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厚明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小說閱讀是文學類文本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中占有一定比重。“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是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要求,也是中考小說閱讀考查的綱領性要求。
1.按篇幅分:長篇小說(深刻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中篇小說(展示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段)、短篇小說(截取一個生活片段,以小見大)和小小說(也叫微型小說,聚焦生活的一個小“鏡頭”,見微知著)。
2.按題材分: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神魔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
3.按體制分: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等。
4.按表現手法分: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革命現實主義小說。
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情節和環境。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的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是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
1.人物的分類及作用。
分類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作 用①情節作用:人物性格的變化對情節起推動作用;②主題作用:人物的典型形象,反映社會現象和價值傾向;③社會作用: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給人以某種啟示或感悟。①側面襯托,個性鮮明;②牽線搭橋,推動情節的發展;③渲染氣氛,奠定基調;④升華主題,畫龍點睛。
2.人物的描寫方法。
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答題格式:運用了(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的描寫方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的情形,寫出了人物……的心理,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定義作用定義作用定義作用定義作用定義作用對人物的身材、容貌、姿態、服飾以及儀態等的描寫。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刻畫人物性格。對人物的對話和自白的描寫。展現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對人物的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時候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對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寫。反映人物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體現人物品質,凸顯人物個性,給讀者帶來真實感。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看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人物的性格。
3.人物描寫的角度。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定義作用示例定義作用示例也叫直接描寫,直接描寫人物或事物本身呈現的特征。直截了當地刻畫人物,給人以直觀的印象。《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外貌(青白臉色、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語言(君子固窮……),神態(頹唐、漲紅了臉……),動作(排、摸……),還有寫茴香豆的茴字、分豆子給孩子吃、喝酒等幾件事情,都是正面描寫,也就是直接描寫。也叫間接描寫,對要描繪的人或物不做正面描繪,而是通過對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和渲染來烘托描寫的對象。①使人物或事物更加突出;②使主題更加深刻含蓄。《孔乙己》中旁人的議論和笑聲是間接描寫,間接體現了孔乙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思想的。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情節是否合理,是小說能否成功的關鍵。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的作品前邊有序幕,后邊有尾聲。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取決于作者的藝術構思。有的作品有著完整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有的作品把高潮安排在結尾。總之,這四個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論故事情節如何安排,情節的發展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
分 類開 端發 展高 潮結 局作 用確定了作品矛盾的性質,預示了情節展開的途徑和發展線索。明確事件發生的過程,使情節完整,具有可讀性。矛盾激化到高峰,營造緊張的氣氛,富有張力,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使故事情節完整,表達文章的主題。
小說的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它們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的表達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定義作用示例答題格式定義作用示例答題格式對自然界景物的描寫。①給人物提供一定的活動空間,點明故事發生的場所,渲染特定的氣氛,從而使作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②自然景物對人物內心情緒有一定的影響,作品用自然景物襯托人物心情;③為故事情節的展開提供背景,推動情節發展;④間接表現人物性格、思想情感,從而表現文章主題。《孤獨之旅》中,有關鴨群、蘆葦蕩、風雨的描寫占有一定的篇幅,這些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為人物活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背景。運用了自然環境描寫,渲染了……的氣氛(營造了……的氛圍),襯托了人物……的心情。對社會背景、時代氛圍的描寫。①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②渲染故事的環境氣氛;③烘托人物的突出特點;④暗示人物的前途命運;⑤推動情節的發展變化;⑥深化文章的主題思想。《變色龍》中,“商店和飯館的門無精打采地敞著,面對著這個世界,就跟許多饑餓的嘴巴一樣;門口連一個乞丐也沒有”寫出了冷落蕭條,到處充滿饑餓和貧窮的社會環境,為故事的發生、發展設置了背景。運用了社會環境描寫,交代了……的背景,為人物設定了……的環境氛圍,推動了情節的發展,為表現……的主題奠定了基調。
1.主題是小說的靈魂。小說的主題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通過描繪現實生活、塑造藝術形象顯示出來的,貫穿一部小說始終的基本思想,又稱主題思想或中心思想。
2.小說主題的常見表現形式。(1)通過描寫主人公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及假惡丑;(2)通過寓言形式,將人生的重大問題寓于故事之中;(3)針砭時弊,將現實生活中的丑惡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撻;(4)反映小人物的生存現狀和心理狀態。
在歷年全國各省市中考語文試題中,小說閱讀往往與散文閱讀按年輪考。
小說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廣闊的社會生活。因此,充滿正能量的小說文本除了可以檢閱考生的閱讀能力外,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還對考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引領熏陶作用。從近幾年中考情況來看,以下幾類小說文本較受命題者的青睞:凡人小事類小說、傳奇故事類小說和世態萬象類小說。
近幾年來,各省市中考小說閱讀逐漸形
■考點分析
“情節”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所謂“情節”,是指在小說提供的特定環境中,由于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與環境間的矛盾沖突而產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生、發展直至解決的整個過程。一般由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部分組成。有的小說前面還有序幕,后面還有尾聲。
“梳理分析小說情節”是中考小說閱讀的基本考點之一,常見的設題類型有:梳理概括情節和分析情節作用。近幾年來,該考點在全國各省市中考里的設問方式主要表現為:第一,請在下面橫線上將文章主要情節補充完整;第二,閱讀全文,簡述“×××”的來歷;第三,文章首尾兩次寫×××,有哪些作用;等等。如2021 年湖北省荊門市中考第20 題,2021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第16題等。
■方法點津
應對此考點,建議大家從下述幾個方面入手:
(一)“梳理概括情節”宜掌握3個動詞。
1.“尋”,就是尋找小說的線索來梳理情節。線索是貫穿整個小說情節發展的脈絡,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種情感、某個事件,還可以是時間、空間。有時,故事情節比較復雜的文章還會有兩條線索。
2.“理”,就是梳理小說的結構。可以先給文章各段落標上序號,然后按照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來劃分文章層次,進而梳理情節,把握小說的矛盾沖突。如果是全篇,看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在文中是怎樣表現的;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構成故事發展的一連串細節,留心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變化過程。
3.“抓”,就是抓住場面。一般一個場面可以概括為一個情節。小說中的場面就是不同時間里人物活動的場所。如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就可按照林沖活動的場所概括情節:酒店遇故交——市場買刀尋敵——接管草料場——風雪山神廟復仇。
(二)“分析情節作用”需了解6種方式。
小說情節結構安排有以下幾種較為常見的方式,在分析時應了解:
1.搖擺式。即通常所說的“一波三折”。大多數小說情節的展開并不呈現為一條直線,很順利地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而是往往會在發展或高潮處橫生枝節,使情節發生波折,在經歷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軌。這就出現了情節的搖擺。情節的搖擺往往賦予小說更為攝人心魄的魅力。
2.歐·亨利式。結尾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這是歐·亨利式情節結構的主要特征和構思要求。這種結構形式是將生活的矛盾聚集成集中、尖銳、強烈的沖突,然后又把筆力凝結在劇變的關鍵點上,以合乎邏輯的陡變實現矛盾轉化的戲劇性效果,以典型場面的爆發創造出一出小小的一波三折的悲喜劇。
3.蒙太奇式,或叫“鏡頭組合式”。即運用電影蒙太奇組接法,把幾個有內在聯系的鏡頭或場面連接起來,構成一個有機完整的結構。幾個鏡頭的銜接,能營造出一種意境,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對話式。以人物在特定場景中的富有個性的對話,構成作品的主體。言為心聲,這種形式便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結構簡潔明快。采用對話的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橫斷面,透視人物的精神世界,將他們各自所持生活態度的差異顯示出來,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較豐富的思想內涵。
5.獨白式。以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心理活動為線索敘述故事,推動情節的發展。這種形式便于抒發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感,表達他們對事物、人物的思考。
6.抑揚式。假如“揚”是主體,卻先在“抑”上著筆,再突然一轉歸于“揚”;或者相反。用這種方法,使情節多變,造成鮮明的對比,使讀者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可以給讀者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答題模板
“梳理概括情節”的答題模式為:1.多個事件:人物+事件(多個事件主語一致)。2.一件事:(1)誰+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么樣;(2)什么事件+怎么樣(抒發什么感情);(3)事件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分析情節作用”的答題模式為:分條列出,清晰明了。
■考點分析
“人物”是小說“三要素”之一,“分析人物形象”是中考小說閱讀基本考點之一。近幾年全國各省市中考語文試卷中,“分析人物形象”考點著重考查對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即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具有什么性格特征等。
近幾年來,該考點在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卷中的設題方式大致包括以下幾類:第一,結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第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的形象特征(性格特點);第三,你認為小說的主人公是誰?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等。如2021 年江蘇省連云港市中考第22題,2021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第18題等。
■方法點津
應對此考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借助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是人物性格形成和變化的載體。要了解人物性格,須透過故事情節去剖析現象背后的本質。
2.分析矛盾沖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矛盾沖突是構成情節的基礎,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優秀的小說總是充分地揭示社會生活本質的矛盾,在典型的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說來,矛盾沖突展開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鮮明。
3.借助描寫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1)從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寫入手。人物的直接描寫(也叫正面描寫),就是通過描寫人物的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反映作品的主題。
(2)從分析人物的側面描寫入手。側面描寫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地描寫主人公。如用有關人物的對話、心理活動、事件敘述等烘托所要描寫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從分析細節描寫入手。細節描寫指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變化及事物、環境的細微處等進行具體描寫。分析細節描寫,首先要注意細節的真實性,看是否經得起推敲;其次要看是否具有典型意義,看其是否經過精心選擇,巧妙安排。
■答題模板
題干若問“某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常用的一般模式為“××是一個……(思想性格特點)……(身份地位)的人”。
題干若問“某某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就需要用“××的性格特點:①……;②……”(分條作答)的模式。
■考點分析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可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兩類。社會環境描寫指故事發生的時代特點和時代背景,它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動時空背景,影響著或直接決定著人物的思想情感。自然環境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氣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近幾年來,“分析環境描寫”考點在全國各省市中考中的設問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結合具體內容,就指定的環境描寫分析其作用;第二,聯系全文,簡要分析畫線的環境描寫句在文中的作用;第三,簡要分析某段環境描寫烘托了人物什么樣的心情等。如2021 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第18 題,2021年江蘇省連云港市中考第18題等。
■方法點津
應對“分析環境描寫”考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首先,從環境的作用入手,分析環境描寫在本文中的作用。
2.其次,分析環境描寫對故事情節發展和對人物形象的表現方面所起的作用。
3.最后,分析環境描寫對表現小說主題思想所起的作用。
■答題模板
1.自然環境描寫類。
具體描寫了……的景色,營造了一種……的氣氛,定下了……的抒情基調,烘托了……的思想感情,為下文的……情節展開做了鋪墊,推動……情節的發展。
2.社會環境描寫類。
模板一:突出(烘托、描寫、交代)了……,為……活動提供了背景。模板二:烘托(襯托)了……(思想品質、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觸發……思想情感的轉變,推動情節的發展。
■考點分析
小說常見的寫作手法有:鋪墊懸念、抑揚結合、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正側結合、借古諷今、卒章顯志、虛實相生等。在閱讀小說時,我們必須對這些方面加以注意,因為這些都是作者借以表現主題的手段。
近幾年來,全國各省市中考小說閱讀對“鑒賞小說技法”考點的考查較為多見,其設問方式主要表現為:第一,試探究小說寫作手法的匠心所在,就其中一點寫出你的發現和見解;第二,試分析文中寫×××的作用;第三,文中多處運用×××使小說引人入勝,請寫出其中的兩處等。如2021 年山東省濱州市中考第23題,2021年湖北省荊門市中考第22題等。
■方法點津
應對此考點,我們應掌握以下答題技巧:
1.理解小說各種寫作手法的內涵,把握各自的作用。
2.看上下文的聯系,從聯系中分析小說所用的技巧(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等)。判斷時必須通讀全篇,才能體會到作者構思之妙。
3.從小說的主題及寫作目的方面,去分析寫作技巧。在創作小說時,有些作者會別具匠心地選用一些寫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我們細心揣摩,從小說的主題及寫作目的方面去判斷作者所用的寫作技巧。
4.從結構安排角度入手。看開頭結尾是否有特色;看全文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看是否烘托鋪墊,前后照應;看是否做到設置懸念、制造波瀾、曲折有致等。
5.從選材組材角度入手。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答題模板
運用了……(手法),突出表現了……(人物形象或主題)。
■考點分析
作品主題是小說的靈魂,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小說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把握小說的主題。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語文中考“把握小說主題”的設題方式主要表現為:第一,結合全文,探究小說主旨;第二,結合實際,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第三,這篇小說折射出什么社會現象?第四,讀了全文后,文章讓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等。如2021 年江蘇省宿遷市中考第19題,2021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第20題等。
■方法點津
1.從作者背景看主題。一部作品反映的主題,總是與作者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環境分不開。因此,我們在理解小說主題時,必須“知人論世”。
2.從人物塑造看主題。小說作者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都是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經驗的結晶,也是作者生活態度的形象體現。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說的主題。
3.從情節發展看主題。小說寫人不能離開人物活動的情節,而情節又是通過一系列具有因果關系的事件構成的。情節是小說中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貫穿著矛盾的發生、發展和解決過程,從中體現出作者對矛盾的看法。
4 從語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題。雖然作者極力使小說的主題不顯露出來,但作者在行文中總是要對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現出一定的褒貶傾向或情感色彩。判斷作者的這種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題時不可缺少的元素。
■答題模板
小說通過記敘……的故事,塑造了……的形象,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