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利 陳琳霞 董瑩盈



[摘要] 目的 探討自信心心理訓練聯合藥物治療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進行研究,經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有45例。對照組單純接受藥物治療方案,觀察組聯合使用自信心心理訓練,比較兩組疾病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自尊說、精神癥狀、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PANSS評分為(43.55±2.19)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3.81±3.0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8.330,P<0.001);觀察組治療后SES評分為(24.60±1.4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1.46±1.3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621,P<0.001);BPRS評分為(40.36±1.54)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2.18±2.2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8.819,P<0.001)。觀察組治療后SAS評分為(51.32±1.16)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9.68±1.45)分,SDS評分為(54.84±1.7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1.27±2.6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0.201,P<0.001;t=13.836,P<0.001)。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為(55.05±2.2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7.45±2.5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4.352,P<0.001)。結論? 予以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自信心心理訓練聯合藥物治療方案,可促進患者疾病治療效果的提升,存在明顯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 自信心心理訓練;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康復期;自尊水平;精神癥狀改善情況;心理狀態;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749.3?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2)12-0179-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elf-confidenc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drug treatment in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admitted to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x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Dec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rug treatment al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elf-confidenc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and drug treatment. The disease treatment effect, self-esteem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sychiatric symptoms,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AN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3.55±2.19) point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53.81±3.05)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8.330, P<0.001). The SE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24.60±1.48) point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1.46±1.32)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0.621, P<0.001). The BPR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0.36±1.54) point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52.18±2.28)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28.819, P<0.001). After treatment, the SA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51.32±1.16) poi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59.68±1.45)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DS score (54.84±1.72) poi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61.27±2.60)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30.201, P<0.001; t=13.836, P<0.001).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55.05±2.25) poi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67.45±2.57)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24.352, P<0.001). Conclusion Self-confidenc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drug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disease, which has obvious promotion value.D86E6A3C-D68D-4E52-85FA-4876B087B03A
[Key words] Self-confidenc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Drug therapy; Schizophrenia; Rehabilitation period; Self-esteem level; Improvement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Psychological status; Quality of life
精神分裂癥是普遍存在的精神疾病,若不及時處理,可繼續惡化,甚至可發展為精神殘疾,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有著嚴重影響[1-3]。目前臨床工作者多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此病,利培酮和鹽酸丁螺環酮片較為常用,可有效緩解與控制患者病情,然而單純藥物治療方案對疾病帶給患者心理層面的影響無明顯改善作用[4]。研究中發現,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往往會因為擔心不被社會認可而產生自卑心理,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5]。這就需要臨床工作者通過科學規范的心理訓練方式改善患者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促進患者自尊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浙江省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以部分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對自信心心理訓練聯合藥物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經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40~84歲,平均(62.18±1.56)歲;病程2~15年,平均(8.16±1.21)年;受教育年限3~18年,平均(13.12±1.16)年;婚姻狀況:已婚35例,離異或喪偶10例;月收入<2000元者12例,≥2000元者33例。觀察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42~85歲,平均(62.24±1.52)歲;病程1~16年,平均(8.21±1.25)年;受教育年限4~16年,平均(13.25±1.21)年;婚姻狀況:已婚37例,離異或喪偶8例;月收入<2000元者10例,≥2000元者3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納入標準:①符合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精神分裂癥康復期診斷標準[6]:經抗精神病藥物系統治療后精神癥狀基本消失,自知力大部分恢復;②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總分低于40分;③有一定的閱讀和書寫能力;④年齡≥18歲;⑤無研究中所用藥物禁忌證;⑥患者及其監護人了解研究詳情,憑個人意愿參與。排除標準:①心臟、腦、肝臟、腎臟等臟器功能受損嚴重,生命體征異常波動者;②同時合并其他類型精神疾病者;③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④現處妊娠或哺乳階段的女性。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的相關要求,并經浙江省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會審批。
1.2 方法
對照組單純接受藥物治療方案,予以患者利培酮(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309,規格:1 mg×20 s),口服,每次4 mg,1次/d;鹽酸丁螺環酮片(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024,規格:5 mg×12 s×2板),口服,每次10 mg,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應用自信心心理訓練,2次/周,每次2.5~3.0 h,連續進行5周,共10次,具體方法為:
1.2.1 相識階段? 該階段目標旨在幫助患者互相認識,引導患者主動參與活動。所有患者圍成一個圈,其中一人位于圈中,將報紙卷成“棒子”置于手中,由護理人員喊出一名患者的名字,其左右兩邊患者需迅速出列,否則需接受當頭一棒,反復進行,直至患者可迅速作出反應。
1.2.2 認知重構階段? 該階段目標在于幫助患者重構認知,引導患者回顧過去,分析現狀,總結歸納交往環節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不良情緒具體表現分析其產生原因,對不合時宜的交往觀念作出調整;予以患者積極暗示、激勵和贊美,幫助患者更好地接納、欣賞自己,以改善自尊水平。
1.2.3 性格特征描述? 患者在白紙兩面分別寫上自己好的性格特征和不好的性格特征,不寫名字,所寫內容盡量詳細、全面,將自己寫的內容記在心里,將紙張交給護理人員;由護理人員從中隨機抽取,將紙張上的內容一一讀出,由其他患者猜測文字描述的人,被猜中者對自身性格特征了解較為透徹。
1.2.4 表情交流和社交行為訓練? 引導患者以正確的形式表達情緒,學習各種不同類型的社交行為和解決社交問題的方法,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促進自信心的提升;在患者自我表達的過程中耐心傾聽,以提高患者自我表達水平。
1.2.5 總結歸納? 患者填寫作業單后自行保留,護理人員請患者就該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說出參與本次工作的感受和心得體會;同時對前期自信心心理訓練工作進行回顧分析,指出其中的不當之處,并及時改進。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疾病治療效果對比? 參照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于治療6個月后判定兩組疾病治療效果,問卷由陽性癥狀(7項)、陰性癥狀(7項)和一般癥狀(16項)共3個量表組成,得分越高提示疾病治療效果越差[7]。
1.3.2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自尊水平比較結果? ? 患者自尊水平以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為判定依據,共包括10個條目(5個反向,5個正向),每個項目均采用1~4分四級評分法,量表得分為10~40分,患者自尊程度與得分呈正相關[8]。D86E6A3C-D68D-4E52-85FA-4876B087B03A
1.3.3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精神癥狀改善情況比較結果? 參照簡明精神癥狀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判定患者精神癥狀改善情況,該量表由18項內容組成,采用1~7分七級評分法,最低得分為18分,最高得分為126分,總分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嚴重[9]。
1.3.4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心理狀態比較情況? ?參照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判定情緒變化[10]。SAS:情緒正常、輕度焦慮、中度焦慮和重度焦慮對應得分范圍分別為<50分、50~59分、60~69分和≥70分;SDS:<53分、53~62分、63~72分和>72分依次為無抑郁、輕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患者心理狀態與最終得分呈負相關關系。
1.3.5 兩組治療6個月后生活質量對比結果? 參照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進行生活質量的判定,該量表由30個條目組成,分為心理社會(15條)、動機/精力(7條)和癥狀/副反應(8條)共3個分量表的內容,采用0~4分四級評分法,各個量表滿分為100分,最終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差[11]。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疾病治療效果比較情況
觀察組PANSS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治療前后自尊水平和精神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前SES、BPR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SES評分高于對照組,BPR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治療前后心理狀態比較情況
兩組治療前心理狀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情況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常見的重性精神疾病,其致殘率較高,往往會對患者精神狀態產生負面影響。即便予以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方案,也會增加患者心理壓力,無法從根本上緩解患者自卑、抑郁、悲觀失望等負面情緒,使得患者生活質量下降[12-13]。截至目前,精神分裂癥的不良結局仍是需要重點解決的社會問題和醫療問題,影響患者個體的同時也會帶給患者所在家庭和整個社會巨大的經濟壓力。
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情得控,自知力的恢復,其心理壓力和不良情緒逐漸突出,患者往往會因為患病期間對家庭成員造成的負擔產生內疚感和自責,也會因為勞動力低下而導致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的改變,使得患者自我認同感下降,從而陷入持續性自卑狀態[14-15]。不僅如此,該疾病還會使得患者興趣喪失,社交能力減退,對現實社會生活產生緊張、憂慮甚至是恐懼感,影響患者回歸正常社會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盡管抗精神病藥物可改善患者陰性癥狀和認知功能,但對患者社會功能、生活質量方無明顯改善作用,也就意味著單一藥物治療方案無法提升患者生活質量[16]。因此,在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也要做好心理干預工作,促進患者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改善精神癥狀,在此基礎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疾病治療效果和精神狀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是自信心心理訓練以認知、行為和團隊治療理論為基礎,予以患者不良預后易感因素相應的干預措施,使得患者改變以往對自身疾病的錯誤認知,幫助患者從內心深處形成關于自身疾病的正確觀念,能促使患者認知到藥物方案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從而結合自身病情遵照醫囑規范用藥,促進疾病治療效果的提升,在此基礎上改善患者精神狀況。學者劉鵬等[17]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認知康復訓練,結果顯示患者PANSS評分明顯下降,且陰性癥狀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訓練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可使得患者從不同方面了解自身疾病及有關的干預措施,進而對患者病情起到明顯的緩解作用。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自尊心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是自信心心理訓練有助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深入了解自我,從不同方面認知自我,站在客觀角度上準確評價自我,認識到自己的自我存在感和社會價值感。在患者彼此之間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中,使患者獲得來自他人的情感支持和接納認可,促進自尊水平的提升[18]。有學者在研究中發現,自信心訓練的開展可使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明顯提升,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我存在價值,在此基礎上提高社會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也使得藥物治療方案得以充分發揮[19]。不僅如此,予以患者足夠的鼓勵、關懷與支持,促使患者在疾病護理治療過程中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正確應對社會交往中存在對各種壓力,掌握自我表達的正確方式,減少或消除負面情緒的存在。經過反復多次的自信心心理訓練幫助患者降低自卑感,提高自信心,鼓勵增強患者重回社會的決心,使得患者生活質量得以提升[20-21]。上述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自信心心理訓練的應用可有效緩解負面情緒,進而改善生活質量。劉蕾等[22]將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予以團體社交技能訓練,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精神癥狀評分較高,生活質量評分較低,證實對青少年精神分裂癥團隊社交技能予以訓練,可對精神癥狀起到緩解與控制作用,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D86E6A3C-D68D-4E52-85FA-4876B087B03A
本次研究時長和樣本數量有限,所得結論存在一定局限性,可在今后的工作中延長研究時長,擴大樣本數量,對自信心心理訓練的作用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綜上所述,予以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自信心心理訓練,可對患者精神癥狀和心理狀態進行改善,也可促進患者自尊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升,改善預后,存在明顯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素水,孫志剛,薛曼,等.精神分裂癥的神經炎性理論和神經免疫學標記物研究進展[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7, 12(3):33-35.
[2]? ?劉風,毛富強,李潔,等.多指標組學矩陣與精神分裂癥客觀標記物[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8,27(1):89-93.
[3]? ?向桂寧.積極心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4):44-46.
[4]? ?齊安思,陸崢.多巴胺與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機制研究進展[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9,52(4):289-292.
[5]? ?張素娟,劉海艷,劉斯倩,等.鼓圈治療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陰性癥狀和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6):838-842.
[6]?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3[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78.
[7]? ?樊獻麗,武克文,吳建杰,等.個體化康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及療效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9, 26(10):1185-1189.
[8]? ?馮潔,楊曉麗,李慧娟,等.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狀況及其相關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26(7):961-965.
[9]? ?陳志興.舒肝解郁膠囊輔助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效果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9,26(10):1190-1193.
[10]? 羅慶雄.人性化護理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負性心理及社會功能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8):174-175.
[11]? 朱曉潔.自我管理訓練對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9,19(4):22-25.
[12]? 何春香,雷紅娟.支持性護理干預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J].國外醫學醫學地理雜志,2017, 38(1):77-79.
[13]? 羅思歡,孫麗娜,邱瑪麗,等.團體心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狀況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5):644-646.
[14]? 周志勇,周堪清,潘桂香.在精神分裂癥恢復期護理中應用人文關懷理念的效果探討[J].中國醫藥科學,2018, 8(19):106-108.
[15]? 趙紅梅,牛曉蘭,陳曉燕.精神分裂癥社區康復應用家庭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6):170-171.
[16]? 王會秋,李群,徐桂娟,等.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治療現狀[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26(11):1756-1760.
[17]? 劉鵬,朱曉丹,吳彤,等.認知康復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及癥狀的影響[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9, 41(3):300-303.
[18]? 孫鳳環,趙明忠,陳書喜,等.綜合訓練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述情障礙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1):70-73.
[19]? 曲丹.團體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8,24(1):65-67.
[20]? 葉菁,孔慶芳.自信心訓練對恢復期抑郁癥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9,17(11):92-94,153.
[21]? 曾素云.斜視患者心理狀況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6):23-25.
[22]? 劉蕾,徐蓮英,孫梅.團體社交技能訓練對青少年精神分裂癥病人絕望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9,17(2):153-156.
(收稿日期:2021-04-07)D86E6A3C-D68D-4E52-85FA-4876B087B0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