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銘帥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5-097-02
摘? 要? 新形勢下,古今中外教育思想中一直都蘊藏著“寓德于體”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體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樣,都是以啟人心智為最高目標。高校體育課可以培養學生強健體魄,形成良好的體育精神素養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此時,高校教師需要以學生為本,有效將高校體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突破傳統的限制,促進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 高校體育? 思想政治教育? 結合
一、引言
體育運動因為其自身的精神風貌和豐富的內涵,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在當代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與建設進程中,思政教育也需要向著多元化的視角實施延伸。體育課作為高等學校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影響著學生的一生。德育、智育和體育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可以在相互的關系中,形成一個系統工程。例如:體育中的“勝不驕敗不餒的氣概”、“團結協作精神”、“頑強拼搏精神”等思政精神和思想,都可以起到很強的教育價值和教育意義[1]。體育活動是肢體與大腦協同配合的歷程中,不僅需要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增強智育水平,揭示出體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凝練出教育的主要作用。
二、高校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路徑
(一)從思想上加強重視,科學地進行體育文化建設
高校體育課和思政教育在相互交融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精神,還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競爭觀念和進取意識,增強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落實集體意識和奉獻精神,保持自我認識和良好的人際關系,豐富大學生的生活情趣和情感,熏陶大學生的精神素養[2]。體育教學有責任讓學生得到強壯的體格和完善的品格,最大限度落實“健康第一”的責任,發揮思政教育的主要作用。很多時候,在高校實施體育教學的時候,并沒有挖掘體育教學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功能。大學體育傳承的是人類的文化積累和沉淀,通過體育鍛煉的運動過程,一方面是為了達到強身健體的主要功效,另外一方面是為了促進其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升華。此時,高校體育教學,就需要重新審視體育教學的初衷,彰顯較強的文化的本質屬性[3]。在科學的角度上,合理的定位學生,以學生為本,好地體現體育不僅在健體,更在于育人,幫助學生落實體育鍛煉的目標,向著終身教育的方向實施發展。大學生屬于未來的建設者,想要保持自身的育人功能和價值,光有健康的身體還是不夠的,需要在核心價值觀的視野下,堅定自己的信念,落實文化育人功能,將自身的主要價值呈現到大家的面前。
例如:高校籃球教學的過程中,在理論知識的環節中,教師就可以使用信息化多媒體的方式,將科比、姚明、易建聯等籃球明星的訓練視頻呈現到他們的面前[4]。此時,學生不僅可以看到他們賽場上的精彩,也可以看到他們背后付出的艱辛。籃球短跑訓練是艱苦的,只有不斷的堅持,明確目標,體會到他們身上的那種精神,才可以傳達思政中的歷史文化。拓展學生的視野,學習籃球的理論知識和形成過程和發展,將理論和實踐部分結合,掌握籃球技術,建立終身體育的理念[5]。
(二)從措施上加以完善,保證體育文化功能的發揮
高校體育教學需要在“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把握大學生需要的變化規律,探究成長中所帶來的生理沖擊。首先,需要設計最優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將思政的育人價值體現出來。要想使大學生從體育課中實現促進健康的效果,那么教學內容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感知到鍛煉的快樂。健身體育教學模式不僅需要保證學生的全員性,還需要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理念[6]。
其次,需要加強體育教師素質培養,明確教師職責任務。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必須深入學習和貫徹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明確認識,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還需要堅持自我學習、自我提升[7],使大學體育教學能夠更充分地體現文化內涵和人文理念,逐漸形成體育教師的人文品格。在高校體育教學的規程中,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思政修養,在實踐中可以使用創新的方式,感染學生,保證兩者的有效融合。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情況,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靈活的尋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落實思政教育活動。體育教師也需要養成看體育新聞的習慣,不斷增強自身的政治素養,提高專業技能,提升專業素質,加大學生之間的互動。還需要在學生中樹立榜樣,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立體化的課堂中,將一些典型的團隊意識和樂于助人思想的傳達給學生,最大限度保證思政教學的效果。
然后,需要建設人性化的體育設施設備。也就是說,需要在“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基礎上,解決場地及設施設備的不足的問題,有效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體現人性化的要求,合理的將體育運動與科技有效整合起來,滿足大學生特殊生理發展階段的特殊需要。大學生群體更是特征迥異,需要確立“以研助建、注重科學”的思路[8]。高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動手制作體育設備,不僅解決了設備不足的問題,并且還提升了實踐能力,加大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了團隊合作的能力。器材的研制應該符合人體功能的特點,減少閑置設備的出現。
最后,改革體育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課程實施的每個環節,都需要考慮到學生的主動性問題,引領學生不斷的超越自己,激發健康的心理發展狀態。善于思考,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減少消極的態度,為以后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基礎準備。例如:在實施足球教學的時候,在學習之前,需要先讓學生對足球的發展了解,并且深刻的干事到足球的發展現狀。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訓練中,以足球游戲為基礎,保證學生的協調性和團結合作性,形成有效的團隊意識,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傳達愛國主義情懷。41AEED44-0B2C-47D0-8390-C2D5D14E4E96
(三)從傳統中兼容并蓄,確保體育文化的與時俱進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出臺和實施,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師生為主題的體育教學已經不局限于學校的空間當中。思想政治教育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指導,滲透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集體主義、意志品質與審美教育等相關的內容,進一步凝聚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延伸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思維空間,強壯的身體,凈化的心靈,最大限度幫助學生塑造屬于自己的人格。之后,高校體育教師,還是需要加大體育知識的宣傳,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多落實一些田徑運動、籃球、足球、乒乓球等方面的比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學生發展的校園文化。由于各個學校的類型、規模、辦學條件等內容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此時,就需要高校教師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大膽創新,滿足現實的發展需要。學校體育還可以和社會進行接軌,以學生的專業不同,定制對符合他們的專業體育。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綜合性能力,建立終身體育的理念。
例如:高校可以結合實際,舉辦頗具影響力的 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也可以使用校園體育文化藝術節、校園體育運動會和校園體育表演等方式,建立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這樣的方式就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鍛煉的意識,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有效凈化,讓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發生變化,促進學生的人格完成有效的升華。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內容更加的靈活,綜合素養得到提升,體育和思政之間的聯系逐漸加深。在整個比賽活動中,都需要引入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不管輸掉比賽的一方,還是贏得比賽的一方,都要傳達“勝不驕敗不餒”的體育精神。正確的看待比賽,感知比賽的魅力,保證思維的轉化,將能力、品質、情感。思維等合理的結合起來,落實思政目標,讓學生感知到體育鍛煉的意義和價值,強化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還有不少大學,“三走”活動和體育活動結合起來,展“重走長征路,匯聚愛黨情”拉練活動,“校園樂動力”公益行走計劃,“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體育療法”等活動,這些不僅可以引領學生的思想,還可以提高社會實踐,加大公益性的服務,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充分挖掘體育的綜合價值。讓學生在健康的體魄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之間,落實核心價值觀,提高修養教育,完善人格,磨煉意志,保持綜合性素養。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提高體育的實踐性價值,逐漸形成陽光體育鍛煉。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高校體育教育和思政教育在融合的歷程中,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傳統的思維觀念,爭取感知體育綜合性價值,深度挖掘體育學科中的思政內容。合理的樹立“大思政”和“大體育”理念,使用信息化的方式,消除或者是減少孤島問題,建立思政工作的新格局。加強學生體育技能、體育素養、道德品質的培養,最大限度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端正三觀,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
參考文獻:
[1]李朝.三農文化視野下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的途徑分析——評《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J].熱帶作物學報,2020,41(08):259-260.
[2]黃斌.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體育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J].領導科學,2020(10):1.
[3]李玉嬌.高校思政課融入體育精神教育信息化創新探索——評《現代體育教學改革與信息化發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08):1.
[4]王春梅.“立德樹人”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評《塑膠面層運動場地建設與保養指南》[J].塑料工業,2021(05):167-168.
[5]袁紅,馮洪恩.項群理論視角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同向育人改革與實踐——以東北石油大學為例[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1,39(03):6.
[6]蔡增亮,吳志坤,龔博敏,等.多維度構建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上海中醫藥大學為例[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08):4.
[7]歐陽群華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思想政治作用研究——評《全國體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領導科學,2020(12):1.
[8]劉晗,李水苗.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方式探索與路徑分析——以乒乓球課程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29(10):2.41AEED44-0B2C-47D0-8390-C2D5D14E4E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