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娟 澤塔多吉 蔣迎九 普布索朗 德慶拉措 廖 娟 鄢均軍 楊德雨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神經內科,重慶 402160;2.西藏昌都市人民醫院內一科,西藏昌都 854000;3.西藏昌都市人民醫院外一科,西藏昌都 854000;4.腦血管病研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 402160;5.重慶市永川區精神衛生中心,重慶 402160
高三學生處于心理發育的重要時期,因學習、升學壓力過大,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1]。研究顯示,高中及以下群體的抑郁檢出率最高為18.1%,且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地區差異[2],高海拔地區因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更易引起學生的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3-4]。目前關于高原地區高三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對高原地區昌都市某中學高三學生進行電子問卷調查,旨在了解高原地區高三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完善高原地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提供理論依據。
采用整群抽樣于2021 年1 月至3 月,對西藏昌都市某中學835 名高三學生進行調查。納入標準:①高三學生;②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因各種原因不能完成調查。本研究經過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批號:2020002)。
1.2.1 研究工具 ①自編一般資料問卷,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家庭情況、生活習慣、疾病史等20 項內容。②抑郁癥篩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5],PHQ-9 共9 道題目,是一個簡單、高效的抑郁自評工具。采取0~3 分4 級記分,統計指標為總分,得分越高抑郁水平越嚴重。總分0~4 分表示無抑郁;5~9 分為輕度;10~14 分為中度;≥15 分為重度。本研究以PHQ-9 總分≥5 分為存在抑郁癥狀[6-7]。③廣泛性焦慮量表(general anxiety disorder-7,GAD-7)[8],GAD-7 主要用于篩查或輔助診斷焦慮障礙。GAD-7共7個條目,采取0~3 分4 級記分,主要統計指標為總分,得分越高,焦慮水平越嚴重。總分0~4 分為無焦慮;5~9 分為輕度;10~14 分為中度;≥15 分為重度。本研究以GAD-7 總分≥5 分為存在焦慮癥狀[6-7]。
1.2.2 調查方法 采用電子問卷進行調查,使用心理CT 系統(psychologic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PCT)進行數據收集。高三各班班主任向學生說明本調查的目的、問卷內容及填寫要求,學生通過二維碼登錄完成問卷填寫。
采用SPSS 26.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和四分位數[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或Kruskal-Wallis H檢驗。采用線性回歸進行影響因素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剔除信息不全和重復數據等無效數據后,本調查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5%(814/835)。其中男335 名(41.1%),女479 名(58.8%);年齡(18.09±1.28)歲。
PHQ-9 總分中位得分為3.00(1.00,7.00)分,抑郁癥狀檢出率為39.3%(320/814)。其中,輕度抑郁檢出率為27.8%(226/814)、中度抑郁檢出率為7.5%(61/814)、重度抑郁檢出率為4.1%(33/814)。GAD-7總分中位得分為2.00(0.00,6.00)分,焦慮癥狀檢出率為34.5%(281/814)。其中,輕度焦慮檢出率為25.2%(205/814)、中度焦慮檢出率為6.6%(54/814)、重度焦慮檢出率為2.7%(22/814)。
單因素分析顯示,不同民族、居住情況、每天瀏覽手機電腦時間、每周打電子游戲次數和每周鍛煉次數、心理疾病患病史的高三學生抑郁得分與焦慮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不同慢性疾病史的學生抑郁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意義(P <0.05)。見表1。

表1 不同一般情況的高三學生焦慮、抑郁得分比較[分,M(P25,P75)]
分別以PHQ-9 總分、GAD-7 總分為因變量,以民族(非藏族=0,藏族=1)、長期居住地(非牧區=0,牧區=1)、每天瀏覽手機電腦時間(從不=0,<0.5 h=1,0.5~2 h=2,>2 h=3)、每周打電子游戲次數(從不=0,1~2 次=1,3~5 次=2,>5 次=3)、每周鍛煉次數(從不=0,1~2 次=1,3~5 次=2,>5 次=3)、慢性疾病史(無=0,有=1)、心理疾病患病史(無=0,有=1)為自變量,進行線性逐步回歸法分析。回歸方程如下:PHQ-9 評分=4.656+1.340×居住情況+0.610×每周打電子游戲次數-0.717×每周鍛煉次數+6.560×心理疾病患病史;GAD-7 評分=3.750+1.536×居住情況+0.631×每周打電子游戲次數-0.622×每周鍛煉次數+6.164×心理疾病患病史。對最終模型進行檢驗,抑郁R2=0.075、焦慮R2=0.087,統計量抑郁F=17.543、焦慮F=19.387,二者顯著性概率P <0.001,提示上述兩個回歸方程分別解釋PHQ-9、GAD-7 評分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抑郁焦慮癥狀的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對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高原地區高三學生的抑郁和焦慮狀況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某中學高三學生抑郁和焦慮的檢出率分別為39.3%和34.5%。其中,抑郁檢出率高于鄭州市高三學生(26.96%)[9],低于安徽高中生(48.4%)[10];焦慮檢出率與河南省商丘市高中生接近(35.8%)[11],低于河南省高三學生(47.86%)[12]。這可能與地域、所用測量工具、抑郁和焦慮的定義和研究對象不同有關。Eli 等[13]對青藏高原地區11~17歲的兒童青少年抑郁現況研究發現高海拔地區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比低海拔地區更突出,但本研究發現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高三學生心理問題檢出率較平原地區沒有明顯差別,可能與研究對象不同有關。本研究人群主要為藏族重點高中高三學生,他們相對文化程度較高,有更強的民族認同感,能夠接受更多的和睦的社會文化,以上特點可能對他們的心理健康起正向作用[14]。其次,近年來西藏地區積極展開心理健康促進活動也可能減少學生不良情緒的產生[15-16]。
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不與父母一起居住、有心理疾病患病史、每周打電子游戲次數多和每周鍛煉次數少易導致焦慮、抑郁的發生,與以往研究[17-20]結果一致。本研究發現,不與父母一起居住的學生容易發生焦慮、抑郁,可能是因為長期與父母分離的學生易形成冷僻、自卑等負面人格,心理狀況差[21]。此外,西藏昌都地區部分高三學生家庭生活在牧區,交通和通訊不便,親人之間交流較少,他們的負面情緒難以及時緩解,這更容易導致其焦慮和抑郁的發生[22]。本研究發現,有過心理疾病史的學生的焦慮、抑郁水平較高,可能是由于心理病態,其能承受的心理壓力較正常同學小,因而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更容易產生問題[17]。
生活習慣是影響高三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因素。本研究發現,每周打電子游戲次數越多的學生焦慮、抑郁水平較高,可能與某些競技游戲中存在大量色情、暴力等不良內容有關[23]。適度的電子競技可以轉移不良情緒,但過度地沉迷游戲將嚴重影響玩家的身心健康,并且已患有抑郁癥的青少年也更易沉迷游戲從而導致病情惡化[24]。而每周鍛煉次數較多的學生焦慮、抑郁水平較低。適度、持續的體育鍛煉有利于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25],特別是進行多人或團體運動時,能夠有效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減少其抑郁情緒的產生[26]。但西藏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學生在耐力、速度等方面的適應能力較差,體育鍛煉較平原地區受限[27],這可能是部分高原地區高三學生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之一。
綜上,昌都市某中學高三學生存在不同程度抑郁或焦慮情緒,抑郁或焦慮情緒的發生與學生心理疾病患病史、居住情況和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應定期對學生開展心理篩查,重點關注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必要時可及時提供一對一心理幫扶,以降低焦慮、抑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