻以交警或城管等部門使用的執法記錄儀等為拍攝工具,具有便攜式的優勢,功能較為豐富,能夠收集重要的線索、證據,有效記錄現場真實情況。央視相關新聞節目中的不少新聞事件畫面,即由執法記錄儀或警方拍攝提供。例如央視新聞報道《無視安全,9座面包車塞21人》,由交警拍攝提供的相關畫面展現了查處這起交通違法事件時真實的場景,督促和引導廣大觀眾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受眾抓拍類視頻也是目前新聞微視頻素材的主要組成部分,多由熱心市民和網友提供,該類視頻的應用能夠彌補新聞記者無法及時前往現場的遺憾,同時對于優化新聞報道語態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央視新聞報道《為救患者,醫生帶病跪地手術》,現場情景由醫護人員拍攝上傳至互聯網平臺,引發網友的一致好評。再比如甘肅一名老師毆打學生的視頻被抓拍上傳至某互聯網平臺,視頻播放量超過10 萬次,央視頻以《教師毆打學生,涉事教師被停職》為題進行了深度報道,及時回應了受眾的關切,同時對于敲響學校規范化管理警鐘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受眾抓拍類視頻常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更接地氣。
將微視頻應用于電視新聞中是推動電視新聞革新發展的重要途徑,發展前景可觀,但是電視新聞在運用微視頻的過程中,還需要采取有效的優化策略,完善剪輯方法,豐富報道模式,強化新聞的可讀性,提高新聞的影響力。具體優化方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第一原則,而微視頻的應用為新聞報道提出了全新的課題——“有視頻未必有真相”。2013年,多家媒體轉載報道了“長春老人摔倒 多人跨過無人扶”,引發了“老人摔倒,路人冷漠”的負面輿情。之后,央視在《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欄目中對該事件進行澄清,揭示了監控視頻經過加工剪輯,并不符合客觀真實。
再來看另外一起事件的報道。2016 年,一段發生于廣東東莞某路段的交通事故視頻在互聯網平臺廣泛傳播,一車輛強行變道被后車撞翻,前車被判定負全部責任。央視對該事件進行報道過程中,視頻畫面采用了后車行車記錄儀記錄的畫面。同時,為了回應部分網友對于后車故意撞車的猜疑,7 分鐘的報道中分別采訪了當事人、交警等事件相關人員,全面還原新聞事件的全過程,最大程度幫助觀眾了解事件的起因、發生和經過,客觀還原了事件全過程。
這兩個案例警示我們,在剪輯制作電視新聞微視頻的過程中,需要在保證新聞事件客觀、真實的前提下,通過客觀的形態展現事件發生、發展全程。同時需要積極采用權威信源,盡量避免主觀結論性報道,強化新聞的客觀性和真實性。
合理運用微視頻技巧對于提高微視頻傳播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微視頻運用手法較為單一,多為當事人所拍攝的手機畫面以及監控設備所記錄的畫面,有時甚至存在因素材不足重復使用的問題,影響受眾觀感。
為提高微視頻在電視新聞中的應用水平,可以通過技術處理等方式,提高微視頻應用效果。首先,無論是手機拍攝還是執法記錄儀、監控設備所拍攝的視頻,常存在景別單一、亮度較低等問題,容易導致觀眾視覺疲勞,因此在編輯素材過程中可以插入其他形式以豐富報道手段,如圖表、動畫等;其次,微視頻的拍攝可能存在不清晰的情況,因此需要在視頻下方配上解說字幕,對于當事人與事發地點可以通過線條圈出,為觀眾了解事件提供便利。對于一些質量不高的橫幅或豎拍畫面,在處理剪輯時,可以在上下或兩邊添加模糊邊框等方式,聚焦主要畫面,提高呈現效果。對于素材不足的情況,新聞記者還應盡量前往事發地點進行深度采訪,獲取更多的素材,充實微視頻畫面。
電視新聞報道要實現和微視頻在內容和形式方面的深度融合,增強互動性,提高傳播力、影響力。例如央視對兩會報道形式進行創新,建立了“一V 一云一平臺”模式,其中“一V”指數千條獨家微視頻,“一云”指建立于兩會現場的云鏡頭,“一平臺”主要指連接電視、手機大小屏,與觀眾和用戶互動的平臺。例如央視頻拍攝的《最美張老師,帶著1804個山里女娃“逆天改命”》被上傳至移動客戶端上,取得強烈反響,秒拍等微視頻平臺紛紛轉發,傳播效應迅速擴大。這是傳統新聞報道和微視頻有效互動交流的重要體現。
電視新聞專業視頻和微視頻的良性互動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這可以使兩類視頻的優勢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提高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綜上所述,微視頻的運用對于提高電視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推動電視新聞的革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相關從業人員需要深刻意識到微視頻的應用優勢,掌握微視頻的運用技巧,采取有效的優化對策,進一步提高微視頻的應用水平,為電視新聞的更好發展夯實基礎。
[1]王雅琴.微視頻時政新聞傳播轉換和思考[J].中國出版,2018(18).
[2]張亞偉.微視頻時代新聞采訪工作創新思考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21(01).
[3]郭文君.微視頻在時政新聞報道中的傳播特色[J].記者觀察,2020(27).
[4]魏錚錚.移動優先背景下電視新聞類微視頻制作方略探究[J].傳媒論壇,2019(22).
[5]閆征.用有溫度的新聞,講出有靈魂的故事——津云新媒體微視頻《臊子書記》創作手記[J].中國記者,2020(11).
[6]韓磊.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微視頻的新媒體傳播[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1(17).
[7]張夢雄.以“微”見大——移動優先背景下電視新聞類微視頻制作方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7(16).
[8]馮楷.主流媒體時政微視頻的繼承與創新——以“央視新聞”新媒體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9(08).
[9]劉明.對融媒體時政新聞的探析——以央視微視頻《V觀》為例[J].聲屏世界,2020(22).
[10]吉家元.電視新聞媒體如何借力微視頻搭建媒體傳播新平臺[J].中國廣播影視,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