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為了提升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水平,基于優質優價的理念,提出了養護工程質量綜合質量評分體系,然后結合工程實例進行試用。結果表明:采用PWL可以將均值和標準差融合到一個指標中,比合格率指標更能反映施工質量的穩定性;綜合考慮檢測數據和信息化數據來源、過程質量數據與最終產品質量數據等,給出了關鍵指標控制界限,通過分析明確了施工過程質量控制中碾壓模塊為薄弱環節,最終產品質量控制中壓實度控制較差。
關鍵詞 養護工程;質量提升;綜合質量評分體系
中圖分類號 U416.2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12-0041-03
收稿日期:2022-03-25
作者簡介:王祥(1982—),男,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道路工程。
0 引言
在養護工程管理中,養護質量的控制是養護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路面養護質量的優劣決定了高速公路的服務質量及使用壽命,但由于養護工程受到實施規模、材料波動、工期、交通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養護質量會存在明顯波動,采用常規工程質量管理手段難以提升高速公路養護水平[1~2]。因此,從工程合同與質量管理角度來提升質量、促進施工單位主動提升質量的積極性,是當前養護管理必須重視的問題。
1 養護工程質量系數
1.1 瀝青路面單項質量度量方法研究
瀝青路面質量驗收評定是在承包商完成施工任務以后交付給業主時所進行的一系列的質量確認和質量評價工作,其質量評定通過綜合質量評定公式來完成,評定公式由質量特性指標、指標權值以及質量度量方法三部分組成。其中,質量度量方法是將路面質量進行量化且與質量特性指標無關的方法。我國國內采用的質量度量方法是根據規范或設計要求計算試驗結果的工程合格率[3~4]。國外常用的瀝青路面質量度量方法包括允許限值內百分率PWL或其補充形式——不合格品率PD、絕對偏差平均值AAD、保角指數CI和移動平均值MA等。在這些方法中,最受公路建設部門歡迎的是PWL。該法以其數學意義明確、使用方便、更易關聯質量和費用的特點,在國外瀝青路面施工質量評定中應用最為廣泛。因此,該項目初擬采用PWL評價方法進行瀝青路面質量度量[5]。
1.2 綜合質量評分計算
對于滬寧高速公路專項養護工程,數據的來源包括傳統室內試驗、現場檢測的數據及信息化監測數據,根據檢測數據與信息化監測的質量評分,按照加權平均計算綜合質量評分。
P綜合=0.6×P施工過程質量+0.4×P最終產品質量=0.3×P施工過程質量(檢測)+0.3×P施工過程質量(信息化)+0.4×P最終產品質量
式中,P綜合——面層綜合質量評分;
P施工過程質量——施工過程質量評分,數據來源包括第三方檢測單位和信息化監測;
P最終產品質量——最終產品質量評分,數據來源為第三方檢測單位;
P施工過程質量(檢測)——基于第三方檢測數據的施工過程質量評分;
P施工過程質量(信息化)——基于信息化監測的施工過程質量評分。
2 關鍵評價指標控制界限
2.1 檢測類關鍵指標控制界限
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關于印發“江蘇交通控股系統高速公路養護質量監督檢查和考核管理辦法”及“江蘇交通控股系統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施工質量考核標準”的通知》(蘇交控工程〔2019〕294號)規定了SMA-13和SUP-20混合料的控制標準,結合滬寧養護工程實際情況,確定面層質量評價關鍵指標控制界限如表1、表2所示。
2.2 信息化監管關鍵指標控制界限
信息化監管關鍵參數控制界限如表3所示。
3 工程應用
滬寧高速公路是連接上海市與江蘇省省會南京市之間的一條重要高速公路干線,1991年1月開工,1996年9月15日實現全線通車,設計行車速度120 km/h。為了保證滬寧高速服務質量,2021年5月10日—6月3日對以滬南京方向K1141+221~K1188+800,進行了集中養護,主要進行半幅4 cm SMA-13罩面,根據工程應用檢測數據進行優質優價方法試用。
3.1 施工質量總體評價
3.1.1 施工過程質量評價
(1)信息化監測。信息化監測包括拌和、攤鋪和碾壓3個方面。
1)拌和過程。由圖1可知,在拌和環節,油石比評分較低,僅為93.8分,存在油石比偏低現象;對于級配,4.75通過率和0.075通過率質量控制相對較差,評分分別為98.3分和98.9分。
2)攤鋪過程。由圖2可知,在攤鋪環節,攤鋪速度評分較低,僅為75.5分,存在攤鋪速度過快現象;溫度離析評分為81.5分,存在一定的離析現象;攤鋪溫度評分98.3分,溫度控制較好。
3)碾壓環節。由圖3可知,碾壓環節評分較低,其中碾壓遍數變異性較大,變異系數達到了48%,導致碾壓遍數PWL評分僅為70.1分;碾壓初壓溫度偏低,這主要是緊跟壓實不到位引起的,導致初壓溫度評分僅為63.9分;碾壓速度偏快,導致碾壓速度評分僅為53.0分。
(2)試驗檢測。統計分析后場試驗檢測數據,進行PWL評分,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對于后場檢測質量方面,油石比評分相對較低,僅為83.2分,評價結果與信息化監測拌和模塊評分一致。
3.1.2 最終產品質量評價
由圖5可知,在前場檢測質量評分方面,路面壓實度評分較低,馬氏壓實度僅為70.7分,主要是質量變異性較大引起的,最大理論密度壓實度評分僅為51.2分,檢測結果接近下限;厚度評分81.2分,均值接近下限,變異系數較大;滲水檢測結果差異較大,不符合正態分布,因此不采用PWL進行評分,采用合格率進行相應評分,滬寧高速2021下半年罩面段滲水檢測合格率為88.5%;構造深度評分結果較好,達到了99.5分。
4 結論
(1)借鑒AASHTO的《質量驗收指南》(Quality Assurance Guide Specification),建議將90%作為PWL的接受值,提出了采用允許限值內百分率PWL進行瀝青路面單項質量度量,PWL可以將均值和標準差融合到一個指標中,比合格率指標更能反映施工質量的穩定性。
(2)通過融合現場實測數據、信息化監測數據、施工過程數據和最終產品檢測數據,提出了養護工程質量綜合質量評分體系,并綜合多種數據給出了關鍵指標控制界限。
(3)通過工程應用進行PWL試算,表明采用PWL進行優質優價評定,可以提升工程質量,同時反向施工過程質量控制中碾壓模塊為薄弱環節,最終產品質量控制中壓實度控制較差。
參考文獻
[1]李海濱.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瀝青路面施工質量過程控制模型[J]. 西安科技大學學報, 2012(4): 459-463+469.
[2]王全, 閆章存. 瀝青路面施工信息化管控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 交通科技與經濟, 2017(4): 49-53+58.
[3]王宣, 唐建亞, 邢永忠.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監控系統在瀝青路面施工中的應用研究[J]. 公路交通技術, 2017(3): 23-28.
[4]葉輝賢. 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信息化控制系統[D]. 重慶:重慶交通大學, 2016.
[5]張學金. 瀝青路面施工質量過程監控信息化技術研究[D]. 天津:河北工業大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