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 張丹琪

與“新冠陽性感染”展開的拉鋸戰,給本已紛繁的眼病預防增添了許多障礙。但身處眼防前沿陣地的“白衣將士”們不僅沒有絲毫松懈,而且針對反反復復的疫情,創造性地在云端推出豐富多彩的服務,其中,愛眼日之際綻放的六朵“云”令人耳目一新。
所謂六朵“云”,喻指第27個全國愛眼日到來之際,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市教委、市體育局、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市殘疾人聯合會聯合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上海市視覺健康中心、長三角眼病防治專科聯盟等推出的六項“云服務”,包括云發布、云宣講、云連線、云互動、云義診、云交流等。而每一朵“云”的背后,都有著無比生動的內容或故事。
先說說智能化眼病篩查服務。說到這,“阿拉上海寧”是非常自豪的。因為上海公共衛生眼病防治三級服務模式,不僅以先進的“上海模式”聞名全國,而且在國際上也代表了“中國模式”。這一將預防、醫療、研究、教育等多方連結、在頂級專家與廣大民眾之間實現貫通的“服務模式”,充分運用“基層社區—區級視覺健康規范診治中心—市級視覺健康規范診治中心”的社會網絡化服務體系,覆蓋了上海所有區和常住人口。其中,最為國內外同行稱道的,是上海以疾病預防為抓手,深入基層社區開展眼健康“體檢”和眼病篩查。最初,基層的眼底“閱片”完全依靠遠程人工,彼時承擔影像診斷的醫務工作者不堪重負。后來,上海市眼防中心鉆研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使得眼健康“體檢”和眼病篩查一舉實現了“自動化”,促進中老年眼底病防治取得突破性進展。分布在上海16個區、分步驟建設的智能化“視覺健康管理中心”,不僅實現了人工智能“讀片”的應用推廣,僅20秒便能獲得篩查結果和健康建議,而且通過逐步引入全自動無人值守眼健康篩查設備,實現了居民自助檢測和眼健康自我管理。

由于智能化篩查設備省去了以往人與人面對面拍片及診斷的環節,如此非接觸式“神器”在新冠病毒肆虐的當下更加凸顯了安全性和便利性。“在2022年愛眼日系列活動開展之際,非接觸式智能篩查診斷設備大顯身手。我們將讓更多的居民知曉它,應用它,從而享受云篩查服務,將眼健康檢測數據及時傳至數據中心,繼而獲得及時高效的診療服務。”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道。據了解,目前在北外灘、長風、奉浦等社區,已設置這樣的智能化“視覺健康管理中心”。在此輪疫情下,視覺健康智能管理中心(VIMC)將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賦能,助力上海視覺健康管理乘上云技術翅膀。
再說說滬、閩、桂、寧“四地”聯動、主題為“明眸傳中國 ‘睛’彩千萬家”的萬名兒童青少年宣講員招募活動。招募令一下,反響極為熱烈,孩子們紛紛行動,欲拿出創意作品參與角逐。據介紹,上海與福建、廣西、寧夏等早就建立眼病防治“對口服務”。今年愛眼日活動,“四地”衛生和教育部門協同發力,傳播遠視儲備、眼軸測量等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應用,吸引觀看者逾1000萬人次,影響廣泛。與此同時,“愛眼日”大型公益電視節目《有遠見不近視》開播,邀請了國家近視防控專家和一線校長代表與“四地”一千多萬名兒童青少年相聚云端,探討愛眼護眼話題。此外,系列科普直播在“愛眼日”也吸睛無數。這次做客直播間的“明星主持”們,是來自上海市眼防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的一線專家。他們以深入淺出的知識魅力迎來網友一波又一波“圍觀”和“喝彩”。
愛眼日活動期間,一部趣味盎然的《三要三不要》的科普動畫流傳甚廣。而自6月5日開展的“云上科普知識闖關競答”,也寓教于樂,將愛眼護眼知識采用網上競答方式,吸引家長與孩子邊學邊答,闖關成功者則獲“眼健康達人”稱號并贏取神秘禮物。
盡管今年愛眼日活動均被安排在“云端”進行,但系列活動所表現出的專業性、趣味性、互動性,令參與者仍享受到一場富有沉浸式體驗的愛眼護眼科普“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