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琿春市第一小學校
空間創新 全面提升踐
琿春市第一小學校積極致力于課堂教學改革,并在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上不斷取得新成果,創造新特色。
目前,學校師生空間開通率達100%,做到了人人有空間,班班有特色。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開設的黨史故事一百講、經典人物秀等欄目更為空間增色不少。
學校積極推廣基于空間的新型教學模式,實現了各環節的系列化數據分析,教師根據數據進行差異化的跟蹤指導,推動了信息化的發展。
近年來,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網絡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全國中小學校長、骨干教師“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專項培訓基地學校。2017—2018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吉林省“小空間、大作為”網絡學習空間應用主題活動優秀組織單位,連續三年被評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網絡學習空間應用評選活動優秀學校。
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世紀小學
融合創新 常態應用
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世紀小學現有教學班33個,教師和學生已全員注冊了網絡學習空間。通過教育信息化,學校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學校空間設有學校資訊、校園風采、國旗下講話等板塊,每個板塊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學校的文化風貌。
學校以深化“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應用為工作中心,立足校情學情,以案例為引領,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注重融合創新,堅持常態應用。為學生創造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智慧化學習環境。
學校先后榮獲長春經開區優秀學習空間一等獎,吉林省2021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同時,學校在信息技術與課程建設、教學融合、學生發展、家校共育、區域資源共享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形成了基于網絡學習空間應用的教育教學新模式。
樺甸市第五中學
展示學生生活 增進家校了解
樺甸市第五中學是一所縣城初級中學,新校址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為展示學校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學校依托吉林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創建了學校網絡學習空間。
學校的網絡學習空間設置了學校概況、新聞動態、教學教研、德育之窗、黨建之窗、校園文化、信息化進程、家長學校八大板塊,每個大板塊下設若干小欄目,涉及到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特別在空間的主頁面預留了一個專門展示學生生活的窗口。舉辦大型活動后,學校都會對活動資料進行整理,制作成專題片放置在學校空間頁面的突出位置,定期向教師、學生及家長匯報學校各處室近期開展的工作。
學校網絡學習空間連續兩年被評為樺甸市優秀學校空間,并被推薦到上級部門參與評優。
公主嶺市范家屯鎮鐵路小學校
愛在空間 云端逐夢
公主嶺市范家屯鎮鐵路小學校有教學班17個,任課教師37人,學生853名,師生全部注冊了網絡學習空間,實現了人人有空間,人人用空間。
在空間建設上,學校提出了“全面、精細、優質”的六字方針。學校還對教師進行了空間應用培訓,激發了教師建好空間的信心。通過各項行之有效的舉措,不但促進了教師理念的迭代更新和應用能力的不斷增強,而且推動了學校空間建設和應用的穩步發展。
2018年,在吉林省中小學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中,學校任課教師全部參賽。最終,10人獲獎,其中3人獲一等獎。
在教育部2018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評選中,在公主嶺市教師進修學校的指導、支持和引領下,經過由市到省,由省到國家長達六個月的遴選、推薦,學校最終被評為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獲得了教育部表彰。
2019年,在公主嶺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展的學生空間評比活動中,學校有13名學生獲獎,其中3人獲得一等獎。
洮南市第四小學
書韻立人 綻放云端
洮南市第四小學以“書韻立人,追求最美”的辦學理念,深入推進學校空間提質增效。作為書法特色校,學校將書法課堂搬上云端,學校校長代麗平安排把每節書法課錄制成視頻,并轉成二維碼發送到學校空間,供學生隨時觀看。
學校空間開設了12個欄目,有師資隊伍、教學研究、書韻課程、學生活動、家教寶典、安全教育、校園文化等。每個欄目都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學校的特色與風采。
學校還利用空間為師生營造了泛在網絡學習環境,并創新應用空間促進教育教學、管理評價及教師的專業發展,組織和指導教師積極開展網絡同步課程建設,引導學生按需選修網絡課程,促進了網絡課程在校際間的傳播交流。
2020年,學校全體教師參加了吉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全部合格。學校還被評為教育部2020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