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曉強,再給我拿幾瓶除草劑,就要和去年一樣的,那個真好用。”木瓜坪的李大嬸興沖沖地說道,“我去年種的人家的一塊地,用了那個藥,今年那塊地都沒一點雜草,這不我再買點給我的玉米地里噴上,回頭大嬸給你吃又甜又糯的好玉米。”郭曉強一邊笑一邊從柜臺上取出除草劑說:“大嬸,這個換了新包裝啦,一瓶要兌一整壺水,不然藥性太強容易傷害莊稼。再給您送一個白蘿卜種子,這一袋就夠您自己家吃啦。”6月10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郭曉強的鄉村e站,就看到了開頭的一幕。
郭曉強是呂梁市臨縣大禹鄉后小峪村鄉村e站的站長,一位樸實的“80后”農民。自從2015年鄉村e站推出以來,郭曉強積極加入,并帶動農民學習生產技術,將科學種田、科學生產的理念帶給農民,使他們由傳統農民轉變為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郭曉強說,是鄉村e站讓他成長為一個新型職業農民,讓他更好地踐行對農資行業的熱愛,讓他從銷售農資的個體經營戶一步一步發展成為后小峪村科技致富帶頭人。
郭曉強從小就喜歡在田間地頭活動,愛看別人種莊稼,愛研究莊稼,他個人也親自種菜。郭曉強說,對于很多新產品、新技術,他都會親自做試驗,先了解它們的特性,再向人們銷售。因此,他的站里回頭客非常多,老百姓對他的鄉村e站反響非常好。
“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很多人對傳統農民的印象,然而,誕生于新時代的新型職業農民們卻有著新的面貌、新的技術、新的追求……
談到成立鄉村e站的初衷,郭曉強說:“對于農民來說,推廣技術是必須的。很多農民種了一輩子地,但實際上并不會種地,因為他們不懂技術,勞累上一整年也產不下東西,都白忙活了。我就想幫助他們,想通過推廣e站教授農民新技術,讓他們省時、省物、省工、省力,提高產量,提升質量,有個好收成。”
為了教授鄉親們新技術,郭曉強除了通過聯網電腦中科云媒定期組織線上培訓,還會找專家為他們進行現場培訓。郭曉強提到,有時候線上專家講的都是一些專業術語,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會聽不懂。為此,他就專門聯系當地的土專家,用當地方言來實地為村民們講課,以達到培訓的目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搞蔬菜種植的農戶都選擇了溫室大棚種植蔬菜,城莊鎮的高蓮蓮就是其中一員,她的大棚西紅柿在當地小有名氣。郭曉強告訴記者:“高蓮蓮經過了我們的線上培訓,現在專業知識可是不得了,教村里的其他農民科學合理地施肥、澆水,驅除病蟲害。她經過了一系列的大棚管理技術的培訓,現在問的問題我都有很多搞不懂的,我再向山西省農科院的專家請教了回答她,知識就是力量,借助科技的力量,農民們也都有了好收成。”
成立鄉村e站后,郭曉強除了平價銷售農資讓利給老百姓,還經常免費為當地農民提供線上線下的技術培訓,讓很多人獲得了經濟上的實惠與技術上的進步。此外,郭曉強自己也實現了發家致富,成為鄉村科技致富帶頭人。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今年的疫情使得很多產業的生產停滯不前,但是由于可以為農民提供線上服務,鄉村e站的工作并沒有因此而耽誤下來,而是如火如荼地如期進行著。
談及對未來的設想,郭曉強說:“雖然現在鄉村e站服務的村民不少,但我希望這個鄉村e站可以服務周邊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從中受到實惠與啟迪,我會繼續把這個鄉村e站做大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