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就業或居住地變動而不能正常參加黨組織活動的人員被稱為流動黨員。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流動黨員人數超過200萬,并呈明顯增長趨勢。流動黨員的增加,必然會對原有的以“單位組織掛靠”為基礎的黨員管理模式帶來沖擊。如何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充分發揮流動黨員作用,成為黨的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加強和完善流動黨員管理的思考。
散居各地。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員的流動性也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由于工作、學習和居住地的變化,一些黨員經常分散在村鎮各個角,忙于從事一些高機動性工作,長期不能及時參加其基層黨組織的活動。
穩定性差。流動黨員會經常隨著工作場所和居住地的變化而變化,群體的穩定性較差。從表面上看,流動黨員的差異表現在就業結構、收入水平等方面,而從更深的層面上看,因為流動黨員不能及時參加黨組織的各種學習和活動,其差異更多地表現在文化層面、意識形態理解等方面。這些差異也增加了流動黨員管理的難度。
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于流動黨員的管理,傳統黨建管理模式下黨組織很難及時更新其基本信息,同時也無法對其實行動態管理,從而導致無法對流動黨員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培訓、服務和管理。此外,在組織關系轉移等具體問題上,因為流動黨員管理的障礙主要來自跨區域和跨行業人口的分散狀態,他們經常需要往返所在地的黨組織,耗時耗力,不利于提高黨建管理服務水平。
如今社會已步入大數據時代,在此背景下,黨建工作若仍使用的傳統管理模式,將導致流動黨員信息和身份識別困難,另外黨組織活動他們也經常無法參加。而利用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優勢,建立起流動黨員信息平臺,不僅可以實現黨員之間的信息交流,為流動黨員相互交流提供基礎和保障,還可以簡化黨的關系轉移過程;同時通過信息網絡平臺開展黨員網絡組織活動,可以實現流動黨員的實時跟蹤,實現流動黨員的定期調查,充分發揮流動黨員的實際作用。此外黨組織的各種學習材料、會議信息等文件均可通過這一平臺傳遞給各黨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為黨建現代化發展開辟新途徑。
利用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優勢,構建起流動黨員信息網絡管理平臺互動模式,建立雙向責任管理體系,通過網絡技術實現相互監督,然后實施流動黨員管理。有效提高流動黨員管理的及時性。同時在此平臺上還可以實現黨員自我評價信息化。
由于受地點和時間限制,很多流動黨員往往不能及時與當地黨組織聯系,也不能參加組織生活和黨建活動。我們可以利用流動黨員信息平臺,向流動黨員發送網上視頻,組織網上活動。流動黨員也可以在網上與當地黨組織聯系。臨時或短期外出的流動小組成員可以進行網上登記和定期報告,實現人性化管理。
結束語:流動黨員是黨組織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做好流動黨員的管理工作,需要我們不斷創新方法,與時俱進,利用各種網絡信息技術,采取“互聯網+黨建”的流動黨員信息平臺新模式,將流動黨員信息平臺作為流動黨員的“戰斗據點”,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流動黨員的先進性和模范作用。使流動黨員緊緊團結在黨組織周圍,確保“人員流動不流失、流動黨員風采在哪都展現”,保證廣大流動黨員在不同崗位創先爭優,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舒.城市智慧黨建的創建邏輯、功能定位與路徑選擇[J].理論導刊,2018(6):19-25.
[2]黃娟,米華全,陸川.智慧黨建:內涵特征、體系架構及關鍵技術——以“智慧紅云”黨建系統為例[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1):84-87.
[3]岳沁.事業單位智慧黨建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20.
(作者單位:太原鐵路集團公司湖東電力機務段? 劉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