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多發于中老年人身上的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癥狀表現為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等。帕金森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且沒有明確的預防和治療方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從中藥苦參中提取出的苦參酮能減輕帕金森病癥狀。
苦參系傳統中藥材,苦參酮為苦參中提取的黃酮類物質。近年來研究發現,苦參酮在抗癌、抗真菌、抗炎癥方面都表現出一定潛力。中國大連醫科大學同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合作研究發現,采用苦參酮治療法后,實驗小鼠的帕金森病癥狀得到緩解。分析認為,苦參酮通過抑制小鼠體內的可溶性環氧化物水解酶而起到抗炎癥作用,進而起到減輕帕金森病癥狀的作用。目前已對可溶性環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劑開展人體安全實驗。
研究人員指出,從中藥苦參中提取天然化合物治療帕金森病,展現了不錯的潛力;后續研究將進一步擴大候選植物研究范圍,以尋找更多具有潛在效果的天然藥材。
積極對待過去、對人生愿景有長期規劃的人抑郁少,睡眠好;相比較,那些消極對待過去、對現在持宿命論或享樂主義態度的人,對未來容易感到絕望和無助,表現出更多抑郁特征。俄羅斯心理學家和醫生研究了844名17~26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數據,得出上述結論,并發表在《生物節律研究》上。
研究人員表示,新冠疫情期間,那些制定短期人生計劃、追求過好每一天的人,感覺最舒適;那些著眼未來、規劃長期生活愿景的人,更容易克服隔離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人的突出特點是積極對待過去、不抱怨,他們在隔離狀態下更有紀律性、睡眠更好。
對過去持消極態度、對現在表現出享樂主義態度、對未來抱著宿命論態度的人,在忍受和遵守隔離制度方面表現很差。這樣的人容易表現出抑郁跡象,如睡眠焦慮。研究人員說,“大多數受訪者都有抑郁跡象。然而,那些將隔離視為暫時挑戰、專注于長期任務的人成功地適應了居家限制,有效應對了這種情緒狀態。那些認為‘人生完了’的人表現出抑郁的跡象更加明顯。”
認知能力下降和白天過度打盹(或小睡)之間存在聯系嗎?根據近日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學會雜志《阿爾茨海默病與癡呆癥》上的一篇文章,美國拉什阿爾茨海默病中心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兩者之間存在潛在的聯系。
研究人員說,這種聯系似乎是雙向的。午睡時間更長、頻率更高與一年后的認知能力較差相關,而認知能力較差的人在一年后睡眠時間更長、頻率更高。
這篇文章的合著者、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神經學家阿倫·布赫曼醫學博士表示,與認知功能下降相關的病理可導致其他功能變化。也就是說,阿爾茨海默病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認知障礙,它實際上是一種多系統障礙,還包括睡眠困難、運動變化、身體成分變化、抑郁癥狀、行為變化等。
研究人員對1400多名患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跟蹤調查。參與者手腕佩戴了一個可連續10天記錄活動的傳感器,每年進行一次檢查和認知測試。從上午9時到晚上7時期間任何長時間不活動都被認為是在小睡。
開始時,超過75%的參與者沒有表現出任何認知障礙的跡象,19.5%的人有輕微的認知障礙,略高于4%的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在隨訪期間沒有出現認知障礙的人中,每天的小睡時間每年增加約11分鐘。在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后,小睡時間增加了一倍,在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后,小睡時間增加了近兩倍。
研究人員還將研究開始時認知正常但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參與者與研究期間思維保持穩定的參與者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每天小睡超過一小時的老年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高出40%。
布赫曼強調,這項研究并不意味著小睡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反之亦然。“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所以我們不能說‘a導致b’。”但它們是同時展開的,同樣的病理可能對兩者都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