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華 朱連英
濟南市槐蔭人民醫院內科,山東濟南 250002
腦梗死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一種因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進一步進展為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的疾病[1],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取決于梗死部位和大小,大多數表現為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和體征,比如偏癱、偏盲、偏身感覺障礙等,致殘率高。現代醫學對于腦梗死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只能采取溶栓、腦血管介入治療、調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側支循環、營養腦神經等對癥支持治療以緩解病情發展,但是肢體運動功能康復和神經功能恢復等遠期治療效果仍有待提升[2]。中醫具有獨特的辨證論治體系,中藥具有多靶點治療和雙向調節的優勢。因此,在腦梗死治療方面,中醫藥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由于通心絡膠囊具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是治療氣虛血瘀型腦梗死的理血劑,適合用于氣虛血瘀型腦梗死,表現為說話不清,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或者偏身麻木等[3-5]。故本文選取于濟南市槐蔭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氣虛血瘀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應用通心絡膠囊輔助治療氣虛血瘀型腦梗死患者的效果。
選取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于濟南市槐蔭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80 例氣虛血瘀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12 例;年齡53~72歲,平均(61.73±8.55)歲。研究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55~68歲,平均(63.25±7.5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6]中的診斷標準:①急性起病;②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一側面部或肢體無力或麻木,語言障礙等),少數為全面神經功能缺損;③影像學出現責任病灶或癥狀/體征持續>24 h;④排除非血管性病因;⑤計算機斷層掃描、磁共振成像排除腦出血。氣虛血瘀證的診斷參見《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疾病部分》[7]中的辨證標準: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面色晄白,氣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腫脹,舌脈,舌質黯淡,舌苔白膩,脈沉細。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有肢體運動功能障礙;③合并意識清晰,可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④患者對本研究內容完全知情,且自愿參加。
①存在顱內出血;②患有精神類疾病且意識模糊;③合并嚴重的肝、腎、造血系統疾病;④存在凝血疾病和其他血栓性疾病。
①失訪;②對治療方法不耐受。
經過腦梗死急性期的相應處理(包括靜脈溶栓、腦血管介入等治療)后,兩組患者病情均穩定。對照組依據《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2011 完全版)》[8]接受常規治療,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包括調節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控制血壓,改善側支循環、營養腦神經等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通心絡膠囊(廠家: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A1 810018;規格:0.26 g×30 粒)治療,口服3 次/d,4 粒/次。兩組均持續治療28 d。
1.7.1 兩組肢體運動功能 采取Fugl-Meyer 運動量表來進行評估,得分越低,運動功能越差[9]。治療前和治療28 d 后分別進行測評。
1.7.2 兩組步行能力 分為6 級:0 分為步行正常;1 分為獨立步行5 m 以上、跛行;2 分為獨立步行和支撐杖;3 分為有人攙扶行走;4 分為獨立站立但無法行走;5 分為坐不用支撐但無法站立;6 分為只躺床上[10]。治療前和治療28 d 后進行評估。
1.7.3 兩組神經受損情況 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11]進行評價,此量表共11個條目,滿分42 分,評分越高,說明神經受損程度越嚴重。治療前和治療28 d 后進行評估。
1.7.4 兩組生活自理能力 采用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12]進行評分,分數范圍為0~100 分,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強。治療前和治療28 d 后進行評估。
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共有脫落患者2 例,均為研究組中的男性患者。1 例在用藥13 d 后失訪,1 例在用藥20 d 后退出治療。故研究組剩余患者38 例,對照組40 例,共78 例。
治療后兩組上、下肢Fugl-Meyer 運動量表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Fugl-Meyer 運動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Fugl-Meyer 運動量表評分比較(分,)
治療后兩組步行能力評分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步行能力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步行能力比較(分,)
治療后兩組NIHSS 評分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受損情況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受損情況比較(分,)
治療后兩組ADL 評分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ADL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治療前后ADL 評分比較(分,)
注 ADL:日常生活活動
腦梗死屬于中醫“中風”范疇,為本虛標實之病,本病的主要證型之一為氣虛血瘀[13-14]。因老年患者體質較弱,氣血流通不暢,腦絡阻塞,筋脈不榮,而致偏癱肢體攣縮[15]。因此,氣虛血瘀、經絡失調、腦絡不通為腦梗死主要病機[16-17]。
因瘀血在此久待,氣虛愈盛,若專攻排瘀,對正氣損害較大;若專攻補氣,則難以祛除瘀滯,故臨床治療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為主[18-20]。通心絡膠囊中人參能益氣、強身、活血;赤芍能行瘀通絡,活血散血;全蝎能通絡解痙破血,其所含的全蝎毒素有溶血作用;水蛭能通經透絡,活血化瘀;蜈蚣、蟬蛻能祛風解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土鱉蟲能活血祛瘀,調節血脂,抗血栓形成;酸棗仁能養肝寧心,止汗生津;冰片能散香疏通,通利壅塞,將各種藥引至入絡;降香、乳香、檀香能行氣活血止痛;通心絡將各組分聯合應用,可促氣血循環,發揮通絡止痛作用[21-23]。且有研究顯示,通心絡膠囊可使興奮性氨基酸毒性降低,抑制細胞膜上鈣離子通道的激活,從而清除自由基,改善血流動力學的作用,增加營養神經因子的數量,進而改善神經功能損傷,對大腦起到保護作用[24]。還有研究對大鼠進行實驗發現,通心絡可使大鼠腦梗死面積縮小,并使血液黏稠度、血脂降低,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狀態,進而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其自理能力[25]。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上下肢Fugl-Meyer 運動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步行能力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兩組患者步行能力的評估采用的是6 級評估,分值越高,功能障礙越嚴重,在治療前和治療28 d 后評估,結果提示聯合通心絡膠囊治療氣虛血瘀型腦梗死能夠較好地改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與楊旸等[5]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中,治療28 d 后,研究組患者的NIHS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能夠改善大腦微循環,顯著提高患者的神經功能,效果較好,與金亞娟等[24]的研究結果相符。此外,本研究還顯示,治療28 d 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自理評分較治療前提高,且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與歐陽征等[26]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氣虛血瘀型腦梗死患者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服用通心絡膠囊,能夠改善其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促使患者腦神經功能的恢復,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