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排水功能型瀝青路面具有優良的排水性能,且能有效降低車輛行駛產生的噪聲,但由于混合料配比為間斷級配,施工技術相對復雜。文章結合同類工程實際施工經驗進行探究,基于設計和施工兩方面視角,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具體化建議:根據混合料孔隙率要求,對配合比實施優化,使各摻配料完全匹配;排水瀝青路面用改性瀝青,在低溫60 ℃和高溫135 ℃條件下,其粘度指標分別不得超過100 kPa·s和5 Pa·s;現場施工階段結合混合料種類及鋪設厚度等相關因素,合理確定松鋪系數,并切實做好聚合物的施工溫度控制,保障道路施工整體質量。
關鍵詞 排水瀝青路面;配合比設計;施工
中圖分類號 TU9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12-0090-03
收稿日期:2022-04-26
作者簡介:王抒揚(1991—),男,大專,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高速公路路面施工。
0 引言
排水功能型瀝青路面對排除城市道路積水,降低路面噪聲具有優良的效果,對創建海綿城市具有重要意義[1]。瀝青混合料間斷級配設計是增強其排水性能的關鍵,同時其內部孔隙較大,有效提升了降噪功能。文章結合同類工程施工經驗,從排水瀝青路面的設計和施工兩個方面進行探討,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并制定出了合理方案,為后續同類工程施工提供參考[2]。
1 研究背景
近年來,我國的城市范圍逐漸向周邊延伸,城市面積越來越大,為適應城市交通通行的實際需要,增加道路里程成為最高效的途徑。大規模道路工程建設占用周邊大量土地,致使土體硬化,蓄水能力嚴重降低,加之短時強降雨作用,大量積水不能及時排出,造成更為嚴重的城市內澇、堰塞湖等現象。為避免此類狀況的發生,提出了“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
海綿城市主要目的是實現城市的排水、蓄水以及凈水功能,有效增強城市應對暴雨、短時強降雨等惡劣天氣情況的性能,使城市如同海綿一樣在干燥或降雨狀況下,能夠自動調節蓄水能力。而排水瀝青路面是有效實現“海綿城市”理念的根本體現,其原理是使路面積水通過瀝青路面的孔隙進行滲透,集中至密封層,然后通過路肩部位的雨水收集管將其排至地下雨水管網,使公路表面降水快速排出[3]。
2 排水瀝青路面設計
2.1 總體原則
采用加鋪排水路面結構層,實現瀝青路面上面層排水的設計方案,具體按照下列規定實施:
(1)設計方案應遵循經濟性、合理性及可行性原則,鋪設厚度為4 cm的PAC-13排水瀝青面層,盡可能實現低投入、高回報的目標。
(2)針對性原則。結合各部位路面及排水系統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路面設計。主要根據施工路段的路面設計狀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鋪設方案。
(3)方便施工原則。根據該工程工期緊、任務重的實際情況,在進行排水系統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施工的簡便、快捷。
2.2 排水路面結構層設計
先對下承層部位實施徹底清理,并在其表面均勻涂刷改性乳化瀝青防水涂料;鋪設厚度為4 cm的PAC-13排水瀝青混合料[4],具體排水路面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
2.3 原材料要求
排水功能型瀝青混合料為間斷級配,其各種集料間存在較大孔隙,若不能合理配置油石配比,會造成各集料之間的粘結力不足,嚴重降低路面承載性能和剛度;各集料中雜質含量的多少,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集料間的粘結力[5]。所以原材料需選擇集料純度高、表面清潔干燥的優質集料,擬采用硬度大、強度高、耐久性強的玄武巖集料為最佳,具體的指數性能指標如表1所示。
為有效增強聚合物中各集料之間粘結性能,采用高粘性改性瀝青作為基質材料,并以其在60 ℃溫度狀況下的動粘度值來評定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能,在該溫度下對應的動粘度值不得低于100 kPa·s;另鋪設、壓實混合料工序施作階段,混合料的粘結性能應以135 ℃溫度狀況下的動粘度為標準,其限值不得超過5 Pa·s。
2.4 孔隙率設計
瀝青聚合料配合比設計,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其孔隙率范圍實施界定,保障各摻配料能夠完全匹配;孔隙率參數直接決定排水瀝青路面的滲透能力,孔隙率較小,會嚴重影響滲透性;孔隙率較大,對基質瀝青粘度要求較高,同時也會增加工程造價[6]。所以,應對瀝青路面孔隙率參數進行科學化選擇,盡可能提升項目建設的經濟、高效性。對于排水瀝青路面孔隙率指標各國均有不同的要求,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2.5 集料級配要求
瀝青混凝土路面孔隙率是由級配決定的,應采用高效措施,對混合料級配實施優化和控制。聚合物內孔隙較大的微觀結構,須通過粗集料相互嵌鎖形成空間支撐體系,施工時嚴格控制較小粒徑集料的應用,保證粗集料間的孔隙不被占用,以滿足排水性能[7]。
各國家及地區根據其實際狀況規定了瀝青混合料級配設計范圍,主要參數如表3所示。
2.6 最佳油石比
全面結合瀝青混合料孔隙率、集料間的粘結性能,通過試驗檢測數據,確定混合料的油石配比,并保障結構的排水性能。充分考慮瀝青混合料的孔隙值與集料之間的粘結強度要求,瀝青混凝土路面在滿足滲透、排水功能的基礎上,使其具備優質的粘結性能,防止路面出松散、離析、裂縫等質量病害。
確定最佳油石比的方法為:
(1)結合以往施工案例、相關工程經驗,當集料表面瀝青基質鋪設厚度處于12~16 mm區間內,其混合料油石配比能達到最優狀態。
(2)以此區間作為初選油石比范圍,在施工準備階段,通過析漏試驗對油石比范圍作進一步界定。
(3)采用馬歇爾試驗測定準確的油石配比數據。
(4)在進行大范圍施工前,按照確定的配合比進行試驗路段的試鋪,以試鋪后的實測質量檢測數據,論證施工參數的可行性。
3 排水瀝青混凝土的施工要點
3.1 排水瀝青混合料的拌合
(1)間隙式瀝青混合料拌制機生產能力至少達到240 t/h。整個拌和過程全部通過計算機掌控,配備精準計量的纖維、添加劑、其他摻配料投放設備。
(2)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拌制溫度,滿足攤鋪和碾壓需要,施工溫度不能過高,防止瀝青混合料出現碳化,監理單位應對溫度實施現場測量。
(3)禁止使用不合格集料,拌合站應建立除塵空壓設備、拌合機在調試前處于真空負壓狀態。
3.2 瀝青混合料的運輸
(1)為使拌合料輸送及時、高效,應結合施工現場具體情況合理配備運輸車輛,保證運輸能力稍超拌和能力。
(2)結合實際運輸距離、拌合機的生產能力,進行自卸汽車配置,保障運輸能力稍高于生產能力,并能超過現場攤鋪設備攤鋪能力的20%。
(3)攤鋪施工開始前,為保障攤鋪施工的連續性,需保證施工現場至少有4輛以上運輸車處于等待卸料狀態;攤鋪施工階段,須保證攤鋪機前方有2~3輛混合料運輸車等待卸車。
(4)由于排水瀝青混合料內部孔隙較多,導致施工過程中熱量散失較快,應做好保溫措施。
3.3 瀝青混合料的攤鋪
(1)該道路工程為雙向6車道,實際攤鋪時配備1臺攤鋪機實施攤鋪作業。
(2)在攤鋪機滾軸前部安裝防粗集料滾落擋板,避免集料與基層接觸部位存在粗集料集中現象。如果粗集料集中,會形成層間排水導流層,將降低集料之間的粘結力,使路面無法有效傳遞車輛荷載,引發路面坑洼等質量病害[8]。
(3)推薦使用非伸縮式攤鋪機,在大面積展開攤鋪作業前,先通過試驗段的試驗檢測,確定聚合物攤鋪時壓實度的控制參數,并依據松鋪系數、現場橫坡度來調整攤鋪機作業姿態。
3.4 溫度控制
(1)排水瀝青路面施工過程,施工溫度直接決定路面質量。若溫度較低,會降低瀝青混合料的流動性,并嚴重降低集料間的粘結力;若溫度較高,會使混合料流動性增大,不利于碾壓成型。所以須對施工溫度實施嚴格控制,以保障瀝青路面施工質量[9]。
(2)瀝青混合料拌制工序重在進行拌和溫度、拌和時間的合理控制,排水瀝青混合料拌制溫度需保持在170~185 ℃范圍內,拌和時間、溫度,須通過現場試驗具體確定。
(3)排水瀝青混合料運輸過程,其運輸時間、距離需嚴格管控,防止運輸過程中集料出現離析現象;運輸時應采取有效的保溫措施,避免集料出現固結現象,降低混合料流動性,控制混合料卸車溫度高于175 ℃。
3.5 碾壓工藝
(1)相較于普通瀝青混凝土路面,排水瀝青路面在壓實工序環節,應注意壓實度、孔隙率兩個重要指標的控制,以保障承載性能、排水功能達標;壓實工藝須重視初壓階段為靜壓,復壓時應嚴格控制振動頻率。
(2)大面積展開瀝青路面碾壓工序前,需先進行試驗路段的試壓驗證,來選擇適宜的壓實設備、壓實速度、溫度等最優參數。
(3)為使壓實荷載滿足要求,宜選用12 t級的鋼輪壓路機,依次進行初壓、復壓和終壓,并嚴格控制各壓實環節的溫度。初壓階段溫度不得低于160 ℃,采用靜壓方式進行碾壓,控制孔隙率達到規范及設計要求。
(4)碾壓成型后,當表面溫度不超過50 ℃時,即可開放交通。
(5)路面混合料松鋪系數控制值會影響路面成型平整度。若松鋪系數過大,會造成面層壓實度指標不達標,而松鋪系數較小,會導致瀝青路面厚度不足、承載能力受損,嚴重影響其耐久性和安全性[10]。因此在進行松鋪系數設定時,應全面結合材料性能、面層厚度、施工工藝等各方面因素,確保排水瀝青路面整體施工質量。
4 結論
綜上所述,排水瀝青路面設計和施工時,應注意下列幾個方面:
(1)根據混合料孔隙率要求,對配合比實施優化,保障各摻配料用量的匹配度;排水瀝青路面用粘性改性瀝青在60 ℃和135 ℃溫度條件下,其粘度指標限值分別不得超過100 kPa·s和5 Pa·s。
(2)最佳油石比指標,應通過析漏試驗對油石比范圍進行框定,再采用馬歇爾試驗測定準確的油石配比數據;還需進一步結合試驗段,對瀝青路面的各項性能實施科學驗證。
(3)排水瀝青路面具體施工方式和常規瀝青路面大體相同,為保證其結構性能,須對施工工藝進行合理優化,注重聚合物施工溫度控制、壓實工藝參數的選擇。
參考文獻
[1]王小平, 趙登梅, 譚雪梅, 等. 路表徑流沖刷過程中透水瀝青道路的污染物釋放與截留特性研究[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11): 56-61.
[2]田思思, 何多興, 楊權伍, 等. 重慶市城鎮化演進對耕地面積影響前景預測[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8): 46-52.
[3]蘇堪祥, 劉事蓮, 林穎, 等. 廣東省高速公路路基路面防排水系統安全性評價與分析[J]. 路基工程, 2017(4): 21-26.
[4]徐秀芹, 趙明方, 李明亮, 等. 鹽靖高速公路排水瀝青路面配合比設計方法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 2016(10): 129-131.
[5]楊真春, 李建民, 宋俊杰. 考慮結構內部排水的瀝青路面邊緣排水系統設計[J]. 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 2009(3): 10-11.
[6]胡曙光, 劉小星, 丁慶軍, 等. 排水降噪防滑瀝青路面材料的設計與施工[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06(5): 69-72.
[7]李松斌, 徐科, 溫俊濤, 等. 高溫多雨區排水瀝青路面設計及施工關鍵技術研究[J]. 公路, 2021(7): 88-94.
[8]鄧娟華, 鄒杰, 彩雷洲, 等. 多車道排水瀝青路面排水能力影響因素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 2021(1): 57-60.
[9]符適, 張萌萌. 排水路面施工質量控制研究與分析[A]. 江蘇省公路學會. 江蘇省公路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5年)[C]. 江蘇省公路學會: 江蘇省公路學會, 2015: 8.
[10]王坤. Lucobit抗車轍劑對瀝青混合料抗車轍性能影響分析[A]. 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 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 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 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 202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