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

2021年9月28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珠海開幕,這是中國空軍殲-20戰機在開幕式上進行飛行表演。
“長期以來,美軍艦機對華進行大范圍、高頻度的抵近偵察和挑釁懾壓,嚴重破壞中美兩軍互信,嚴重危及雙方艦機和人員安全,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人民空軍肩負著保衛國家領空安全的神圣職責。必須強調指出,在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問題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是敢于亮劍、善于亮劍的。”
這是今年3月31日的中國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對當天記者提問“中美隱形戰斗機在東海交手”的官方回應。第二天也是“海空衛士”王偉因攔截侵犯我南海領空的美軍偵察機犧牲21周年祭日,這番話也像是最好的紀念。
殲-20是中國空軍裝備的首款第四代隱形戰斗機,美國則是已經裝備F-22和F-35兩款隱形戰機多年。中美隱形戰機孰強孰弱,近年來一直被軍迷拿來分析比較,此番發生“遭遇”,究竟是個什么情況,顯然是個勁爆的國際和軍事話題。
“中美隱身戰機相遇”一事,源于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司令威爾斯巴赫上將在做客美國空軍協會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的一場視頻對話會時,意外公開的信息。據“飛行國際”(FlightGlobal)網站3月16日報道,威爾斯巴赫在這次對話會上透露,美國的F-35戰斗機近期至少一次與中國的殲-20戰斗機近距離相遇。
據外媒的報道,威爾斯巴赫在這次對話中談到中國新型戰斗機的作用,他稱:“我們注意到他們把殲-20飛得非常漂亮。我們的F-35戰斗機最近在東海與殲-20進行了相對近距離的接觸,并不是交鋒,殲-20所屬的指揮和控制體系讓我們印象深刻。”
威爾斯巴赫還表示,殲-20飛得相當專業,“至于他們打算用殲-20做什么,或許它會像能夠執行多種任務的F-35,或許更像定位于爭奪空中優勢的F-22,現在確切地講出它還為時過早”。
威爾斯巴赫還談到了中國的空警-500預警機,稱這款預警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說:“我想告訴你的是,他們的空中指揮控制能力,特別是空警-500,在某些作戰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的一些超遠程空對空導彈得到了空警-500的協助。如何打斷這種超視距殺傷鏈(Kill Chain),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事情。”
威爾斯巴赫的這番話,立刻引發了外界激烈的討論,也就有了3月31日在中國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記者對此話題的提問求證。吳謙大校的回答對此并未否認,如果是虛假消息,國防部往往以“消息不屬實”或“美方有意炒作”的話術回應,所以殲-20與F-35相遇一事相當于得到了中美雙方官方的確認。
中美雙方對此的話雖然不多,但透露的信息卻不少。
首先是證實了殲-20戰斗機已經“出海”執行任務,且和美軍的F-35A型戰斗機“接觸上了”。早先央視軍事頻道在采訪殲-20戰斗機飛行員的時候,曾經透露出出海執行任務的信息。當時有軍迷認為可能是殲-20飛行員之前飛的蘇-30MKK戰斗機,但現在可以確定,殲-20戰機已經在一線執行警巡任務,應對外軍先進五代機的活動。
其次是證實了殲-20戰斗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戰斗力,在和美軍的F-35A戰斗機接觸時,又好又安全地完成了被賦予的任務,讓美軍都評價“飛得非常好,非常專業”。當然,咱們空軍飛行員的飛行技術,本來也不該由美國空軍過來挑毛病。
另外,就是證實了美軍還在進一步評估,想搞清楚殲-20戰斗機是類似于F-22A一樣的制空機型,還是類似于F-35A一樣的多用途機型。對殲-20型戰斗機,目前美軍似乎還處于迷惘和觀望的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威爾斯巴赫對殲-20和空警-500的“高度認可”,軍事專家分析,其也許是為制造一些理由增加項目經費而變相渲染中國軍力強大,營造一些焦慮感。而中國國防部的回應稱:“我們注意到美方言論。近年來,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建設,包括空軍主戰裝備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還有不少發展的空間,對此中方是有清醒認識的。” 既自豪地表明了我國空軍建設取得效果,又表明我們仍將謙虛地發展國防力量,不會被美國的捧殺所迷惑。別以為美軍借機炒作“中國威脅論”就能給解放軍灌“迷魂湯”,中方對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是有清醒認識的”。
在威爾斯巴赫講話后的十多天時間里,外界紛紛將中美隱形戰斗機的這次“近距離相遇”解讀為“分屬兩國的隱形戰斗機首次發生對抗”。實際上,在東海上相遇的中美兩國隱形飛機的遭遇比較“平和”,沒有進行激烈對抗,沒有發生纏斗,但進行了近距離接觸,應該都距離各自的警戒線較遠,更像是在執行常規的巡飛任務。
不過,威爾斯巴赫特別提到了空警-500預警機與“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對于殲-20的重要意義,這一切都暗示中美隱形戰斗機在東海的相遇可能并不只是普通伴飛那么簡單。

美軍航母艦載機采用F-35C。
在最近多年時間里,美國把中國當作需要極力遏制的“戰略對手”,依然每年都要派出多批次的軍機軍艦,來到我國周邊大秀肌肉,一方面是要探探我軍的虛實,一方面也是要對我方進行軍事威懾。即便美國當前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俄烏沖突上,但是對中方的關注度仍然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目前在中國周邊,美軍部署了上百架隱形戰機,包括F-22和F-35,對中國形成圍堵之勢。其中F-22是美軍自用,而F-35作為該國空軍實力的一個重要象征,已經大量出口到日本這樣的亞洲盟國,在國際軍售市場上,也贏得了諸多國家的青睞。
因此,殲-20與F-35能夠相遇,絕非偶然。有軍事專家認為,可以判定這次隱形戰機遭遇,事發背景是美軍正在進行模擬攻擊訓練或者演習中針對中國實施的針對性科目,但是被我軍發現。
有軍迷甚至在網上對遭遇的過程進行了猜測分析:美軍的F-35進入了東海防空識別區,想借此偵察解放軍空軍的戰備及反應情況,但不久就被空警-500的雷達發現,然后通過指揮控制系統將空情發送給附近巡邏的殲-20過來攔截伴飛,雙方甚至接近到了目視距離,否則美軍怎么能發現中國飛行員“很專業、飛得很好”。同時,空警-500也將雷達工作模式切換到了追蹤或鎖定,F-35通過雷達接收機發現了空警-500雷達工作模式的變化,才發現“空警-500可以協助遠程空空導彈”。 雙方飛行員也許還進行了無線電喊話和拍照留念,在殲-20的伴飛下,然后F-35見無機可乘,只好離開識別區。
整個過程似乎沒有讓人覺得驚心動魄劍拔弩張,但仍讓我們不由得回想起中美21年前的那場空中交鋒。
2001年的4月1日,美軍一架P-3C偵察機闖入我國南海領空,嚴重地侵犯了我國主權。海軍航空兵飛行員王偉在接到指令后,駕駛編號為81192的殲-8II戰機,前往相關空域攔截美軍偵察機。面對我軍軍機的警告,美軍機非但不予理會,甚至還突然轉向撞向了王偉駕駛的戰機。王偉的戰機瞬間失控,墜入大海,最終壯烈犧牲。
而在這21年的時間里,我國的國防軍事實力已經有了極大程度的提升,海空裝備的發展也同樣是不容小覷,正在變得更加強大,殲-11、殲-16、殲-20等多款先進戰機陸續入列,守衛著祖國的藍天和大海。
美軍這次駕駛著F-35戰機來到了東海周邊,準備對我國進行威懾,圖謀不軌,中方當然不會讓你閑庭信步,出動同樣是隱形戰機的殲-20戰機過來“打個招呼”再正常不過。
殲-20是中國自行研制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第四代重型隱身戰斗機,也是繼美國F-22、F-35和俄羅斯蘇-57之后第四個試飛成功的第四代戰斗機。盡管俄蘇-57戰機在2010年1月29日首飛,先于殲-20近一年飛上藍天,但在服役時間上,殲-20超越了蘇-57,成為繼美國空軍F-22A之后第二種正式服役的重型隱身戰斗機。2018年2月9日,中國空軍發布消息,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隱身戰斗機殲-20殲擊機,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向全面形成作戰能力邁出重要一步。

美軍F-22 猛禽戰機。

俄羅斯蘇-57隱形戰機。
作為一款雙發動機的重型隱形戰機,殲-20與F-22有相似之處。中國的殲-20在2011年實現了首飛,而這一年,首飛于1997年的F-22戰機也宣告停產。看上去,殲-20的問世晚了十多年,美國一直有人在懷疑殲-20能達到F-22的幾成功底?但實際上,殲-20作為一種為奪取制空權而生的空優型隱身戰斗機,在整體性能上已經不遜色于F-22,在某些特性上甚至有所領先。
而這次殲-20在東海遭遇的美軍F-35,是一款單發動機的輕型隱形戰機。F-22與F-35的組合,類似于F-15重型戰機與F-16輕型戰機“高低配”的意味。F-22是美軍自用,而F-35不僅美軍使用,各種衍生型號還賣給盟友。F-35從研發開始,就指向“聯合作戰飛機”,也就是一機多用,制空、轟炸通吃,各種衍生型號,可以陸地起降,可以航母起降,可以成為電子戰飛機,成本也比F-22低許多。
不過也正因為F-35比較強調對地作戰性能,因此在機動性、超音速巡航等一些制空性能上是不如像F-22和殲-20這樣的制空戰斗機的,由于對地攻擊經常要外掛彈藥,相應地也會犧牲隱身性能。遇上F-35,殲-20應該吃不了虧,和F-22感覺更棋逢對手。
隱形戰機好不好用,能不能“來無影去無蹤”,在實戰中錘煉似乎更能說明問題。東海上空殲-20與攔截伴飛F-35,雖然沒有開火,但不無實戰的味道。
那么,世界上有沒有發生過隱形戰機之間的實戰呢?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這種情況還尚未發生,因此說中美兩國隱形戰機的東海遭遇是“隱形戰斗機首次發生對抗”也并不為過,畢竟這并不是兩者“攜手出游“。但是在中東戰場上,美、俄兩國和以色列的隱形戰機,倒是都有了實戰經驗。
從2014年起,美國空軍開始用F-22打擊激進組織,在沒有聯合國授權或者敘利亞政府邀請的情況下,F-22可以憑借自己良好的隱身性能潛入敘利亞執行任務而不被敘利亞空軍和防空系統發覺。通過這樣實戰行動,可以讓F-22戰斗機部隊積累實戰經驗。
F-22在敘利亞的作戰行動不只如此,它實際上掌握了相關地區空中優勢,為F-15E、B-1B等作戰飛機提供護航,甚至建立某種形式的“禁飛區”,曾經有一次敘利亞空軍戰斗機接近美國扶持的反對派基地,對其進行了驅離。
按照美方的說法,敘利亞上空的F-22的一項關鍵任務是“避免美俄沖突”,F-22曾多次遭遇俄羅斯戰機并發生“狀況”,但沒有發生直接沖突。由于非隱形戰斗機和隱形戰斗機之間的代差,F-22可以對敘軍和俄軍形成“壓倒性優勢”,讓對方毫無發覺和防備從而形成震懾,連俄羅斯號稱電子設備達到“五代機標準”的蘇-35S戰斗機在與F-22的對抗中也顯得力不從心。
俄羅斯在2018年也派遣了剛剛列裝的4架蘇-57隱形戰機駐扎敘利亞,軍事專家認為,此舉除了是想在與F-22面前爭回臉面,同時為蘇-57的機載武器和電子設備進行實戰條件下的測試。不過,后來并未有蘇-57和F-22在敘利亞進行抗衡的公開報道出現。分析人士認為,蘇-57是俄軍最先進的戰斗機,此次部署在敘利亞,不僅為實戰驗機,也有和美國的五代機F-22一爭高下的意圖。
同樣裝備了F-35隱形戰機的以色列,倒是也在敘利亞出了點小風頭。該國軍方2018年5月證實,在近期空襲敘利亞境內目標中已經兩次使用F-35隱身戰機。這是F-35自2015年服役后首次投入實戰,以色列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該戰機作戰的國家。
軍事專家指出,F-35戰機“欺負”弱國沒問題,應該說是占盡優勢,但如果遇上殲-20,碰上應對作戰體系和防空體系非常完善和先進的軍事強國,很難做到“如入無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