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蓮 唐文鳳 徐 連 楊小藝 張 誠 吳慶琛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重慶 400016
預康復是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術前干預策略,指通過術前運動訓練、營養支持、心理干預等方式提高功能儲備,使患者更好承受手術應激,減少術后并發癥[1-2]。2019 年英國發布的預康復指導手冊推薦將預康復理念貫徹到癌癥患者整個治療過程中,以改善患者長期健康結局[3]。2018 年歐洲發表的胸外科ERAS 指南也建議,預康復可以改善胸外科患者術前肺功能和運動耐力,提高術后生活質量[4]。研究顯示,醫療人員的康復知信行水平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和健康結局[5],胸外科醫護人員的預康復知識、態度和行為對患者預康復的實施效果具有重要影響。為此,本研究以胸外科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調查其預康復知信行現狀并分析影響因素,以期為針對性加強培訓、促進該理念臨床推廣提供參考。
選取2020 年11 月至12 月重慶市38 所綜合醫院的394 名胸外科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執照的在職醫護人員;②從事胸外科臨床工作1 年及以上;③知情同意且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進修醫護人員;②研究期間休假的醫護人員。共發放394 份問卷,剔除作答信息不完整或所有條目答案為同一選項的無效問卷,收到有效問卷363 份,有效回收率為92.1%。
1.2.1 調查工具 采用胸外科醫護人員預康復知信行調查表進行調查,該調查表以知信行理論為框架,由課題組回顧文獻[6-8]并參考專家意見自行編制而成,包括知識、態度和行為3個維度共17個條目。所有條目均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知識維度“完全不知道~完全知道”記1~5 分,態度維度“完全不同意~完全同意”記1~5 分,行為維度“從未~總是”記1~5 分。問卷滿分85 分,分值越高,知信行水平越高。設置得分等級:得分>滿分×85%為高等水平,得分<滿分×60%為低等水平,得分介于滿分×60%~滿分×85%為中等水平。本問卷邀請6 名胸外科醫護專家評定,測得問卷平均內容效度(S-CVI)為0.91,選取20 名胸外科醫護人員進行預調查,問卷和各維度的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88、0.83、0.87和0.95。
1.2.2 調查方法 將問卷內容錄入問卷星網站生成鏈接,研究者通過重慶市醫學會胸外科學分會聯系各醫院胸外科負責人以取得配合。負責人經培訓后向調查對象發放統一指導語和問卷鏈接,調查對象通過鏈接匿名填寫問卷。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經Shapiro-Wilk進行正態性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檢驗進行相關性分析,用多元線性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對象預康復知信行總分、知識、態度和行為得分分別為(63.87±9.16)、(26.20±4.84)、(22.28±2.52)分和(15.39±4.51)分。知識與態度相關系數r =0.224(P <0.01),知識與行為相關系數r =0.540(P <0.01),態度與行為相關系數r =0.209(P <0.01),均呈正相關。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學歷、工作年限、職務、醫院級別及科室是否實施ERAS的胸外科醫護人員預康復知信行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胸外科醫護人員預康復知信行得分比較(分,)

表1 不同特征胸外科醫護人員預康復知信行得分比較(分,)
注 ERAS:加速康復外科
以預康復知信行總分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分別編碼并賦值后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賦值情況見表2。結果顯示,工作年限(X3)、醫院級別(X5)、科室是否實施ERAS(X6)是胸外科醫護人員預康復知信行水平的影響因素(P <0.05),得到線性回歸方程:Y=93.269-4.270X3-3.290X5-7.123X6。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表

表3 胸外科醫護人員預康復知信行水平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循證醫學證據[9-10]表明,預康復可以提高胸外科患者術前功能儲備,降低術后并發癥及死亡率。據文獻[11-12]報道,就患者自身而言,他們渴望得到醫護人員關于預康復的鼓勵、指導和監督。本研究結果顯示,胸外科醫護人員預康復知信行得分為(63.87±9.16)分,呈中等水平。從知識維度看,調查對象得分為(26.20±4.84)分為中等水平,得分較高的條目為預康復概念,得分偏低的條目是相關措施,提示調查對象對預康復的知曉程度尚局限于理念層面,對具體措施的理解相對薄弱。另外,胸外科醫護人員態度得分為(22.28±2.52)分,為良好水平,調查對象在愿意參加預康復培訓、贊同該理念在胸外科的潛力等條目得分均偏高,表明調查對象信念積極,與Shukla 等[13]調查結果一致。在行為方面,調查對象得分(15.39±4.51)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行為維度各條目得分均偏低,在Pouwels等[14]的研究中,接受調查的所有胸外科醫療人員均未曾實施預康復,Michael 等[15]調查也發現,約60%的胃腸外科醫療人員未開展預康復實踐,提示醫護人員預康復行為水平滯后。由此可見,醫護人員預康復態度積極,但知識相對匱乏,行為水平落后,分析原因可能是:目前預康復研究尚處于發展階段,缺乏指南或共識作為指導[16],建議今后進一步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為指南的形成提供依據,從而促進預康復實踐。知信行理論認為,充分扎實的知識是積極態度和信念的基礎,可以促進態度轉變;正確的態度是改變行為的動力,可以驅動良好行為形成[17]。本研究結果顯示,調查對象預康復知識與態度、知識與行為、態度和行為均呈正相關(P <0.01),與知信行理論基礎相符。因此,建議管理者重視預康復培訓,通過增強醫護人員知識和能力,鞏固其積極信念,促進預康復行為。
本研究結果顯示,工作年限、醫院級別、科室是否實施ERAS 是調查對象預康復知信行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結果顯示,醫護人員工作年限越高,其預康復知信行水平越高,與既往同類研究[18]結果一致,可能是由于高年資醫護人員綜合能力累積增強,其臨床經驗更豐富,專科知識儲備更扎實,而低年資醫護人員尚處于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的前期階段,相關方面還稍有欠缺。提示應重點培訓低年資醫護人員,并充分發揮高年資醫護人員在預康復上的引領作用。同時,醫院級別也是胸外科醫護人員知信行水平的影響因素,與同類研究[19]調查結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是:三級醫院醫療資源相對充足,康復方案、團隊和設備相對完善,而下級醫院康復醫學的發展較為緩慢[20]。建議三級醫院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順應“醫聯體”建設,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為基層醫院提供預康復對口支援和幫扶培訓,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更好滿足患者需要,實現“2030 健康中國”的目標[21]。此外,本調查結果還顯示,在已開展ERAS的科室中,其醫護人員預康復知信行水平更高。有研究[22-24]在骨科護士中開展ERAS 后發現,護士康復知信行水平較干預前明顯提高,與本研究結果相符。預康復是ERAS 臨床路徑中必不可少的管理策略[25-26],良好的ERAS 實踐氛圍對醫護人員預康復知信行水平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建議科室管理者積極開展ERAS和預康復實踐,根據自身醫療條件探索合適的ERAS 模式,可借鑒以患者為中心組建多學科團隊或以科室為據點成立ERAS 病房的形式[27-30]。
綜上所述,胸外科醫護人員預康復知信行呈中等水平,其預康復態度積極,知識和行為水平亟待提高,未來需進一步開展預康復研究和實踐。工作年限、醫院級別、科室是否實施ERAS 是其預康復知信行水平的影響因素,應加強低年資醫護人員及基層醫院預康復教育培訓,推動科室ERAS 實施。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僅調查重慶市363 名胸外科醫護人員,建議今后研究擴展調查范圍、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深入比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