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陽 祁進芳 董正惠 李振剛
1.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2.新疆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護理部,新疆烏魯木齊 830092
壓力性損傷(pressure injury,PI)是指由壓力或壓力聯合剪切力導致的皮膚和/或皮下組織的局部損傷,通常位于骨隆突處,但也可能與醫療器械或其他物體有關[1]。據相關文獻統計,美國每年用于治療壓力性損傷的費用約110 億美元,英國約7.5 億美元,荷蘭約28 億美元[2]。ICU 患者壓力性損傷的患病率為14.0%~33.7%[3-4],手術患者壓力性損傷的患病率為1.3%~54.8%[5],以骨科手術壓力性損傷發生率最高[6],尤其是髖關節置換術,老年患者大多合并骨質疏松[7],其術后又多處于被動體位,導致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增高[8],進而引發膿毒癥、肺炎等不良事件,增加死亡風險[9]。
預防壓力性損傷的關鍵在于使用合適的評估工具,準確、動態、全面地早期識別高風險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有研究表明,Braden 量表對手術患者的預測效能較低[10],2016 年美國手術室注冊護士協會向全美推薦的Scott triggers 量表則有效地彌補了這一缺陷。本研究擬對Braden 量表和Scott triggers 量表在ICU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壓力性損傷的預測價值進行比較,為臨床的評估工具提供有效參考。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20 年11 月至2021 年5 月新疆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行髖關節置換術后轉入ICU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60歲;入住ICU≥72 h;術前無壓力性損傷;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患有皮膚病以及燒傷等存在皮膚損傷;因不可抗因素中途退出研究。共納入患者220 例,其中男93 例(42.27%),女127 例(57.73%);平均年齡(72.20±7.39)歲。該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壓力性損傷判斷標準 根據2019 年美國壓力性損傷咨詢小組(National Pressure Injury Advisory Panel,NPIAP)、歐洲壓瘡咨詢小組(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EPUAP)和泛太平洋壓力性損傷聯合會(Pan Pacific Pressure Injury Alliance,PPPIA)共同合作發布的第3 版《壓力性損傷預防和治療:臨床實踐指南》[1](以下簡稱“2019 版指南”)中分類系統對壓力性損傷的規定,根據發生的部位及顏色,分為1期、2 期、3 期、4 期、不可分期、可疑深部組織損傷。
1.2.2 研究工具 ①一般資料收集表:包括年齡、性別、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手術時間、是否發生壓力性損傷以及發生時間、部位、分期等。②Braden量表[11]:包括感覺能力、潮濕程度、營養攝取狀況、活動情況、移動能力及摩擦力和剪切力,分值范圍6~23 分,分數越低,發生壓力性損傷的風險就越高。③Scott triggers 量表[12]:包括年齡≥62歲、血清白蛋白<35 g/L 或BMI<19 kg/m2或BMI>40 kg/m2、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Ⅲ級、手術時間>3 h。為進一步滿足中國人的測試需求,調整BMI<18.5 kg/m2或>28 kg/m2,調整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3]。
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后,經過規范化培訓的ICU 護士在研究對象術后24、48、72 h 對其進行皮膚評估并記錄。研究者本人在評估結束后立即回收數據并當場進行核查。當遇到可疑壓力性損傷時,經壓力性損傷管理小組評定后,填寫相關報告單并上報。
采用SPSS 26.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Hosmer-Lemeshow 擬合優度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量表中的獨立影響因素。采用Medcalc 19.6 統計軟件計算和比較量表的ROC 曲線下面積、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和約登指數。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220 例患者在72 h 觀察期內共有27 例發生了壓力性損傷,發生率為12.27%,均為Ⅰ期。
壓力性損傷及非壓力性損傷患者Braden 量表、Scott triggers 量表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壓力性損傷及非壓力性損傷患者兩種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1 壓力性損傷及非壓力性損傷患者兩種量表評分比較(分,)
對Scott triggers 量表的評分“否”“是”分別進行“1”“2”賦值。兩種量表在ICU 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壓力性損傷中的風險預測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兩種量表預測壓力性損傷的ROC 曲線及檢驗效能,見圖1、表2。

表2 兩種量表預測壓力性損傷的檢驗效能
對兩種量表進行Hosmer-Lemeshow 擬合優度檢驗,Braden 量表(χ2=3.709,P=0.295),Scott triggers量表(χ2=1.141,P=0.565)。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感覺能力、營養攝取狀況、活動情況、摩擦力和剪切力、年齡≥62歲、血清白蛋白<35 g/L或BMI<18.5 kg/m2或BMI>28 kg/m2和手術時間>3 h 是壓力性損傷的影響因素(P <0.05)。見表3。

表3 影響壓力性損傷的多因素分析
在本研究中,ICU 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為12.27%,與瑞典一項研究報道的ICU 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10%~40%相一致[14],略高于Gumieiro 等[15]報道的髖關節手術患者8.8%的發生率。隨著年齡增長,機體發生退行性變化,皮膚老化松弛,組織對外界刺激的應對能力減弱,受損傷的概率加大[16]。髖關節置換術后轉入ICU的老年患者大多伴有意識障礙,生命體征不平穩,術后又需較長時間臥床,體位受限,血液流動性差,導致更容易發生壓力性損傷[17]。本研究的壓力性損傷均為Ⅰ期,因為ICU 護士經常應用評估量表對患者進行動態評估,及時發現早期的壓力性損傷,頻繁更換體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避免其惡化。
根據Hosmer-Lemeshow 擬合優度檢驗的結果顯示,兩種量表對ICU 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風險的預測均有效(P >0.05)。營養支持是壓力性損傷的重要因素,血清白蛋白和BMI 反映了患者營養和組織灌注的情況,血清白蛋白通過維持血管壓力,為血管再灌注提供主要動力,低血清白蛋白會降低血漿滲透壓,進而影響機體的營養吸收,造成傷口延遲愈合,增加壓力性損傷發生的風險[18],血清白蛋白可作為預測壓力性損傷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19]。BMI 高的患者對局部皮膚壓強大,受壓部位皮膚缺乏血液供應,容易導致缺血壞死,進而對皮膚和皮下組織造成損傷[20]。維持良好的血清白蛋白和BMI水平可對壓力性損傷的發生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21]。
本研究結果顯示,Braden 量表最佳臨界值為14.5 分,約登指數為0.373 時,Scott triggers 量表最佳臨界值為5.5 分,約登指數為0.678 時的預測效能最佳。在ROC 曲線下面積、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方面,Scott triggers 量表的診斷價值均優于Braden 量表。雖然Braden 量表在很多研究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并不包含手術時間和ASA 分級等與手術相關的因素[19],所以在ICU 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預測效能不及Scott triggers 量表。Scott triggers量表所包含的手術時間和ASA 分級體現了ICU 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特點,2019 版指南將手術時間長的患者納入了壓力性損傷的高風險人群,對于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長時間的固定和暴露會對皮下組織造成損傷,而醫療器械的應用又增加了壓力和剪切力,最終導致組織缺血壞死[22-23]。ASA 分級≥Ⅲ級的患者術前總體健康狀況較差,器官功能障礙,代償能力差,增加了患者術后壓力性損傷發生的風險[24]。Scott triggers 量表評估胃腸外科手術患者和ICU 患者壓力性損傷的發生均具有較好的預測效度[25-26],且條目更加簡潔、客觀,因此Scott triggers 量表的預測價值優于Braden 量表。
本研究通過比較Braden 量表和Scott triggers 量表在ICU 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預測價值,結果顯示,兩種量表均可用于壓力性損傷的預測,Scott triggers 量表的預測價值優于Braden 量表,且評估條目都為客觀指標,用時較短。受樣本單一性限制,本研究僅對ICU 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進行了研究,但研究方法、結果均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對不同手術患者群體都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