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績群
摘 要:在雙減背景下提出了要為學生減輕學習的負擔和壓力,減輕學生課后作業的負擔,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在作業設計方面需要作出調整和創新,要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作業內容,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發揮出作業的價值和功能,讓學生擺脫之前的題海戰術,更好的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目前初中語文作業設計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無法滿足雙減的要求。本文針對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具體方法和策略進行詳細的探究。
關鍵詞:雙減;初中語文;作業設計
作業是整個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有效地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高效的鞏固所學習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所以教師必須要把握好作業這個環節,而且要結合教學的內容為學生設計適合他們的作業,讓學生可以通過作業來實現各個方面的能力提升。在雙減背景下對初中語文作業有了新的要求,語文作業必須要改變之前的題海戰術,要真正的減輕學生課后作業的負擔,求質量,求高效。但是目前初中語文作業在設計方面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以部編版教材為例針對雙減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策略進行分析闡述。
一、語文作業設計要突出趣味性
在“雙減”要求下提出了要為學生減輕作業負擔,那么教師必須要改變之前語文作業的題海戰術和一味地抄寫和默寫背誦的作業形式,對作業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傳統的語文作業,教師一般會選擇讓學生完成一些抄寫或者背誦的作業,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完成語文作業的積極性,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很多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時候會感到巨大的壓力,而且會覺得作業枯燥單一,因此一些學生就出現了應付作業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下完成的語文作業根本不能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學生也并不能通過作業來實現能力的提升和發展。針對這個情況教師要結合語文教學的內容為學生設計一些充滿了趣味性的作業任務,借助趣味性作業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在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而在快樂中吸收知識,提升能力。所以在“雙減”要求下教師設計的語文作業首先要突出趣味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是重要的內容,但是這部分內容學習起來比較的枯燥,尤其是需要進行大量的背誦和默寫,那么教師在開展這部分內容作業設計的時候盡可能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讓學生在掌握古詩文的同時可以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和趣味性。教師可以以朗誦比賽形式來設計作業。
在學習了部編版初中語文《水調歌頭》這首古詩之后,因為這首古詩意境優美,表達了詩人對于家人的思想。這時候我為學生安排了一個活動,讓學生分組活動,邀請組內一位學生扮演蘇軾,吟誦古詩,其他的學生進行伴誦,通過反復訓練讓學生在表演中可以深刻的感受蘇軾當時的心情,同時讓學生更高效的完成背誦的任務。這樣的活動改變了單一的進行古詩詞背誦的枯燥性和乏味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趣味性的方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又比如在學習了部編版初中語文《海底兩萬里》之后,這是一堂名著導讀的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名著進行閱讀。之前教師安排的作業任務基本就是讓學生去完成整本書的閱讀,但是很多學生缺少了一定的主動性,閱讀的效果也自然不是特別的理想,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趣味性作業,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可以繪制圖畫,把自己讀到的內容通過畫筆畫出來,通過跨學科作業設計,提升作業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又比如學習《名著導讀(二) 《水滸傳》:古典小說的閱讀》時,教師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活動,讓學生交流自己閱讀的《水滸傳》中感興趣的任務,探究理由,借助這樣一個活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課后進行名著閱讀的效率和質量。這樣的趣味性作業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營造了輕松和愉快的作業氛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習的效果,滿足了雙減的要求,真正的為學生減負,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習的效果。
二、語文作業設計要突出實踐性
作業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幫助學生鞏固基本的知識,同時還要實現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但是一味地進行書面的作業肯定不能讓學生獲得綜合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需要結合語文教學的內容為學生設計各種實踐性作業,借助實踐性作業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在實踐中鍛煉學生,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以往語文作業在設計的時候偏重于書面的作業,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禁錮學生的思想,不利于學生創造和思考問題,影響到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而且學生一味地參與書面作業,也會降低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一些符合學生特點和需求的作業任務,要為學生提供各種實踐性的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思維得到拓展,提高語文學習的效果。實踐性語文作業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其中包含了表演類作業還有觀察類作業和調查性作業等等。初中階段的學生具備了較強的表現欲,更喜歡表演,也渴望表演。那么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把表演活動和語文作業進行結合設計,也可以鼓勵學生去創設情境,自己設計表演的內容,將課文的語言轉化為表演語言,進行實際的表演活動。
比如在學習了《皇帝的新裝》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表演作業,讓學生自導自演,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創造力,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更好的感受人物的特點,對于課文能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通過這樣的表演性的作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實踐能力,提高了作業的效果。除此以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開展一些調查性作業,將語文課堂和社會進行聯系,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在學習《綜合性學習 身邊的文化遺產》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作業任務,讓學生分組走進當地的民間,去走訪、調查和考查,進一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典故,挖掘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然后讓學生撰寫調查筆記,通過這樣一個活動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理解溝通能力還有小組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可以說從多角度實現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除此以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安排一些手工類的操作性作業活動。比如讓學生在學習了一個階段的語文知識后,鼓勵學生繪制手抄報,學生可以結合學習的內容繪制手抄報,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賀卡等等。這樣的手工性質的作業也可以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的效果??傊?,在“雙減”要求下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在快樂中吸收和掌握知識,為此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需要設計一些實踐性作業任務,讓學生可以動起來,真正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完成作業的主動性,通過實踐讓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和進一步的發展。
三、語文作業設計要突出層次性
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性,這不僅僅要求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分層,同時還應該注意在作業設計的時候進行分層。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這樣可以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輕松和快樂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更好的完成作業任務。以往教師為學生安排的作業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方式,缺少了層次性,所以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認為教師安排的作業太過于簡單而失去了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無法借助作業來獲得更好的發展。而對于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又會因為作業難度太大而失去了完成作業的動力和自信心,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存在著困難,這樣不滿足“雙減”的要求。所以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必須要注意為學生分層。首先在作業的數量上面要注意分層,這樣可以為學困生適當減負,讓學生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提升學習的自信心。針對為學生選擇的背誦類作業,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分段安排。另外就是作業的難度上面也應該分層,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教師必須要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除此以外在分層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合作完成一些作業任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作業活動,然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分成一個小組,小組的學生可以做好分工,能力差的學生可以負責完成活動中簡單的部分,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完成活動中難度大的部分,這樣可以形成一個學生互幫互助的局面,從而實現學生的優勢互補,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從而全面的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讓學生能更好的完成作業,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得到有效地提升和發展。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口語交際 討論》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辯論賽的活動,這時候對于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可以負責為小組搜集辯論賽需要的資料,然后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對搜集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最后派出代表參與辯論賽活動,通過小組的分工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作業活動中,可以發揮出每一位學生的不同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和發展,所以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合理的分層設計,借助分層設計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輕松和快樂,全面的提升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和效果,讓學生的整體水平可以得到提升。
四、語文作業設計要注重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
語文學科和我們的生活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我們學習語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更好的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所以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的時候也要注意和生活的整合,讓學生可以借助生活化的內容去完成作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之前教師設計的語文作業偏于教材,借助教材的內容為學生安排的作業基本都是一些抄寫的作業或者基本的語言知識的訓練,和生活缺少了一定的聯系,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而且這樣的作業也基本就是讓學生完成了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并不能很好的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為此教師在雙減背景下設計語文作業的時候要注意和生活的緊密結合,這樣才能滿足“雙減”要求,提高作業的質量,讓學生可以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和發展。比如在學習古詩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和生活密切結合的作業任務,詩人在創作古詩文的時候本身就是從生活中來完成創作的,離開了生活的體驗古詩文就失去了真實情感。那么教師在設計古詩文作業的時候也可以和生活結合。比如在中秋節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古詩文比賽,讓學生搜集和中秋節相關的古詩文,然后和家人開展古詩文朗誦活動,并且拍照留戀。在春節可以開展寫對聯比賽等,這樣的作業也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同時建立了和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了創作古詩文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和積極性。又比如在學習《綜合性學習 我們的互聯網時代》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建立起和網絡的聯系,讓學生自己結合自己的生活談一談和網絡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通過和自己的生活的結合全面的提升學習的質量和效果。所以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注意和生活的整合,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作業活動中,提高作業完成的效率,實現學生全面的發展。而且在寫作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和生活的結合,讓學生可以利用生活化的內容來積累更多的素材,平時多讓學生觀察生活,可以為學生安排一些周記相關的作文練筆活動,這樣可以不斷地積累生活素材,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目前的初中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教師無法滿足學生作業的需求,而且很多學生在作業中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這樣并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不能滿足“雙減”要求,在這個情況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注意調整作業的內容和形式,對作業進行創新設計。教師在安排作業的時候要注意結合教學的內容為學生設計安排趣味性作業任務,同時要能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性作業活動中,注意作業的分層設計和學生的生活的結合,通過豐富多樣的作業來全面的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讓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和發展。本文從幾個方面分析了作業設計策略。希望能夠給一線的初中語文教師一定的啟發和參考。
參考文獻
[1]王珺嫻.“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智慧課堂限時作業設計——以《觀滄?!窞槔齕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1):178-180.
[2]賈偵.淺談初中語文有效性作業布置的實踐[J].教育藝術,2020(08):67.
[3]李哥.初中語文校本作業的設計與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9):5-6.DOI:10.16728/j.cnki.kxdz.2019.09.003.
[4]李文君.探究初中語文課業負擔的現狀與應對措施[J].新校園(中旬),2018(01):131.
[5]劉志福.初中語文字詞有效教學實踐談——以北師大版七年級語文為例[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17(0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