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精致的小錘子、充滿古風的書簽、靈動的木藝擺件……這些作品帶著美好的名字:“出征”“春野”“松語”……共同見證了我和學生一起的快樂手作時光。
自從學校開設“木藝·手作”社團課程以后,我作為授課教師,心里有點兒“誠惶誠恐”:學生會喜歡嗎?能堅持嗎?社團會長久嗎……第一次上課時,看到學生在木屑的飛舞中認真專注地鋸木頭,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擔心竟是那么的多余。
我和學生一起進行“頭腦風暴”,學生的自主創意與設計走下圖紙,漸漸成形。我們一起努力在“木藝·手作”坊感受木頭帶來的樂趣,享受每一個屬于我們的下午時光。
這個世界上值得被欣賞的,除了成功,還有努力的過程。
一個性格略顯木訥的男生,正在認真地切削一塊長長的木頭,我走過去問他,“你想做什么東西呢?”“老師,我想做一把木劍?!?/p>
陽光灑在這個男孩兒的臉上,他那么認真地在做他的木劍,我瞬間被這個男孩兒打動了。
下一次上課的時候,這個男生滿懷期待地跑到講臺前,“老師,老師,我做了一把日式唐刀。”
“你會舞嗎?”
“老師,我會!”
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他認真地舞了起來。我把這段視頻發布在年級部的官方抖音上,收獲了很多的播放量。放假歸來的一個課間,他找到我:“老師,我又為這把劍做了一副劍鞘?!薄疤昧耍险n的時候你展示一下?!彼僖膊皇悄莻€木訥的小男生,眉宇間盡是自信——從材料的選擇、方案的設計到制作的過程娓娓道來,同學們嘖嘖稱贊。
學生能夠進入木頭的世界,做出有故事、有溫度的手作之物,這些作品帶著時光和情感的溫度,值得永久珍藏。
學校生涯雖然短暫,但孩子們與木頭的故事可以很長。
手作是一段美麗的心情,是溫暖時光的印記,是讓學生倍感親切與溫暖的小光亮。在此后漫長悠遠的某一刻看到手作之物,學生一定會驚喜——“我是多么的幸運,曾經賦予了一塊木頭靈魂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