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波 魯 戰
(孝感日報社,湖北 孝感 432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迭代,新興媒體發展迅猛,影響越來越大,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進入全媒體時代。[1]面對嚴峻挑戰,傳統紙媒必須立足實際,建設全媒體,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做好全媒體融合傳播,才能增強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更好做好媒體新聞輿論工作。[2]
2014年8月18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自此“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孝感日報社,十分重視媒體融合發展和全媒體建設。2014年8月經報社黨委決定,啟動重大技術裝備改造,建設全媒體系統,總體設計,分期實施。立足報社實際,于2014—2015年、2017年、2019年建設了全媒體一期、全媒體二期、全媒體中心融合系統。建立起策劃、采集、編輯、發布(出版)、存儲、分析的全媒體融合平臺和報道指揮中心。發揮全媒體技術平臺作用,推動全媒體融合應用,做好全媒體融合傳播,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3]由于立足實際加強全媒體系統信息化建設,不斷推動媒體融合創新發展,信息化建設和媒體融合應用發展別具特色、成效顯著。孝感日報社于2015年榮獲中國報業協會表彰的“‘十二五’中國報業信息化建設和融合發展示范獎”,2020年榮獲中國報業協會表彰的“‘十三五’中國報業媒體融合優秀單位獎”。
全媒體時代,對于報社來講,全媒體融合系統要支持報紙等傳統媒體和網站、電子屏、手機報、微信、微博、客戶端等新興媒體的融合應用、融合傳播。全媒體融合系統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隨著信息技術的新發展、新應用,需要不斷更新升級、統籌規劃、總體設計、分期實施,不斷增強系統融合功能,做好系統部署安裝,為媒體融合應用、媒體融合傳播,提供功能強大、穩定安全的技術支撐平臺。[4]
全媒體融合系統是為新聞業務需要服務的技術平臺。建設全媒體融合系統,必須立足報社實際,根據報社新聞業務需要,根據報業信息化新技術、新應用的發展,分期逐步建設。
2014—2015 年,孝感日報社建設了全媒體一期系統,包括全媒體采集、編輯、發布(出版)、存儲四大功能模塊,構建起以報紙采編為基礎的全媒體系統核心框架,報社報紙(孝感日報、孝感晚報)、網站(孝感網、槐蔭論壇)等媒體有了統一的全媒體采編發平臺,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全媒體采編出版系統是湖北數字出版專項資金支持項目。
2017年,孝感日報社對全媒體系統升級,優化生產平臺功能模塊,增強移動采編系統功能,增強對新興媒體的支持,增加PC端報道指揮功能,建設了全媒體二期系統。手機移動端、互聯網外網電腦都可以安全登錄全媒體系統,進行采編發操作。增強了對網站、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在系統平臺發布的支持。實現了系統平臺中新聞報道策劃的應用。全媒體系統(“中央廚房”新聞采編出版系統)入選湖北省新聞出版廣電產業“雙百工程”重點項目。
2019年,孝感日報社在孝感市率先建設媒體融合全媒體中心。進一步升級系統,完善對新興媒體的支持,增強融合功能,增強報道指揮和新聞大數據分析功能,建立起全媒體融合系統3.0平臺和報道指揮中心。實現全媒體策劃、采集、編輯、發布(出版)、存儲、分析功能。全媒體中心融合系統3.0,榮獲中國報業媒體融合、信息化和網絡安全項目創新獎。
全媒體融合系統,是為報社媒體融合發展服務的平臺。全媒體融合系統,必須根據媒體融合發展的需要,更新升級,應用媒體信息化新技術,增強融合功能。
孝感日報社現有全媒體系統為全媒體融合系統3.0。系統包括生產平臺、資源平臺、移動采編、報道指揮、大數據分析、大屏可視化等模塊。系統中所有資源,根據用戶權限,實現融合共享。
生產平臺。實現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的全媒體采集、編輯、審核、簽發(出版)等生產流程。報社記者編輯、通訊員都投稿到同一平臺,報紙、網站等所有媒體編輯在同一平臺編輯、簽發。生產平臺與報紙網絡組版系統、新媒體發布系統接口打通,生產平臺中稿件可一鍵簽發到報紙組版版面、新媒體發布系統后臺。
資源平臺。實現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報紙成品等資源的存儲管理、增值應用。報社需要永久保存的稿件和報紙成品,及時存儲到資源庫中。報社記者編輯可方便查詢資源平臺稿件,可對資源稿件一鍵轉發選用到生產平臺。
移動采編。適應移動端工作需要,是移動端的超融合平臺,在移動端實現全媒體策劃、采集、編輯、審核、簽發(出版)等生產流程的各項功能,并具有方便溝通的移動端即時通信、群組功能。
報道指揮。新聞報道的策劃平臺,實現PC端、移動端、大屏端的線索、報題、選題、采訪安排的報道指揮策劃各項功能,全媒體報道指揮中心可與前方記者進行視頻連線,系統中采訪任務與采寫稿件具備關聯功能,可方便查詢。
大數據分析。實現網上新聞線索、輿情熱點呈現、新聞報道傳播效果分析等功能。為記者編輯采訪選題、寫稿創作以及分析原創稿件傳播情況提供幫助。
大屏可視化。實現新聞生產監控、新聞大數據分析等各種場景在全媒體報道指揮中心大屏端集中呈現功能。為新聞報道全媒體統一指揮服務,為全媒體網絡直播服務。
全媒體融合系統,可以采取在報社機房搭建私有云、虛擬化部署安裝,便于共享節約計算資源,也可以直接部署安裝在物理服務器、存儲設備上。
孝感日報社全媒體融合系統,根據報社實際,直接在報社機房14臺服務器、2臺存儲設備上部署安裝。在服務器上安裝全媒體融合系統數據庫、內網發布、抽圖、外網發布、發布接口、視頻轉碼、檢索、智思、查重、小樣校對、分發、入庫、報道指揮等功能模塊。
在報社機房部署安裝完整的全媒體融合系統的同時,在孝感電子政務云上,部署安裝全媒體融合系統的數據備份系統。
為保證外網正常安全登錄全媒體融合系統,要保證多條互聯網光纖連接,要加強網絡安全防護。孝感日報社有連接不同運營商的一主兩備3條互聯網光纖連接,在接入互聯網網絡邊界安裝了網絡防火墻、網絡入侵檢測設備、上網行為管理設備等,系統用戶從外網登錄系統時,有用戶安全認證,確保記者編輯正常安全登錄全媒體融合系統。
全媒體融合系統建設后,必須轉換思維、提高能力、更新機制,用好全媒體融合系統,做好全媒策劃融合共享,做好全媒體采訪融合創作,做好資源共享融合發布,做好重大報道統一指揮,做好數據分析融合應用,做好移動端可視化融合,做好報網屏端融合互動,實現媒體融合應用傳播。[5]孝感日報社全媒體采編流程圖(圖1)和全媒體采編平臺圖(圖2)如下。

圖1 孝感日報社全媒體采編流程圖

圖2 孝感日報社全媒體采編平臺圖
做好全媒體新聞報道,需要做好全媒體報道策劃。孝感日報社每周一在全媒體中心召開總編擴大會,分析上周報道傳播效果,確定本周全媒體報道重點,每天上午在全媒體中心召開全媒體采前會,策劃全媒體新聞采訪報道,對報道采訪統一策劃,對采訪力量統籌使用,對采訪任務統籌安排,對采訪策劃融合共享。在全媒體中心大屏端,進行新聞報道統一指揮。在全媒體融合系統中,走策劃流程,安排采訪任務。所有的采訪任務詳情,所有記者編輯都可查看。采訪任務根據需要可以修改,采訪人員采訪后在系統中提交稿件,稿件與采訪任務關聯,記者編輯從采訪任務都能查看相關稿件。特約記者、通訊員使用全媒體系統也可查看報道選題、策劃等。通過使用策劃功能等模塊及相關機制,實現報社全媒策劃的融合共享,達到較好的全媒體策劃效果。
做好全媒體新聞報道,需要做好全媒體采訪融合創作。孝感日報社注重提升報社記者融媒能力,既培養全媒體全能記者,又組建有所分工的全媒體融媒小組。報社全媒體記者深入一線采訪,既要寫文字稿,又要會用手機和照相機拍照片,還要用手機和攝像機拍視頻、搞直播。既要創作報紙刊發用的稿件,又要創作網站、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刊發的稿件。新媒體刊發的稿件,要快速先傳到全媒體融合系統供新媒體編輯選用。對時效要求高的新媒體稿件,要直接在現場編輯發布。報社同時重視發揮特約記者、通訊員及縣市區融媒中心新聞報道人員的作用,為他們開通系統端口,讓他們應用全媒體融合系統進行創作。通過利用好全媒體融合系統,通過報社記者編輯、特約記者、通訊員等的全媒體采訪,對接紙媒、網站、兩微一端、學習強國、抖音、頭條、企鵝號等平臺,實現報社全媒體融合創作,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做好全媒體新聞報道,需要做好資源共享融合發布。孝感日報社注重資源共享,稿件傳入全媒體融合系統,所有記者編輯都能查看。紙媒編輯、新媒體編輯根據媒體性質定位、讀者用戶特點,對稿件選用編輯簽發。稿件選用編輯簽發記錄都可查看,紙媒版面和新媒體預發布內容都可查看。特約記者、通訊員也可通過全媒體系統查看投稿的選用、簽發進度情況。報社紙媒重點刊發權威、深度的報道,發揮好主流傳統紙媒的優勢。報社新媒體注重編發快速、實用、好看的新聞信息,用好報社內容信息資源,用好報社新媒體平臺和第三方平臺,多出融媒體好作品,發揮好新媒體的優勢。通過利用好全媒體融合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實現報社傳統紙媒與新興媒體的全媒體融合發布,讓作品通過多個渠道、多種媒體發布傳播,更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做好重大新聞報道,需要做好采訪編發統一指揮。孝感日報社對重大新聞報道特別重視,統籌采訪編發力量,通過全媒體融合系統,報社全媒體中心大屏端與記者采訪現場移動采編端,進行視頻連線,對采訪編發進行統籌統一指揮。比如,2020年7月17日府澴河洪水洪峰過境孝感、孝感干部群眾防汛的全媒體報道,報社全媒體中心與分赴6個地方的6個采訪小組,多次視頻連線,統一指揮前方現場的采訪、現場的新媒體發布及網絡直播,統一安排后方的新媒體發布、紙媒出版,實現全媒體的滾動發布、聚合傳播,極大提升了媒體傳播效果。通過應用全媒體中心報道指揮系統,能夠很好地對重大新聞報道進行統一指揮,達到較好的全媒體報道效果。
做好全媒體新聞報道,需要做好新聞大數據分析融合應用。孝感日報社對新聞大數據應用十分重視。記者編輯在全媒體融合系統的大數據模塊,可以從地域熱點、分類熱點、熱點新聞、微博微信榜單中發現有用的線索,可以從網站、論壇、App、微博、微信、數字報、自媒體中按關鍵詞、時間、類型、信源等選項進行高級搜索,可以對媒體圈的新聞、論壇、兩微一端、數字報進行信息概覽,可以對感興趣專題、事件信息進行訂閱、關注、追蹤,可以查看網站、兩微一端、數字報的傳播效果分析。在全媒體中心大屏端,可以對報社媒體傳播效果集中展示分析,包括媒體影響力展示、運營分析、傳播地圖、發稿監控、媒體矩陣、同城網站、同城微信、同城微博、區域數字報、熱點專題等。通過新聞大數據分析融合應用,準確掌握稿件報道的傳播情況,能夠更好地做好全媒體新聞報道。
做好全媒體新聞報道,需要做好移動端可視化融合。[6]孝感日報社十分重視移動端可視化融合。一是強調移動優先,移動端成為人們獲取信息最方便快捷的渠道,全媒采訪必須創作移動端新媒體作品。二是強調可視化,圖片、視頻由于生動直觀比文字稿更容易吸引用戶,全媒采訪除了為移動端媒體寫文字稿,還要拍照片、拍視頻,如果需要還要拍抖音,拍攝制作VR、AR、Vlog等,通過將文字和圖片、視頻等可視化作品素材融合創作,在移動端媒體融合發布。如,2021年7月,孝感日報社開展的“走進鄉村看小康、三項行動促振興”全媒體蹲點采訪活動,在注重做好報紙宣傳報道的同時,也重視移動端報道,特別是移動端文字和圖片、視頻可視化融合作品創作發布,以及網絡直播等,達到了很好的融合傳播效果。
做好全媒體新聞報道,需要做好報網屏端融合互動。孝感日報社充分發揮現有兩報(孝感日報、孝感晚報)、兩網(孝感網、孝感槐蔭論壇)、一屏(電子閱報屏)、一端(孝感槐蔭論壇App)及各媒體的兩微(微信、微博)、抖音、頭條、企鵝號等平臺應用的各自優勢和特點,做好報網屏端媒體矩陣的融合互動。按照報紙版面內容,和相關部門單位合作,建設運營對應的公眾號應用,實現報紙版面移動化,報網互動移動化。與電子閱報屏的合作單位進行移動端服務合作。各種媒體平臺共同開展活動,各媒體平臺互動,線上線下互動。如2020年3月至5月,在孝感日報社全媒體中心舉行的孝感市網絡招聘會系列直播、孝感市與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共同舉辦“江湖”直播帶貨活動、孝感市縣市區推介文旅產品景區直播活動,孝感日報社報紙報道,報社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全程同步在線直播,線上線下互動,助力復工復產,火爆網上朋友圈,促進線下就業,帶活實體銷售,推動景點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應。報社對孝感市2021年春風行動網絡直播招聘會的全媒體宣傳報道,全媒體融合互動,全媒體融合傳播效果較好,榮獲中國城市新聞網媒聯盟評選的網盟優秀獎。
全媒體融合系統的建設和應用,需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更新迭代,根據業務發展情況,結合系統應用實際,更新完善融合系統,拓展深化融合應用,進一步做好全媒體融合傳播和全媒體智慧服務。[7]
孝感日報社全媒體融合系統生產平臺,還需要進一步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5G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更新增強媒體內容策劃、采集、編輯、發布、資源管理等功能,優化全媒體融合生產流程,提高融合生產效率,使用融合專業化、智能化工具,更好支持視頻化生產、虛擬現實、數據可視化等融媒體作品內容生產,更好適應受眾行為變化,提升優化用戶體驗。
孝感日報社全媒體融合系統傳播平臺,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報紙、網站、App、閱報屏等自建傳播平臺需要加強內容可視化、互動化、沉浸化功能,強化與受眾連接,進一步吸引用戶參與生產和傳播,探索精準傳播和有效傳播。進一步用好兩微(微信、微博)、抖音、頭條、企鵝號等第三方平臺,更好實現與社交媒體平臺、內容聚合平臺的聯通聯動。進一步做好與中央、省市縣多級的媒體融合,推動融合應用傳播。通過傳播平臺的進一步完善,增強全媒體傳播影響力。
孝感日報社全媒體融合系統服務平臺,還需要進一步拓展,要利用好服務平臺,進一步做好全媒體智慧服務。要更好發揮報社的各種優勢,進一步增強并利用好全流程內容采編發能力、專業化視頻直播錄制制作能力、輿情與大數據分析能力、互動運營能力等,為本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做好全媒體全案策劃,做好全媒體新聞宣傳、信息服務,做好全媒體線上線下活動,進一步提升優化全媒體智慧服務。
全媒體時代,報社必須關注信息技術應用前沿,應用信息技術新成果,加強新媒體新應用建設,加強全媒體融合系統平臺更新建設,加強媒體融合應用,推動新媒體發展和媒體融合發展。[8]
孝感日報社將繼續立足實際,進行全媒體融合系統建設和應用實踐,發揮技術平臺作用,做好媒體融合傳播,加快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建設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推動報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