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昀

2022年6月7日,時隔小半個月,愚園路變了光景。原先緊閉的店門都開了,原先暗淡的燈光都亮了。
6月1日天氣晴,上海開始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小鹿(化名)從小區走出,回到了他闊別已久的咖啡店。時隔兩月,重獲出門自由,自己的咖啡店重新營業,令人感到雀躍。
小鹿的臉上寫著高興,高興中又帶有一絲憂傷。兩個月沒收入,現在雖然開張,但馬上又要交房租了。小鹿的店在上海市中心,房租這么高,該怎么辦呢?是生意先回到正軌,還是先被高昂的房租拖垮?這個“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難免讓人眉頭緊鎖。
日料店老板巖松博義的煩惱有點不一樣。他的omakase料理店(注:一種日料方式,無固定菜單,由主廚根據當令食材決定)遠離市區,房租壓力尚可,但他仍在為能否早日恢復堂食擔憂。“哪怕恢復堂食了,進口食材一時也到不了,料理水平下降,客人不愿再來,怎么辦?”
無論是日料店還是咖啡店,他們都是魔都往日煙火氣的重要源頭。復工復產的大環境下,想要盡快重現街頭的煙火氣息,離不開餐飲小店的正常運營。房租、客流、員工工資,以及疫情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這些因素都化為當下餐飲小店自救時的焦慮。
兩個月的停擺,讓很多小店難以為繼。其中,房租成為擺在很多人面前最大的難題。
“我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了,大不了不開了。”小鹿在店里一邊做著咖啡,一邊告訴《新民周刊》。
兩年前的6月,小鹿在上海南京西路附近開下了自己的咖啡店。不超過10平方米的小小門面,房租每月兩萬塊,每個季度交一次。今年3月,他剛剛交完3月到5月的房租,沒想到從4月開始就完全沒有了收入。
6月1日不僅意味著可以重新營業,對小鹿來說,按往常又到了要交新一季度房租的日子。“我從1號就開始想,房租到底怎么辦?減免好像不大可能,能不能至少延緩一段時間再讓我交?”房東沒主動問之前,小鹿決定也不主動找房東提這件事。
無論是日料店還是咖啡店,他們都是魔都往日煙火氣的重要源頭。復工復產的大環境下,想要盡快重現街頭的煙火氣息,離不開餐飲小店的正常運營。
該來的終于還是來了。4日下午,房東發來了可能是小鹿最不想看到的微信:“小鹿啊,房租盡快安排一下。”簡單的一句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小鹿自己查政策文件,咨詢同行,最后得到的答案是:因為自己的門面是房東私人財產,屬于非國有房屋,所以不能享受此次上海推出的國有房屋的租金減免政策。

2022年5月28日,上海市政府印發《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勵引導商業綜合體、商務樓宇、專業市場、產業園區、創新基地等非國有房屋業主或經營管理主體,向最終承租經營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給予6個月房屋租金減免。”
“政策說的是‘鼓勵,沒有強制要求,所以實際操作中還是得我們自己和房東協商。”小鹿說,“我這門面還不是直接跟房東簽約的,是通過一個二房東,二房東也有理由說的呀,小鹿你不交房租,我也差錢,我拿什么給房東呢?”
作為店家,過去兩個月幾乎零收入,交不出新一季度的房租;作為二房東,也必須找店家收租,才能給到房東。尷尬的局面就這樣形成了。
同樣是咖啡店老板,田林路上的fetchin coffee相對幸運。由于門面歸國有,兩年前的疫情期間,物業就曾為fetchin coffee的老板Joey免去一個月租金。“目前還沒接到具體通知,但是按照上海市的政策,以及兩年前的參考,這次應該還是會給我免一點吧。”Joey對《新民周刊》說道。
小鹿還在為房租的事情和二房東反復拉扯,而他認識的同行里,很多已經關掉了自己的咖啡店,甚至離開了上海。
《新民周刊》嘗試聯系了原先在市中心南陽路、奉賢路和西藏北路的三家咖啡店老板。他們都已經關店,要么離開,要么休整后再找機會。當被問到閉店的具體原因,他們婉拒了記者的采訪。
“昨天剛搬走,接下來去哪還不知道。沒想好,也沒心情多說了。”其中一位老板告訴記者。
盡管面前困難重重,小鹿說,他還是想把咖啡店開下去。他告訴記者,也許到最后一步,會尋求法律途徑解決房租的問題。
那么,“非國有房屋”的租金問題訴諸法律,可能會有哪些結果?上海市君悅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朱平晟律師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該問題可以從“一個原則”和“三種情況”去理解和處理。
“一個總的原則就是在特殊期間,出租方和承租方都應該本著最大的善意去互相體諒,平衡各自利益,妥善協商解決相關事宜,司法機關(指法院)也會本著“促調解、維穩定、護公平”的原則(系律師自己的歸納),在判斷合同履行確實受到疫情影響、雙方沒有明顯過錯的前提下,盡最大可能以調解方式處理案件,平衡雙方的利益。”朱平晟說道。
接著朱平晟又分三種具體情況,分析了可能出現的結果。他表示,假如二房東的上一層,即大房東,是國有企業或者國資背景。在這種情況下,大房東給予二房東一定的優惠政策,二房東應該本著誠信原則,把自己獲得的相關優惠政策原原本本傳導給實際承租人。作為實際承租人的店家,應該獲得相應的優惠政策,有權利向二房東主張優惠。95C6041A-1D97-4D60-894C-CC6A18F4B214
一個總的原則就是在特殊期間,出租方和承租方都應該本著最大的善意去互相體諒,平衡各自利益,妥善協商解決相關事宜。
朱平晟說:“第二種情況,出租方沒有國資背景,是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或者個人,那么它本身不具有任何優惠政策的前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在受到疫情影響的前兩個月,承租方是否有實際使用相關的房產。”
換句話說,如果承租方租來房子是用來自住,過去兩個月也實際住在房子里,那么他們沒有任何理由拒付相應的租金;如果承租方確實沒有使用相關房產,那么可以援引不可抗力原則,與房東協商減免當期的租金。
朱平晟告訴《新民周刊》,在第三種情況中,有些承租人,因疫情面臨經營困難,實在無力支付接下來的租金,這就需要與出租人進行妥善的協商。“經營狀況發生了變化,甚至導致經營目的無法實現,這里就涉及情勢變更的問題,但是能否引用這一原則去解除合同,或者說變更重要的合同條款(如減少租金等),這也是法院需要結合所有的事實情況予以綜合考量的問題。”
朱平晟表示,在這個問題中,任何一方都不應僅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去考量,這樣會有失公平。“回到那個總原則,盡管政府沒有明確要求,也不可能硬性要求所有的房東都給予優惠政策,但出租人和承租人還是應當本著最大的善意去協商解決。”
從實際情況來看,朱平晟認為,當前上海正處在疫情后復工復產的特殊時期,“房屋出租合同一般由出租人擬定,往往對他們有利。相對來說,這段時間法院在處理這一類問題時,也許會照顧一下承租人”。
事實上,上海此前也有過不少類似案例。就在5月30日,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司法服務保障,上海市高院發布了6個典型案例。
其中案例二是關于張某與容某的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在該案件的簡介中能看到:原告張某,是一名年輕創業者。2020年3月,張某向被告容某承租了位于松江區某處的商鋪用于經營產婦護理等服務業務,約定租期至2022年5月31日。
2022年3月以來,受疫情影響,該商鋪無法正常開門營業,導致經營入不敷出,無力繼續維持,張某決定關門停業。在與房東容某自行協商未果的情況下,張某于2022年5月起訴至法院,請求判令容某退還房屋押金12500元及疫情防控期間租金9000余元。
松江區人民法院受理該案后,組織雙方進行調解,充分向雙方釋法說理,并傾心聽取各方意見。經人民法院努力,雙方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即被告當庭返還原告押金、租金合計15000元后,原告撤訴。
上海高院指出,因疫情和疫情防控措施導致商業用房承租人無法正常使用租賃房屋的,承租人依法可以主張減免租金、延長租期或者延期支付租金。“人民法院堅持共擔風險、利益平衡的原則,以調促穩,情理并重,充分考慮雙方的利益訴求,引導雙方換位思考。”
6月初,當《新民周刊》記者走進巖松博義的日料店時,他正在為恢復堂食做最后的準備。
過去兩個月,他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取消客人的預定,退還押金。“每天打開預定的筆記本,1號劃掉2號的預定,2號劃掉3號的預定,不停地劃下去。本來3月底時預定已經排到6月,現在這些全部被我劃掉了。從早到晚回微信,每天流水只出不進,心情非常復雜,光是押金退了十多萬。”
好在過去兩年積攢下的口碑和熟客,讓巖松博義覺得,只要恢復堂食和預定,店里很快就會重新坐滿客人。
兩年前,在上海一家日料店打工整整7年的巖松博義,決定自己開店。在選址時,他特意避開市中心和日料聚集的閔行古北,覺得這樣省下的房租可以用來提升食材。不上任何點評網站,用餐全靠電話或者微信預約,這種略帶神秘的方式反而激發了人們對這家店的興趣。“一開始我覺得至少開店不會虧,沒想到后來還挺受客人歡迎。”
比起街邊的咖啡小店,或是租金和人力成本高昂的大型餐飲企業,巖松博義覺得自己已經相對幸運。“有些街邊小店,沒有過去兩個月的流水,現在房租交不上;有些開在外灘這種地方的大店,可能房租和員工工資一個月就幾十萬上百萬,壓力也很大。我們房租不貴,人手也沒有很多,店面小(只有10個座位),單價高。只要恢復堂食,我朋友圈發出去,預定應該很快就會排滿。”

巖松博義的日料店,正在為恢復堂食做最后的準備。
但是總的來看,巖松博義這樣的運作模式在整個餐飲業還是少數。客流的不穩定,是接下來很多街邊小店必須面臨的另一個問題。
如今,上海的小店不僅是社區生活的保障,更是一種文化現象,成為上海氣質的一張名片。在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在“巨富長”一帶,有大量風格迥異的中西建筑,不少建筑的一樓底商在過去幾年里,匯集了咖啡店、手工藝作坊、服裝定制、私房餐廳、中古二手商店、潮流品牌等各種微型經濟的形式。他們既和街道裝修風格相融合,也嘗試展現自己的風格。
在上海小店文化觀察者俞菱看來,區別于千篇一律的大型商超,小店如同毛細血管,豐富了2000多萬市民的選擇。類比京都、巴黎動輒百年的自營小店,小店是這座城市吸引市民和外來游客的魅力所在。半年前的那部《愛情神話》,通過影像,直觀地呈現了這種魅力。
但是過去兩個月的疫情,讓人們看到了微型經濟的脆弱。他們選擇把店開在人流密集的“網紅街區”,迅速收獲客流的同時,也要承擔更貴的房租。另外,包括小鹿在內多位咖啡店老板表示,“衡復”和“巨富長”的街邊門面很多都是私人所有。這意味著當疫情這樣的重大意外發生時,租金減免的問題變得更復雜。這些現狀的背后,引發了人們另一種思考:當意外發生時,如果不能自救,小店又有哪些支持和保障?
對此,在5月8日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管小軍表示,本次疫情發生以來,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會同在滬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持續推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復市。
其中,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黨委委員、總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余文建提到,為做好金融支持復工復產工作,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根據總行、總局和市政府相關文件精神,于日前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共包括7個方面20條具體措施。
肉眼可見的是,在真正的復工復產全面到來前,一些改變已經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發生了。小店恢復活力,還需要時間。95C6041A-1D97-4D60-894C-CC6A18F4B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