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丁孝智 張洪萍
摘要轉型發展形勢下,地方本科高校為了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從實踐教學入手,強化內涵建設,聚焦實踐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難點,有針對性地從課程體系化建設、管理機制、過程監督與評價、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一條符合辦學實際、凸顯應用型培養特色、具有推廣借鑒意義的內涵式建設路徑。
關鍵詞轉型發展;地方本科高校;實踐教學;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2.05.001
LI Yan1 , Ding Xiaozhi2 , ZHANG Hongping1
(1.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Guangdong 526061;
2.Development Planning Division,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Guangdong 526061)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 cultivation, local colleges strengthened practical teaching by focusing on outstanding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The all-aroun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were? carried? out? about? curriculum?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proces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 constructional path of conforming to educational requirements of local colleges, highlighting applied characteristics, having extending significance was established.
Keyword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local college; practical teaching; constructional path
引言
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變,[1]既是高校響應國家號召、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在需要。高校原有的知識傳授體系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職業能力的需求。作為應用型人才,其重要特征就在于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更加強調知識的應用。[2]肇慶學院是一所公辦本科院校,入選廣東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一直致力于培養“素質高、能力強、善創新”的應用型人才,著力強化學生實踐應用與創新能力培養,圍繞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從實踐課程、管理機制、資源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形成一條符合學校辦學實際、凸顯應用型培養特色、具有推廣借鑒意義的建設路徑。
1地方本科高校實踐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難點
1.1 初步形成實踐教學體系,但課程內容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支撐不夠
學校在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中,主動強化各專業實踐教學,要求實踐教學占總學時比重不得少于25%,并按照基礎、提高、綜合3個層次設計實驗項目。但對于每門課程的內容設計是否有效對接社會發展需求,是否體現與時俱進,專業內實踐課程之間是否實現有效銜接、互為支撐,是否構成匹配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機整體,每門課程在專業實踐體系中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所發揮的作用是否明確,教學內容是否體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等,均需要進一步梳理明確。
1.2實踐教學過程性監督管理不到位
實踐教學課程包含的類型較多,按場所分,可分為校內實驗實訓和校外實習兩類,學校對于實驗教學、畢業論文(設計)、實習等均出臺了相應的管理辦法,但在課程具體實施過程中,每個環節的跟蹤管理、監督指導,每類課程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尚待完善,綜合設計性實驗的認定標準不夠清晰,在課程中所占比例是否達標等均需進一步評價;[3]在實踐教學質量評價上主要使用與理論教學相似的評價模式,且指標單一化,難以滿足環節眾多、方式多樣、環境復雜的實踐教學要求。對于畢業論文和實習等集中實踐課程缺乏有效的全過程監督管理,管理的精細化與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1.3實踐教學條件亟待改善,實驗教學建設缺乏系統規劃
近幾年,伴隨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地方高校均面臨大面積擴招,但由于經費有限,實踐教學條件的建設相對滯后,導致校內實訓、實驗室建設與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存在差距。同時,由于職能分工、校院兩級的管理機制,學校層面在實驗室建設管理上存在部門交叉,資源分配時又以二級學院為單位開展,容易造成各自為政、缺乏統籌規劃、資源共享不足等問題。各二級學院對建設的必要性、科學性論證不夠充分,進而出現實驗室設置隨意性強、功能定位不盡合理等問題,造成部分實驗室功能單一,前瞻性不夠,利用率偏低等。[4]
1.4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專業實踐經驗不足
應用型人才培養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還需要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能夠有效指導學生的專業實習實訓、不斷更新實踐內容、培養學生具備符合社會需求的職業素質。現有教師的整體實踐教學水平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不相匹配,部分實踐課堂甚至難以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突出表現為教師專業實踐經驗不足、實踐教學能力偏弱,雖然引進教師均具有重點高校的碩士、博士以上學歷,但多數是從學校學習到學校工作的模式,教師隊伍的結構過于單一化,[5]缺乏足夠的工程實踐經驗,[6]同時學校缺乏對于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考核與鍛煉,教師提高能力的內在動力不足,因此很難做到將行業企業的實踐知識轉化為課程教學內容。F67968E4-29FE-4B5C-B3AE-576EE46BED68
2地方本科高校實踐教學內涵建設的路徑探索與實踐2.1明確課程定位,厘清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脈絡
肇慶學院在2016版和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各專業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重新梳理實踐教學體系與課程設置,按照課程設置模塊化、實踐教學體系層次化的要求,各專業全部實踐課程以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劃分為基本技能培養、專業技能培養、綜合技能培養、創新能力培養4個層級,形成實踐課程對接能力培養、能力培養服務專業需求的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層次化與模塊化的重新梳理,一方面使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一個有機融合的整體,明確每門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所處的位置與發揮的作用,實現課程對培養目標的有效支撐;另一方面,在明確課程目標后,通過更新教學大綱,將教學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實驗項目,增強項目的綜合性、設計性與開放性,確保內容可以根據培養目標進行及時更新調整,有效滿足行業企業需求。
2.2以強化制度建設為基礎,大力推進實驗教學專項建設
學校針對實踐教學的學科性和多樣性,專門出臺針對實驗教學管理、實驗室管理、實驗室安全建設與管理、畢業論文(設計)、畢業實習、大創項目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制度,以制度推動管理機制不斷優化。
為了提升實驗室建設的科學性,聘請專家專項指導開展“實驗教學建設”。形成以教學計劃為基礎,分別在課程、專業、學院、學校4個層面,全面梳理實踐課程體系材料,具體建設思路見圖1(p3)。在專業層面,梳理專業每門實驗課程開設的實驗項目,據此提出本專業實驗室的面積及儀器設備需求;在二級學院層面,匯總各專業需求,形成學院統籌規劃后的實驗室面積、年開設人時數及儀器設備需求規劃,同時梳理每門實驗課程的師資隊伍現狀,材料匯總后以學院為單位形成實驗教學建設的基礎數據庫,提交學校審核。學校分學科組織專家對各學院基礎數據進行全面審核,提出整改意見,各學院進行限期整改,最終形成以學院為單位裝訂成冊的實驗教學建設材料匯編。通過建設,將此作為學校此后3-5年內開展專業實驗室建設、實驗教學資源建設、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研究與改革等的重要支撐,使實踐教學管理更加科學化和精細化。
2.3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管理,不斷健全實踐教學評價機制
對于校內實驗教學實施效果,一是教務處與教學評估與督導中心協同,單獨設置實驗課程教學的評價指標,與理論教學予以區分,提高評價的針對性與科學性;二是通過每年的實驗室評比開展各學院實驗教學運行、實驗室管理、實驗教學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改革等方面的評估,根據學科分類開展評估,對排名靠前的單位進行獎勵,并將專家評估意見反饋給各二級單位,作為下一年度整改的重要依據;三是印發《肇慶學院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認定標準,每年定期組織認定,構建動態管理機制。
對于專業實習與畢業實習等校外實踐環節,為了強化過程管理,引入“校友邦”平臺,實施信息化管理,使學校、學院、專業負責人均可全面掌握校外實踐教學運行情況,并對實習情況進行統計與數據分析,對后續工作安排予以有效指導。同時推行畢業論文的線上全過程管理,強化對論文選題、開題、中期檢查、撰寫、評閱、答辯等環節的精細化管理,逐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2.4 加大雙師型教師培養與引進力度,逐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
學校專門出臺《“雙師雙能型”教師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認定標準,采用引育結合的形式推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同時印發了《教師校外實踐鍛煉管理暫行辦法》,加強對在崗教師的培養,要求45歲以下教師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參加校外實踐鍛煉,時間為1-2個學期,同時對出色完成實踐鍛煉任務的教師,在崗位聘用、職稱晉升、評優推先等方面予以傾斜,激發教師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出臺《聘用企業工程技術骨干暫行辦法》,有效對接行業產業需求,吸納社會工程技術人才參與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200多人,近年來共選送近300名教師到企業、行業接受培訓、掛職和實踐鍛煉,同時每年聘任100多名行業、企業兼職教師,進一步強化教師實踐應用能力,適應轉型發展中的人才培養需求。
3結語
地方本科高校落實轉型發展要求是一個中長期工程,最終需要落實到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實踐與創新能力上,學校必須在體制機制、師資隊伍、資源投入等方面協同推進,形成統一合力,才能真正體現成效。肇慶學院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條既能凸顯辦學特色、強化實踐教學,又符合社會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轉型發展路徑,不僅有效推動了學校自身內涵式特色發展,而且為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8615)。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Z].教發[2015]7號.
[2] 劉天甜, 張汝根,譚麗濤.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5(9):84-86.
[3] 廖歡,王玉山.探索實驗教學改革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作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Z1):68-69.
[4] 張麗君, 牛曉娟,牟靜華.當前地方高校實驗室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2):240,242.
[5] 張永忠.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2017(11):62-63.
[6] 蔚婧,李道江,郭西京.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物聯網技術,2019(2):112-114.F67968E4-29FE-4B5C-B3AE-576EE46BED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