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中國醫藥導報》主 筆 潘 鋒
4 月25 日是“全國預防接種日”。4 月24 日,由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等聯合發起的《中國中老年常見感染性疾病預防行動倡議暨認知調研結果》以線上形式在北京發布,特別強調中老年主動預防常見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性,呼吁中老年人應盡早接種疫苗來預防常見感染性疾病,降低感染性疾病及其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通過預防感染減緩中老年人慢性病進程,降低死亡風險。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俞華說:“‘健康中國2030’指出要堅持預防為主,減少疾病發生。感染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高、病死率高,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命質量并引發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需盡快提升人們對中老年常見感染性疾病預防的認知度、緊迫感和行動力。”
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秘書長馮子健教授說,長期以來通過疫苗接種我們有效預防了多種兒童傳染性病,我國兒童預防接種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許多嚴重危害兒童生命健康的傳染病得到了非常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免疫力也開始逐漸下降,抵抗力普遍較低,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中老年人正在逐漸成為多種感染性疾病的高發、高危群體。中老年人常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等一種或多種慢性基礎性疾病,且中老年人一旦罹患感染性疾病往往病情都會比較嚴重,死亡風險增加,因此中老年人是另一個特別值得需要關注的群體,中老年人群同樣應該成為預防保護的重點人群。

俞華副會長致辭
馮子健教授介紹,流感、鏈球菌肺炎、帶狀皰疹是常見的對中老年人健康危害較大的三大感染性疾病。流感多呈季節性流行,北方地區冬春季是主要高發季節。中老年人在罹患流感后如果救治不及時將會引發嚴重的肺炎和其他的疾病,加劇了臨床治療難度并可能出現死亡。來自國外的監測和調查數據顯示,肺炎特別是鏈球菌感染的肺炎,65 歲以上老人的罹患率可以高達24/10 萬~85/10 萬,老年人感染鏈球菌肺炎后病死率可高達20%~40%,因此肺炎也是一個嚴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另外一個就是中老年常見的帶狀皰疹,帶狀皰疹的發病誘因是人體抵抗力降低或長期患有各種慢性病,帶狀皰疹病程較長,疼痛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和精神傷害。此外,正在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同樣也是對中老年人健康危害較大的感染性疾病,并且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發生重癥和死亡的比例更高。有研究顯示,新冠肺炎60 歲以上老年人群的死亡風險較一般青壯年要高出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不久前,我國香港發表的一項最新新冠肺炎研究數據表明,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可使死亡風險降低近20 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馮子健教授強調,當前我國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比例還不夠高,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推動老年人全程新冠疫苗接種,通過接種新冠疫苗為他們提供預防,保護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會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月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杜雪平教授介紹了中老年常見感染性疾病的危害。杜雪平教授說,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的統稱,隨著年齡的增長,從中年到老年,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功能逐漸開始減弱和衰退,一旦發生感染其臨床表現常不典型、并發癥多、治療效果欠佳,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并有可能加重原有的慢性疾病,臨床救治和康復難度較大,導致出現臨床不良結局甚至增加死亡風險,增加了醫療資源消耗。杜雪平教授以帶狀皰疹舉例介紹說,帶狀皰疹是水皰樣皮疹,呈帶狀分布,患者常有乏力、發熱等全身癥狀。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并發癥,PHN疼痛表現多樣,患者常常難以忍受,長期慢性反復的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和正常生活,進而影響到情緒,產生煩躁、焦慮、抑郁等癥狀,PHN 對中老年人精神、情緒和生活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多樣的。
俞華說,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政策文件中,多次強調通過各種預防措施來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以前我們對老年人的基礎疾病、慢性病關注比較多,對老年人感染性疾病防治關注得相對較少。很多老年人多是局限在通過均衡營養、加強鍛煉等措施來提高自身抵御疾病能力,對感染性疾病的預防意識不足。此次調研數據為進一步提高中老年人三大感染性疾病預防水平,提供了方向和路線圖。
據了解,本次發布的《中國中老年常見感染性疾病預防行動倡議暨認知調研結果》共有4379 人參與調研。結果顯示,我國50 歲及以上中老年人群低估了自己患常見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球菌肺炎、帶狀皰疹等的風險和危害,疾病預防意識有待提升。超八成受訪者選擇良好生活方式作為疾病預防首選,接種疫苗次之。但在罹患過以上疾病的人群中如果可以重新選擇,60%以上的中老年人希望提前采取積極的預防接種措施。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中老年人擔心由于罹患感染性疾病而引發并發癥或加重原有慢性病,其中擔心并發癥的占81%,擔心加重原有慢性病的占75%,擔心日常活動能力下降的占70%。調研還發現,中老年人普遍低估了罹患常見感染性疾病可能帶來的各方面的影響,如以“疼痛”為顯著特點的PHN,僅有不到六成的50 歲及以上人群認為罹患帶狀皰疹后會出現特別疼,包括急性期疼痛如灼燒、電擊、刀刺般,或更甚于分娩的陣痛、慢性癌痛等。杜雪平教授說,“帶狀皰疹相關性疼痛可貫穿疾病始終,給患者帶來軀體和身心損害”。
研究人員就中老年人對中老年常見感染性疾病及危害的認知、相關預防方式的認知、疫苗接種行動等進行了調研,結果發現,中老年人對接種疫苗的認知率、意愿率和行動率層層遞減。超七成中老年人認為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肺炎疫苗可以預防相關感染性疾病,六成多表示會去接種疫苗,但真正接種過帶狀皰疹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肺炎疫苗人數占比僅為37%。此外,調研發現中老年預防疾病意識的提升離不開醫療專業人士的科普宣傳。
馮子健教授分析認為,中老年人接種疫苗意愿低的主要原因包括幾個方面,一是知識和信息的傳播力度不夠,這就需要讓更多的中老年人多渠道地獲得疾病危害信息,把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信息傳遞給他們,要采用多種更有針對性的知識和信息傳播方式,利用現代技術手段,讓科普傳播更有針對性,提高傳播效率,提升傳播效果,這也是提高中老年人接種意愿的最主要的一個方法。二是充分發揮各級醫生的作用,其中社區醫生和醫療機構的醫生,他們的建議更有權威性和說服力,他們可能會對中老年人提升疫苗接種意愿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因患有多種疾病需要頻繁到醫院就診,接觸醫生的機會也比較多,患者每次來看病時醫生就可以給出疫苗接種建議,這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傳播和影響方式。三是來自老年人家庭成員特別是子女的意見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接種意愿,很多老年人都是在子女的督促和勸告之下選擇接種疫苗或者選擇不接種,因此要鼓勵子女多給老年人傳遞預防接種常識,讓預防感染性疾病成為保護老年人健康的一種家庭行動。另外,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預防接種項目可以與醫保相結合,或是以單獨的預防接種公益項目為中老年人提供疫苗接種服務,以此來實現免費或提高補助報銷比例。比如流感疫苗實行免費政策,可顯著提高流感疫苗接種率。
馮子健教授還指出,目前我國新冠疫苗老年人接種率還不夠高,第三針加強接種的覆蓋率還較低,這是一個非常緊迫的工作。在未來數月內一定要把老年人新冠疫苗的接種率提升上去,特別是要更多地完成第三針接種,這樣才能極大地減少老年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發生住院、重癥和死亡的風險,我國的疫苗研究和國際的疫苗研究也都已經證實了這一點。他還說,要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率,首先要消除老年人和家庭子女對新冠疫苗安全性的擔憂,迄今我國新冠疫苗已完成三十多億劑次的接種,其中老年人的接種數量也非常大,從目前監測的數據來看新冠疫苗有非常可靠的安全性,新冠疫苗安全有效這個關鍵信息一定要通過各種方式傳遞給人們。其次要加強對新冠疫苗接種全過程指導,我國也已制定了新冠疫苗接種的相關指南和方案,用于指導基層接種點醫務人員更放心地給為年人接種疫苗,包括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接種服務。最后要消除基層接種點醫務人員對于在接種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偶然醫學事件的過度擔心。
杜雪平教授指出,進一步提升中老年人接種疫苗預防感染性疾病的意愿,首先是健康教育要有力度,要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不論是電視媒體、報紙還是新媒體,都應該積極宣傳中老年接種疫苗預防感染性疾病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其次是 “強基層”,社區醫生包括了全科醫生、公共衛生人員、護士等,這些基層醫務工作者有責任深入社區,走進百姓家中普及中老年感染性疾病預防知識,如果長期不懈地反復宣講,一定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堅持預防為主,減少疾病發生;2022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針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2019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老年失能預防核心信息》,其中建議老年人定期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流感流行季前在醫生的指導下接種流感疫苗。
杜雪平教授介紹說,由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等機構的近40 名專家,編寫并發布了《我國老年人健康防護倡議》,該倡議建議老年人除了規律作息、營養均衡、科學鍛煉外,還應積極進行預防接種,以降低感染性疾病及其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通過預防感染減緩老年人慢性病的進展,建議老年人主動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
馮子健教授強調,對于流感、鏈球菌肺炎、帶狀皰疹等中老年易患的感染性疾病,接種疫苗是安全有效的預防手段。未來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來進一步提升中老年人對疫苗接種的認知和重視程度,有效提高中老年群體疫苗接種率,降低感染性疾病給他們帶來的健康危害和疾病負擔。
杜雪平教授介紹,《中華全科雜志》日前最新發表了《社區老年人常見感染性疾病疫苗應用的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共識》指出,帶狀皰疹是由初次感染后潛伏在脊髓后根神經節或顱內神經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發引起的常見感染性疾病。帶狀皰疹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可發病于任何年齡,但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顯著增加,50 歲開始發病率明顯上升。帶狀皰疹在我國老年人中發病率越來越高,《共識》推薦,預防帶狀皰疹的有效方式是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杜雪平教授做學術講座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感傳染性強,易引發嚴重的并發癥且病死率高,嬰幼兒及中老年是流感高危人群,患病率較高。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傳染源,流感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分泌物的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者間接傳播,在特定場所也可能以氣溶膠的形式傳播。《共識》推薦,60 歲以上的老年人應接種流感疫苗,尤其在流感的發病季節。
肺炎鏈球菌又稱為肺炎球菌,是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常見病因,也是老年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肺炎鏈球菌可引起菌血癥,嚴重危害老年人健康,肺炎鏈球菌可通過氣溶膠或飛沫吸入,也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造成感染。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發病占17.2%,病死率為0.49%。《共識》推薦,65 歲以上老年人能夠及早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杜雪平教授說,預防中老年常見感染性疾病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老年人更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如戒煙、均衡膳食、加強營養、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不要前往公共場所等。在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堅持定期開窗通風,不要去人員聚集場所等,這些對于預防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各種感染性疾病尤為重要。
杜雪平教授強調,老年人比兒童更容易罹患感染性疾病且并發癥的風險更大,實踐證明,接種疫苗可以通過預防感染來減緩老年人慢性病進展,降低并發癥導致的不良結局風險。預防接種可以特異性地保護易感人群,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傳播風險和發生相關并發癥的風險,從保護老年人長遠健康的角度來看,科學接種疫苗既是預防感染性疾病和控制慢性病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杜雪平教授表示,希望今后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和公共衛生人員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者,除了加強對老年人新冠肺炎疫苗的普及力度外,還要更廣泛地加大對預防流感、鏈球菌肺炎、帶狀皰疹三大感染性疾病疫苗接種的健康宣傳,助力提升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的接種率,讓更多的中老年人得到健康保護。
就積極推進中老年人感染性疾病預防,馮子健教授提出如下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強科普知識的宣傳,通過普及相關科學知識讓老年人和他們的子女以及醫務人員更多地了解疾病危害,了解疫苗保護的效果和安全性,從而提高和增進老年人接種疫苗的意愿和要求。二是國家要積極推進針對老年人免疫預防服務的公共衛生政策和公共財政政策,建立專門針對老年人的接種策略。三是要不斷改進疫苗接種服務,使老年人群體接種服務更加可及,更加便利。馮子健教授表示,相信通過多方努力和預防接種服務體系的不斷擴展與改進,將有效降低我國中老年人疫苗可預防的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與疾病負擔。(封面圖為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秘書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馮子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