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蕊
摘要:作為我國藝術的瑰寶,國畫藝術不僅能夠展現出我國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還能夠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隨著社會時代的不斷變化,特別是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響下,國畫藝術內涵也隨之豐富,人們對于國畫藝術的理解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為了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國畫藝術需要將多元文化思想與傳統藝術結合在一起,讓國畫藝術能夠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煥發生機。本文論述了國畫的構成與藝術特點,闡述了國畫的藝術傳承元素,并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國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路徑,希望能夠為國畫藝術的傳承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關鍵詞:多元文化背景? 國畫藝術? 傳承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J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9-0052-03
國畫作為我國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擁有極為悠久的歷史傳承。春秋戰國時期,帛畫的出現代表了國畫藝術思潮的誕生,歷經兩漢、隋唐等多個歷史朝代,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下國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也隨之發生新的變化,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外來文化思潮的影響下,產生了山水畫等新的國畫藝術表現形式?,F如今,國畫藝術不僅處于世界藝術殿堂的頂峰位置,還是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展現,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重要的文化遺產。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多元文化背景下國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研究,豐富國畫藝術內涵,讓國畫藝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綻放新的光芒。
一、國畫的構成與藝術特點概述
(一)國畫的構成
筆墨、意境以及空白等要素共同構成了國畫這一藝術形式,在國畫的構成中,筆墨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元素,也是國畫藝術外在美的展現。藝術家們在進行國畫藝術創作時,創作者利用毛筆提按頓挫的差異,或者是運筆緩急有別等手法,將自身的情感通過筆墨的形式展現出來,達到以形傳神達意的效果。與西方繪畫對于“型”的追求不同,國畫強調“形”元素。作為國畫所特有的物象塑造方式,如果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描摹得越精細和相像,那么將會失去國畫所提倡的以玄虛體現我國道法自然精神,從而喪失國畫的本真意義。國畫主張“不似之似”“非形似而神似”的理念,展現我國儒家傳統文化精髓,對于國畫的整體精神境界提出了較高要求。
(二)國畫的藝術特點
在“非形似而神似”等創作理念的影響下,使得國畫具有獨特的藝術思維,與追求客體的科學性相比,國畫的創作更關注于主體的藝術性特征,通過線條的排列、調整時空等元素,將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理念融入到國畫的藝術創作中,從而凸顯出國畫藝術的“美學”張力。在創作者的調和下,人、景、花鳥蟲魚等不同環境下的藝術要素經過整合展現于特定的時空情境中,在層次豐富的墨色暈染下,創作者的個人情感也隨之得到凸顯。國畫的藝術創作強調“簡”,這里的“簡”取言簡意賅之意,由于不同的創作者在創作國畫時對于“簡”的要素理解隨之不同,使得創作者與筆墨的心靈感應也隨之不同,營造了國畫所特有的深遠意境。此外,國畫在創作過程中講究散與松,在毛筆的剛柔并濟下讓景物的呈現脫離空間約束,并以“空白”作為意象的載體,鼓勵創作者將己之修為、才情乃至學養融于畫作中,不僅能夠展現出創作者的心境、情感,還能夠呈現出以虛勝于實的精神意象,給觀賞者提供想象空間,使國畫作品的韻味得到凸顯。對于國畫而言,“空白”不僅是國畫靈性所在,也是國畫的畫面呼吸之所在。
二、國畫的藝術傳承元素分析
(一)國畫的藝術造型元素
作為國畫繪畫中的一種重要藝術語言,線條技術不僅是國畫的藝術造型根基,也是國畫藝術意蘊靈魂的展現。與西方藝術繪畫不同的是,古往今來國畫始終堅持一畫之美的理念,線條技術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結構手法以及組織藝術美感具有多重特點,不同的組合創作手法下所展現出的國畫造型具有強烈的個性化美學要素,給欣賞者呈現出具有獨特性的藝術表現力以及自我審美價值。國畫藝術的基礎是造型,特別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為了能夠突出國畫所特有的藝術表現力,往往需要創作者利用一種特別強烈的客觀對象來展現自我的藝術主觀創作思想理念,使得國畫的藝術境界進一步地拓寬。《歷代名畫記》的作者張彥遠指出“無線者,非畫也”,國畫藝術的基礎是造型,而國畫藝術的造型需要借助于線條技術來展現。創造者借助于線條勾勒出物體的輪廓,還能夠利用線條表現出事物外在結構,同時展現出事物本身所特有的內在韻律以及氣質等要素,從而傳遞出創作者的藝術情感。可見,線條技術不僅與國畫的成敗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也能夠塑造出國畫藝術造型的審美以及起源,從而對國畫藝術的造型產生影響。
(二)國畫的藝術色彩元素
作為我國國畫藝術元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對于色彩的運用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而在色彩的運用中,“墨”具有極其重要的藝術價值。筆墨的廣泛應用,不僅在書法等領域形成了獨特的“墨”的觀念,還能夠在國畫的藝術創作中看到“墨”的身影。在“墨”觀念影響下,墨色成為了國畫藝術特殊的色彩審美。從色彩學的角度來看,墨色是一種典型的中間色。作為中間色的墨色能夠在國畫中發揮著調和色的作用,將墨色放入在兩個具有臨近性質的色彩中,能夠使得兩個臨近色的色彩呈現出協調狀態,因此,在國畫繪制中墨色承擔著協調以及統一畫面的職責。色相、明度以及純度作為色彩構成的三個基本要素,利用色彩不僅能夠展現出人們的藝術創作情感,還能夠展現出藝術的形式美感。在國畫藝術中,墨色能夠對畫面的底色進行渲染,從而降低國畫色彩飽和度,同時還能夠使國畫的整體色彩明度以及純度降低,從而營造出和諧統一的畫面美感,彰顯我國傳統文化中和諧統一、道法自然的文化精神。“色不礙墨,墨不礙色”是國畫藝術色彩元素精神的體現,國畫色彩的色相、透明度等與墨色有極為密切的聯系。如,為了能夠呈現出斑斕的畫面色彩感,可以增加墨色的濃黑度??梢姡趪嫷乃囆g色彩元素運用中,墨色與國畫形成了相互協調又制約的關系,通過對色彩的要素以及邏輯結構達到色彩完美結合的成效,形成一個具有完整的認識色彩理論。E1E90740-0DC0-4343-A25B-1540B459E182
(三)國畫的藝術審美元素
審美是國畫的藝術元素展現,繪畫語言就是中國畫藝術元素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國畫的藝術審美核心在于意境之美,創作者在進行國畫創作時通過塑造寫意風格的形式展現作品的意境之美,從而讓國畫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得到凸顯。國畫的藝術審美元素在于“造境”,利用不同的筆墨技巧將創作者的情感色彩融入筆墨中,以表達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思想主題,從而有夢境一般的美學體驗。當人們欣賞優秀的國畫作品時,能夠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創作者所創造的藝術情境中,在創造情詩畫意的情感意境中體會情感與畫作景象的交融,從而切身感受國畫藝術的物我兩忘境界,引發觀眾對創作者思想的共鳴。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理念正是國畫藝術審美元素的展現,國畫藝術不僅是對藝術情景的描述和臨摹,更是通過對畫面意境的構造設計,將自身的情感通過繪畫手段表現出來,從而展現出國畫藝術的美學個性。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國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路徑
(一)搭建國畫藝術學習平臺
通過建立國畫藝術學習平臺,讓國畫藝術得到傳承發展,滿足多元文化背景下國畫藝術傳承與發展需要。雖然國畫在我國擁有較為悠久的歷史,但是國畫藝術仍然限制在固定的“小圈子”中,不利于國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為了滿足國畫藝術的發展需要,應當打破國畫藝術原有的“小圈子”,鼓勵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國畫藝術學習中,了解國畫藝術背后蘊含的歷史文化元素,擴大國畫藝術的受眾范圍。地方相關政府機構應當參與到國畫藝術學習平臺的搭建工作中,如利用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平臺,開展國畫藝術的學習以及交流活動。如舉辦國畫藝術周末培訓班,鼓勵有興趣愛好的年輕人利用周末等閑暇時間學習國畫藝術知識,通過臨摹書畫作品,讓年輕人感受國畫藝術中特有的書法之美、繪畫之妙,營造國畫藝術傳承與發展氛圍。年輕人是國家發展的根基,也是國畫藝術傳承發展未來,在“快”思潮的影響下,年輕人難免產生浮躁的心理,難以沉浸下來用心體驗國畫藝術文化底蘊。利用國畫藝術學習平臺,能夠為年輕人提供接觸國畫的新機會,為國畫藝術開拓創新、繁榮發展、提振信心。此外,建立國畫藝術學平臺不僅能夠為學習者提供系統性學習國畫藝術技術的機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還能培育自身的國畫藝術審美體系,組織屬于自己的國畫藝術語言,還能夠感受到國畫藝術所展現出來的魅力,引導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將國畫藝術要素融入到生活中、工作中,延長國畫藝術的生命線,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國畫藝術的文化底蘊,增強我國文化綜合實力。
(二)以多元文化背景豐富國畫藝術要素
通過豐富國畫藝術要素,能夠增強國畫藝術在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文化競爭力,一方面,應當有意識地從日常的生活中汲取國畫藝術的養分,國畫藝術創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基礎上,使得國畫藝術蘊含著豐富的生活氣息。以張擇端的經典作品《清明上河圖》為例,其所創作的作品不僅展現出了作者精湛的國畫藝術創作手法,還展現出北宋市井街頭所特有的生活氣息。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為國畫藝術的創作提供了源泉,利用生活元素豐富國畫藝術創作,能夠拓寬國畫藝術的應用場景,讓國畫藝術能夠在新時代中綻放光芒。在多元文化背景的當下,國畫藝術的創作應當在繼承國畫藝術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生活對國畫藝術進行藝術形式的二次加工以及創作,以生活為國畫藝術的創作視角,尋找國畫藝術的生活元素,使國畫藝術能夠呈現出多元文化的時代特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日常生活往往會受到不同文化思潮的沖擊,在進行國畫藝術創作時不應當只關注單純的視覺沖擊,應該通過國畫藝術傳遞出多元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意蘊,拉近人們與國畫藝術之間的距離,創作出新的國畫藝術形象,增強受眾對于當代國畫藝術的認同感,為國畫藝術賦予多元文化的時代感。
另一方面,應當創新國畫藝術的審美觀念。不同時代的人們對于審美的認知也隨之不同,為了展現出多元化背景下國畫藝術新的美學價值,向人們傳遞出不同的美學感受,有必要及時更新國畫藝術的審美觀念。以張繼國的《歸漁圖》為例,該作品巧妙地利用色彩的調和作用,展現出了山水間的“美”,為人們帶來大自然蓬勃生機所特有的獨特體驗。因此,在進行國畫藝術的創作過程中,需要將多元文化背景與國畫藝術有機融合在一起,利用多元文化的情感角度進行國畫藝術的情感表達,實現國畫藝術審美價值的自我創新與發展。
(三)積極推動國畫藝術的普及工作
為了實現多元文化背景下國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當積極推動國畫藝術的普及工作,為國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提供助力。一方面,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當引導國畫藝術放棄傳統的傳承方式,利用新媒體等現代新興技術開展國畫藝術傳承,創新國畫藝術的傳承方式,鼓勵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國畫藝術的傳承活動中,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國畫藝術傳承發展挖掘更多的傳承潛力。另一方面,應當將國畫藝術融入現有的教學體系中,鼓勵學生將國畫藝術的學習作為其課余活動項目,引導學生近距離接觸國畫藝術,受到國畫藝術所特有的美學熏陶,激發學生對于國畫藝術的學習興趣,為多元文化背景下國畫藝術的傳承提供穩定的人才來源。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多元文化背景的沖擊下,我國的國畫藝術傳承與發展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國畫藝術不僅在世界藝術殿堂的頂峰位置,還是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展現,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重要的文化遺產。因此,為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實現國畫藝術傳承與發展,需要搭建國畫藝術學習平臺,讓國畫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還應當以多元文化背景豐富國畫藝術要素,從日常的生活中汲取國畫藝術養分,創新國畫藝術的審美觀念。此外,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當積極推動國畫藝術的普及工作,為國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李榮.“程式”在國畫創作中的傳承與運用[J].藝術大觀,2021(26):34-35.
[2]孫朋.淺析國畫藝術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應用[J].作家天地,2021(23):100-101.
[3]吳欣鑫.國畫藝術在現代室內軟裝飾中的應用[J].建筑結構,2021(14):157-158.
[4]鄭志杭.淺談木雕藝術與國畫技法的創新融合[J].名家名作,2021(06):122-123.
[5]趙陽.國畫寫意山水的歷史傳承與時代發展探研[J].藝術大觀,2021(09):35-36.
[6]烏蘭高娃.新媒體視野下國畫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藝術科技,2015(12):136.E1E90740-0DC0-4343-A25B-1540B459E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