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川端康成,世界知名的日本新感覺派作家。1968年成為首位日本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繼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之后第2位獲獎的亞洲作家。
2022年,川端康成誕生123周年,也是他逝世的第50年。川端康成在1968年憑借《雪國》《古都》《千只鶴》三部作品,成為日本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諾獎評委給予他的頒獎詞中寫道,他的作品“熱愛纖細的美,并且贊賞那種洋溢著悲哀情調的象征性語言,用它來表現自然的生命和人的宿命的存在……川端先生明顯地受到歐洲近代現實主義的影響,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確地顯示出這種傾向——他忠實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學,維護并繼承了純粹的日本傳統的文學模式”。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父親是一位開私人診所的醫生,母親是大戶黑田家出身。川端是家中長子,他還有一個姐姐,名叫芳子。
看上去,川端的人生有一個美好的開局,然而不幸的是,川端2歲時,他的父親去世,3歲時,他的母親因肺結核病逝,唯一的姐姐寄養他處,而他自己由祖父母撫養長大。
川端的身體不算好,讀小學時,川端又先后失去了奶奶和姐姐。15歲時,他唯一的至親、雙目失明的祖父也離開了他,他徹底成為了孤兒。
在《十六歲的日記》中,川端記錄下祖父彌留之際在病榻之上的樣子。
“祖父今天發高燒,漾出一股令人嫌惡的臭味……我坐在桌旁讀書。他拖著長長的高聲不停地呻吟。這是五月的一個雨夜。”人到老邁之時,尊嚴已蕩然無存。
回看他的青少年時期,川端一直在參加葬禮,甚至稱自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這是一種無奈的自嘲,或許正是因為不斷失去至親,令他的寫作總是不自覺流淌出日本傳統“物哀”美學。
1917年,川端在東京大學讀書期間,和友人們一起創辦《新思潮》雜志,在《新思潮》上發表了文壇處女作《招魂祭一景》,描寫幾位馬戲團演員的悲慘命運,獲得了文壇名流菊池寬、久米正雄等的認可,由此走上文壇。
1926年,《伊豆的舞女》發表在川端和橫光利一等人共同創辦的《文藝時代》雜志上,《伊豆的舞女》寫作時間長達8年,是川端的成名作和早期代表作,知名度甚至超過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三部小說。
第一次失戀后,川端在前往伊豆的旅行中,偶遇了一位與初戀同名,叫作“千代”的舞女。一路旅行陪伴的日子里,他偶然聽到了千代向他人稱贊自己,這溫情而客觀的稱贊,一掃他多年來積沉的憂郁,二人互生情愫,最終卻失去了音訊。之后,川端將舞女千代化名為“薰子”,把這段故事,永遠留在了《伊豆的舞女》中。
川端愛過四個叫“千代”的女人,但都無疾而終,直到遇見松林秀子,才最終結成眷屬,結束了坎坷的情路。而他筆下這個名叫“阿薫”的伊豆舞女,曾6次借電影書寫的方式,成為20世紀后半葉日本純美風格的影像敘事。1963年的吉永小百合、1974年的山口百惠則是最為人熟知的兩個女主角版本。
有人曾說:日本的美,在前田真三的相機里,在宮崎駿的動畫里,更在川端康成的小說里。
川端喜愛抄寫《源氏物語》《枕草子》,也愛養養小狗和小鳥,1935年,他抵擋不住作家林房雄的說誘,遷居至鐮倉。在鐮倉居住期間,他創作了許多作品,包括最具盛名的《雪國》。接著,他又擔任了芥川獎的評委,還開始連載名篇《千只鶴》。
寫作生活異常順利,小說也被屢次改編為影視作品。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花落日本,川端康成聞名全球。
領獎的時候,川端并未穿西裝,而是身著和服,在獲獎講演《我在美麗的日本》中,他開篇引了日本曹洞宗始祖道元禪師的一首和歌——《本來面目》。這或許就是川端心中的日本美學,“雖然歌頌的是花,但實際上并不覺得它是花;盡管詠月,實際上也不認為它是月”。
這應該也是川端人生最高光的時刻,恰如櫻花的盛放。
別以為川端就是一個遠離物欲,清心寡欲的人,在確定獲獎的那天,川端便毫不猶豫購買了價值1億日元的古玩和藝術品,這是獎金數目的五倍。在川端看來,美術品,你不收藏它便不能懂它。
川端還喜歡叫人買地,他自己就成功低價購入了英美法等國人拋售的別墅,被人認為非常精明。他擅長處理文壇復雜的人際關系,擔任日本筆會會長一職長達17年,有“文壇總理大臣”之稱。
他也依然是“參加葬禮的名人”,因為熟悉葬禮的習俗,又擅長寫悼文,文壇視由川端主持葬儀為最后的榮譽。橫光利一、菊池寬、三島由紀夫的葬禮,委員長都是由川端擔任的。
創作《古都》時,川端服用了大量助眠藥,后來到了濫用的地步,還曾住進醫院昏迷十數天,他的身體每況愈下。
1972年4月16日下午,人們在工作室發現了川端的尸體。他躺在被子里,口銜煤氣管,旁邊放著威士忌。沒有遺書。這正應了他自己所說的: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對于他的死,人們眾說紛紜。有說他是受了三島由紀夫自殺的刺激;有說他已獲諾獎,得到了日本古典美的最高形態,再無眷戀;還有說他生病已久,想在意識還清醒的日子里,自己選擇歸途……一個曾批評自殺行為的作家,最終卻以自殺結束,這樣的結局不得不令人唏噓。
川端自殺時,即將年滿73歲。他的祖父,也是73歲去世的。在《山音》中,川端曾反復書寫過信吾對衰老和死亡的恐懼。不知川端在年老時,是否也想起了祖父纏綿病榻的窘境。
川端康成去世后,長眠于鐮倉市內的鐮倉靈園。這是一座占地近55萬平方米的巨大陵園,位于兩座山丘之間的谷地,一直向山丘上綿延,川端的墓地就坐落于山丘的頂端。
川端康成的舊宅,如今成了川端康成紀念會,常年大門緊閉,每年只有一天,隔壁的鐮倉文學館會舉辦川端康成誕辰紀念活動,組織一個數十人的小團體前往舊宅參觀。
1905年6月13日,中國近代作曲家、鋼琴家冼星海出生。
1944年6月13日,韓國政治家、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出生。
1946年6月14日,美國政治家、企業家、商人,第45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出生。
1963年6月16日,蘇聯瓦蓮京娜·弗拉基米羅夫娜·捷列什科娃駕駛宇宙飛船“東方6號”升空,一共飛行了70小時40分鐘49秒,繞地48圈,成為人類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性。AA2B715B-A7F9-4742-9472-643605427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