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芳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在戲曲中,舞蹈形式可以更好表現出不同戲劇人物的思想情感的關系,能讓戲曲表演更加生動。在舞蹈表演形式中,對舞蹈的具體表現形式和審美特征進行探索,從而提升戲曲藝術表演效果;戲曲舞蹈出現在戲劇表演的某一特定階段,成為戲曲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使得戲曲具有吸引力,塑造了不同藝術人物的特點。戲曲舞蹈是戲曲設計動態美的基本條件和基礎,在戲劇表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戲曲從最初的歌舞開始,經過四種藝術手段的發展。唱、念、做、打,其中“唱、念”從原來的歌曲發展,“做、打”從原來的舞蹈發展。無論是古代舞蹈還是現代舞蹈,其動作是根據對自然形態的模擬和人體肢體運動的組織、協調和裝飾,都需要花費舞者很多時間與精力。中國戲曲以原始歌舞為基礎,打破傳統,大膽創新,結合多民族、多城市的生活特色,從而形成了以戲曲舞蹈為載體的新型戲曲形式,簡化了生活瑣碎復雜的細節,夸大行動主題。在戲曲中,戲曲表演的所有形式和動作都是完全有組織的,每一個詞和每一個動作都是戲曲和舞蹈的內容。
例如在《秋江》中的賽艇舞蹈動作,先是以無實物的形式,展現出在江上行船的動作,然后戲曲舞蹈表演者以擺身扭腰的動作,呈現出江上行船的天氣、坐船人物。在這個表演中,行船中的每個人物情緒也感染到觀眾,其中陳妙表現的著急心態,與劃船老翁豁然開朗的性格有明顯的對比。戲曲動作的表現形式完全超過戲曲舞臺的設置能力,顯示了船流入水中的流量,吹在河上的風和船的速度。在戲曲舞臺上,雖然只是老船夫手里拿著道具槳,但能讓觀眾直觀知道整個賽艇的狀況。隨著戲曲表演者在航行過程中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觀眾還可以看到有人跳上船,船暢通無阻,順流而下,海浪逐漸上升。這些情境的展示,在于戲曲表演者的舞蹈動作,如擺動海浪時向前和向后跳躍,遇險時磕磕碰碰搖擺等。所以這部分的戲曲內容,離不開舞蹈的動作與配合,戲曲表演可以讓相應劇情發展起來,而戲曲舞蹈能通過表演者肢體性表現形式。在戲曲表演中,戲曲情節中展現人物的性格,讓觀眾通過戲劇舞蹈,更快地了解人物和劇情的發展。在戲曲表演中,充分運用戲曲舞蹈,可以有效提升整體戲曲表演的靈活性和生動性。
在中國的戲曲表演中輔助戲曲舞蹈藝術的虛擬性與象征性的表現形式,越來越廣泛地浸透到戲曲抒情的表演中,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審美追求,為戲曲表演藝術的展現灌注了生命力。因此,總結戲曲舞蹈在戲曲表演中的作用,對戲曲表演藝術的創作具有極其重要的特殊意義。例如昆曲中《牡丹亭》,戲曲表演出現了在杜麗娘死后的魂魄,重新與柳夢梅相遇后,在柳夢梅開棺,讓麗娘起死回生那一段。一般來說,戲曲舞蹈者習慣運用自身的肢體動作、自我表情,將場景再次重復上演,去傳遞給觀眾,觸及并引發共鳴感。戲曲舞蹈通過對生活化動作的演繹和總結,能更具有藝術表現能力。戲曲舞蹈具有舞蹈藝術的張力特征,不僅是歌唱與音樂的結合,而且也有啞劇形式,啞劇一般是獨舞的形式。戲曲舞蹈把唱讀與舞蹈結合,演員的表情動作,可讓觀眾更好明白其中的思想,這是更純粹的戲曲舞蹈表現形式。因此,為達到更好的效果,戲曲表演者對生活中的動作要觀看仔細,接著對此要精化與簡練。戲曲表演的要求是讓生活動作向舞蹈動作轉換,比如在戲曲中,劇情有表現肚子疼的劇情,那么戲曲舞蹈者便會捂住自身的肚子,作出相應的呻吟疼痛表演,動作盡量簡單明了化,讓其帶有生活具體性。以此通過觀察了解后可以把生活動作再借此放大化,與舞蹈音樂相互配合好,做好虛擬動作,而這種表現方式便是戲曲魅力所展現給觀眾的藝術效果。
戲劇表演可展示出兩方面的特性,一是抒發自身情感,通過戲曲舞蹈演員所扮演的人物妝容來展現其人物個性,不一樣的妝容除了可以展現人物的社會地位外,還能從臉譜看出人物性格的不同,再根據他們的性格特質分析出為人如何,進而表達情感。二是通過戲曲舞蹈演員所展現的人物舉止特征、舞蹈表演,進一步推出人物想要傳遞出的個人情感特征。在戲曲舞蹈中舞蹈動作能抒發與升華情感的特性,是最佳的表現方式。從古至今,不管是民間戲曲還是宮廷舞蹈,只要表演者能充分利用舞蹈動作,去表達自身想抒發的情感,便能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觀感。戲曲的這種演出方式將語言與舞蹈兩者串通連接好,更進層次加深人物的內在情緒。戲曲表演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的演出內容含有大量的敘事性和抒情化特征。因此戲曲舞蹈者在表演中,以拉伸形體與改變肢體動作的方向,使得身體變得更柔軟去達到抒情化的目的。將其融入進去戲曲舞蹈里,以大量的運動動作去透露出人物的個性與內在情感。在戲曲舞蹈中,表演含有表明情意的效果,在串聯起事物的時候,可以進一步去深層次刻畫到人物特性。在經過長時間的戲曲環境渲染中,戲曲表演的表演中心更多在于人物內心的情感有所抒發,戲曲的表演沖突也是在內心情感發生不一樣的情況之后,在表演里,更注重情感的堆積,以內心情感的隱藏。通常不會直白地表現出來,只是通過歌舞的形式去抒發情感,再通過舞蹈演員的身段去表演出來。
所以在戲曲中表達情感的方式會將舞蹈動作轉化為情感中去,在戲曲表演里,想表達女子有喜歡的人,但卻不敢直接表達出想見面的害羞心理,舞蹈演員通常會以手帕遮住自己的臉蛋,然后偷偷在心中想象出意中人的樣子,希望意中人能夠趕快與她見面的焦急心理。舞蹈演員也通過時快時慢的腳步展示出來,運用夸張的舞蹈動作進一步抒發人物的心理,是具有一定的審美特性。在戲曲舞蹈中,不僅要有優美的舞蹈,還要有不錯的環境,才能更好地展現出來戲曲的真實性。在《拾玉鐲》中,里面便有一段活潑跳躍的表現形式,這段舞蹈內容傳遞出來內容是:孫玉嬌在轟雞,喂雞的肢體動作,緊接著便是孫玉嬌引線繡花的肢體動作。其中雖然并沒有提出孫玉嬌這個人物的個性特點,但通過這一小段的舞蹈演出,便能把她個性中可愛樂觀,充滿沖勁的樣子,傳播給觀眾的眼中。在此戲曲表演的抒情作用能凸顯出人物主人公的特性,進一步宣示出人物的個人情緒。
再談在戲劇中充當龍套的群舞,大將的趟馬宏觀場景,一般只用幾十個人便能傳達出有千軍萬馬和兩軍相向的戰場。因此趟馬這一小部分的舞蹈,能表現出翻山越嶺、行軍著急前行的特征,是戲曲演員運用翻身跳躍、各自四散的情景展現出來。在這一表演過程中,演員能用舞蹈直接宣示人物當時所在的環境氛圍,以至于在觀看這種戲曲時,能更清楚明白演員的舞蹈方式,是將戲曲藝術里的造型、環境、戲曲沖突表現得更加融合。促進整個戲劇表演能有個不錯的表演效果,表現形式也是渾然天成的展出,讓觀者的身心及觀感舒適。戲曲表演的表演重點便是能把劇情里的人物特征展示出來,而戲曲舞蹈便是可以把此情感展現出來,戲曲舞蹈將人物的特征動作放大展現出來,而且能對戲曲劇情進一步串聯人物思想感情,在舞蹈表現形式中看出人物間發生的糾葛。而對于這種情感的抒發,需要對舞蹈演員有更高的要求,以及對于戲曲的研究度,正確規范地展現舞蹈動作。
戲曲表演的重點是完整地展現劇中主人公的感情,而戲曲舞蹈是作為表演方式,來將此情感表現出來。戲曲舞蹈吸收戲曲中角色所蘊藏的表演方式,并將此無限放大,因此在表演整體戲曲時,既能有效描寫劇情,又能充分表達主人公的思想和感受,讓觀眾通過舞蹈動作了解一個人的心理。在戲曲舞蹈中,相應的舞者會在面部表情的運動中,表達出對人物豐富的情感展示。在每一個動作中,人物之間的情感都得到了深刻的體現,這種情感表達,鼓勵著戲曲舞蹈演員不斷地改進他們的舞蹈動作。有效地運用規范性舞蹈動作,展示人物的狀況,以便保證整個舞蹈的審美感知,也使理解舞蹈動作和掌握真實人物的心理狀態成為可能。例如,舞者可以表達他當前角色的內在活動,用眼睛、頭發、手等,戲曲舞蹈不僅懂得如何敘述,還擅長于抒情。戲曲舞蹈主要是一種抒情舞蹈,多以人體肢體形式,運動,在運動表達人物的思想和感受。戲曲舞蹈吸收了戲曲的精髓,在故事中用了許多寫意的舞蹈動作來畫出角色的性格,表達自身的內心感受。中國戲曲強調內在情感表達,戲曲的沖突主要發生在內在情感的框架內,不會過于直白的強調直接表達出來。許多戲曲都是在內部沖突最激烈時出現的,這種時段戲劇性通常很強的抒情,而歌、舞是表達情感的最好方式。戲劇舞蹈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用藝術家優雅的身體說話,具有自身強大的抒情狀物功能。
戲曲表演的審美價值占有很大部分,通過戲曲表現,把其價值應該更好嫁接于戲曲表演中去,從而提升整體的藝術表演價值。通常戲曲舞蹈本來就是從生活中提取內容,整體的價值觀感相對來說較高,因此戲曲舞蹈演員通過動作把人物特性與內在情感、整體的劇情,帶以觀眾了解,讓他們感受到戲曲表演的美。戲曲舞蹈基于舞蹈造型與戲曲語言相串聯,可以提升整個戲曲表演的生動感與趣味性,激發觀眾與整體劇情能夠有共鳴,進而更好地了解劇情內容和舞蹈動作所傳遞出來的內涵素養。在戲曲表演中,戲曲舞蹈演員運用舞蹈動作去傳達對生活中感受的美好事物,將整個戲曲的藝術價值提高,帶入人們更好進入戲曲里。同時,戲曲表演中,舞蹈語匯要運用來樹立美的藝術特征,正如梅蘭芳先生所說的:中國的古典歌舞劇,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是有其美學基礎的。如果忘了審美性,那么便失去藝術的色彩,在舞臺表現中,所有的動作都要以姿態的美為主,雖然戲曲的歌舞形式多種多樣,功能也不一樣,各有長短。如果文字的語言輸出不能給出更好的觀感,則要用舞蹈動作來做好造型;遇見舞蹈動作不能表現出傳聲后,便用唱歌的形式來抒發情感。
通常觀賞戲曲舞蹈在不一樣的戲曲表演中,呈現方式是不相同的。戲曲的內容來源于生活,而戲曲舞蹈用寫意的方式,在戲曲舞臺中,綜合運用唱、念、做、打,更好地去評價生活帶來的美好與丑陋,促進人們的同情與討厭,讓觀眾在欣賞戲曲時,進一步可以體會到形式之美。在戲曲藝術中,本身的一些規律體現在戲曲內部結構中的各個方面。與此同時,針對戲曲舞蹈來說,是一種身體語言的表現,在此基礎上使整體的戲曲舞蹈表演方式表現出一定的規則。其中一方面是指戲曲舞蹈表演能夠展現出同種人物以及同種場景的表現手法。演員在戲曲表演的過程中,通過舞蹈來刻畫出人物形象,表現出日常生活,同時也能夠總結出一套藝術語言體系。在戲曲舞蹈藝術的表演過程中,會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體現出豐富的技術性特點,因此就成了一種形象再創造的藝術方式。基于戲曲表演中舞蹈方面表現出的規范性藝術價值,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主要是需要舞蹈藝術的表演人員基于自身的技藝,結合劇情的發展情況來對具體的表演進行的再次創造。其中,云手這個基礎動作就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規范性,同時也會受到行當的差異性影響。實際中戲曲舞蹈表演方面本身的規范性以及可塑性是同時存在的,如果在戲曲表演的舞蹈方面缺乏一定的標準和規范,就會導致整個表演沒有基礎,如果缺乏可塑性,就會導致整體的表演過于僵化,缺乏創新效果。只有充分地掌握相對應的規范性以及可塑性尺度,才能夠促進戲曲舞蹈的進一步豐富以及發展。
人們不善于表現生活中無形的內在活動,尤其是在戲曲表演中,戲曲舞蹈的表現方式在面對不同的表演是不一樣的,也具有不同的意義,但戲曲的藝術性能更好地塑造起來。戲曲內容多以生活寫照更改進去的,具有不同的寫意感,能給觀眾帶來美感與更好的觀賞性,給觀眾塑造無數個有趣的戲曲人物。通過舞蹈的動作來表達生活的動作的前提,就是在舞蹈的動作情節中提煉出生活的動作,使其成為一種虛擬程式舞蹈姿勢。戲劇舞蹈的虛擬過程包括兩個過程:選擇和修飾。例如,開門動作首先簡化了日常生活中的開門動作,去掉了瑣碎的細節,選擇了“開門”和“開門”的關鍵動作。第一個過程,“選擇”,是生活的基礎。第二道工序:精煉美化。裝飾這兩個動作:放慢動作,增加動作的振幅,改善動作的節奏,定義動作的目的,一旦固定的動作姿勢被點綴,夸張,放大,成為虛擬的舞蹈動作。從虛擬動作中提取程式舞蹈姿勢用于在戲曲表演中表達生活方式,各種戲曲舞蹈有助于突出戲曲表演的意義,深化戲曲表演的主題。藝術是美的象征,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藝術。甚至生活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歌舞、劇場、影視都是藝術的視覺表現,戲曲是戲劇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如果說這部小說以其強烈的文字吸引力吸引讀者,那么也可以理解,這戲曲以其極其優美的戲曲舞蹈給人物有身臨其境的觀感,而且戲曲舞蹈具有很強的同理心,能進一步提升觀眾對戲曲舞蹈的動作和內涵的理解,
戲曲舞蹈因戲曲表現而有,而戲曲表演也通過戲曲舞蹈的形式得到更好的傳播,所以才能讓戲曲經久不衰的源遠流長發展。戲曲舞蹈在戲曲表演中起著獨特的主要作用,生活習性與抒情能力、審美能力是能讓戲曲更加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在舞蹈中通過對整體特點的分析,了解到舞蹈的形式美,并對其進行深刻的探討和分析,能夠進一步對戲曲表演藝術產生相對應的理解,為未來中國戲曲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