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軍,鄒亞麗,孫文媛,高義霞
(天水師范學院 生物工程與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1)
咖啡酸(caffeic acid,CA)又稱3,4-二羥基肉桂酸,是一種天然酚酸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中藥材[1]、咖啡、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具有抗病毒[2]、抗癌[3]、抗氧化[4]、抗菌[5]、保護心血管[6]和紅細胞[7]以及降血糖[8]等功效。血紅蛋白是脊椎動物體內運輸O2和小分子活性化合物的別構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紅素組成,具有維持血液酸堿平衡和作為天然食品添加劑[9]等功能。牛血紅蛋白(bovine hemoglobin,BHb)與人血紅蛋白一級結構同源性高達90%,空間結構高度一致且BHb容易獲得,因而常作為模型蛋白。當CA進入體內后通過血液運輸至靶器官的過程中,會對BHb的空間構象和生物學功能產生一定影響。目前相關研究主要以牛血清白蛋白為主[10-11],且由于CA的水溶解性較差[12-13],在行業應用中常需添加不同濃度的乙醇、二甲基亞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等助溶劑。因此,本試驗通過紫外光譜、熒光光譜、同步熒光光譜、紅外光譜及對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的測定,研究CA和BHb在3種不同溶劑體系中的相互作用和抗氧化性,為明確CA在體內運輸及對BHb空間構象的影響等提供參考。
牛血紅蛋白(分析純):美國Worthingtong Biochemical Corporation;ABTS試劑(色譜純):索萊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咖啡酸、DMSO、乙醇(均為分析純):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DPPH(分析純):日本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
RF5301熒光光譜儀、UV-18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島津(中國)有限公司;Nicolet iS5紅外光譜儀: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PHS-3D型pH計: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ME204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1.3.1 紫外光譜測定
用dH2O將BHb配制成1.5×10-3mol/L儲備液,用DMSO將CA配制成1.5×10-3mol/L儲備液。反應體系中固定BHb濃度為1.0×10-5mol/L,分別用dH2O、10% DMSO和10%乙醇稀釋,使CA終濃度分別為0、3×10-5、6×10-5、9×10-5、12×10-5mol/L。在 250 nm~500 nm 掃描紫外光譜[14]。
1.3.2 熒光光譜和同步熒光光譜測定
反應體系中固定BHb濃度為1.0×10-5mol/L,分別用dH2O、10% DMSO和10%乙醇稀釋,使CA終濃度分別為 0、3×10-5、6×10-5、9×10-5、12×10-5mol/L。上述體系在 298、304、310 K,激發波長 280 nm,300 nm~500 nm進行熒光光譜掃描[15]。固定Δλ=15 nm、Δλ=60 nm掃描同步熒光光譜[16]。
1.3.3 紅外光譜測定
固定CA終濃度為1.5×10-4mol/L,BHb終濃度為1.5×10-4mol/L。在 4 000 cm-1~400 cm-1范圍內,分辨率為4 cm-1下掃描紅外光譜[17]。
1.3.4 抗氧化性測定
DPPH自由基清除率參考封易成等[18]的方法,CA和BHb終濃度分別為1.5×10-2mol/L和1.5×10-5mol/L。ABTS+自由基清除率參考Peng等[19]的方法,CA和BHb終濃度分別為1.5×10-2mol/L和1.5×10-3mol/L。固定CA濃度為1.5×10-2mol/L,添加BHb使其終濃度分別為0、0.1×10-5、0.2×10-5、0.4×10-5、0.8×10-5、1.6×10-5mol/L,分析CA對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響;固定CA濃度為1.5×10-2mol/L,添加BHb使其終濃度分別為0、0.1×10-3、0.2×10-3、0.4×10-3、0.8×10-3、1.6×10-3mol/L,分析CA對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影響。
CA對BHb的猝滅遵循Stern-Volmer方程[20]。
式中:F0和F分別為CA與BHb作用前后的熒光強度;Q為CA濃度,mol/L;τ0為CA不存在時BHb的壽命,10-8s;Kq為猝滅常數,L/mol;Ksv為 Stern-Volmer常數,L/(mol·s)。
假設BHb有n個結合位點可與CA相互作用,則在靜態猝滅中藥物對BSA的猝滅變化遵循公式如下。

式中:Ka為結合常數,mol/L;Q 為 CA 濃度,mol/L;n為結合位點數。
BHb熒光光譜與CA紫外光譜有一定重疊,依據Forster非輻射能量轉移理論,可求出CA與BHb中Trp殘基的結合距離。能量轉移效率與結合距離的關系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R0為能量轉移效率E達50%時的距離;r0為CA與BHb的距離;F0和F分別為未加CA時的熒光強度和CA與BHb摩爾比為1∶1時的熒光強度;K2為取向因子,2/3;N為介質折射指數,1.336;φ為BHb的量子產率,0.062;J為CA紫外吸收光譜和BHb熒光發射光譜的重疊積分面積,cm3·L/mol;F(λ)為 BHb 在波長λ處的熒光強度;ε(λ)為CA在波長λ處摩爾消光系數,L/(mol·cm)。
當溫度變化較小時,ΔH視為常數,CA與BHb相互作用滿足Van't Hoff方程。


式中:△S 為熵變,J/mol·K;△H 為焓變,kJ/mol;△G為自由能變化,kJ/mol;R為摩爾氣體常數,8.314 5 J/(mol·K);T為熱力學溫度;Ka為相應溫度下的結合常數,L/mol。
采用SPSS16.0進行最小顯著性差異法統計分析,P<0.05為顯著差異。利用Origin7.5作圖。
在3種不同溶劑體系中,CA-BHb紫外光譜圖見圖1。

圖1 CA-BHb紫外光譜Fig.1 Ultraviolet spectrum of CA-BHb
由圖1可知,當CA濃度小于6×10-5mol/L時,在280 nm和405 nm附近可觀察到2個吸收峰,280 nm吸收峰代表芳香族氨基酸的吸收,405 nm強吸收峰是血紅素卟啉環π-π*躍遷所形成的Soret帶。Soret帶幾乎未發生位移,僅強度略有不規律變化,這表明CA對BHb的血紅素輔基幾乎不產生影響[21]。3種溶劑體系幾乎均在350 nm附近形成等吸收點,這表明CA與BHb可形成具有確定計量比的配合物,游離BHb與CA-BHb達到平衡。當CA濃度大于6×10-5mol/L時,在312 nm附近開始出現新吸收峰,這表明較高濃度的CA可對BHb的空間構象產生影響[22]。
隨著CA濃度的增加,一方面BHb在280 nm吸收增強,原因是CA使BHb分子中Tyr、Trp等生色基團暴露以及CA的紫外吸收,另一方面BHb發生紅移,原因是CA使BHb分子π-π*躍遷所需能量減少[23]。另外,由于靜態猝滅會改變BHb吸收強度,而動態猝滅則不影響BHb吸收強度[24],據此可初步認為CA對BHb的熒光猝滅為靜態猝滅。
CA-BHb的熒光光譜圖見圖2。


圖2 CA-BHb熒光光譜Fig.2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CA-BHb
由圖2可知,當激發波長為280 nm時,Phe熒光信號通常較弱且以共振能形式將能量轉移至Trp殘基上,理論上Tyr熒光峰應在304 nm附近,但3種溶劑體系均未在304 nm附近出現熒光峰,這表明BHb分子發生了從Tyr殘基到Trp殘基的能量轉移。在3種溶劑體系中,隨著CA濃度的增加,BHb在330 nm處熒光強度呈規律性下降,且熒光峰逐漸從330 nm紅移至340 nm附近,這表明CA與BHb的相互作用可使BHb二級結構發生改變,Trp殘基所處微環境的親水性增加[25]。另外,在3種不同溶劑體系中,BHb在410、410、385 nm附近形成等發射點,再次表明CA對BHb的作用可能為靜態猝滅[26]。
不同溫度和溶劑條件下的計算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在3種不同溶劑體系中,Kq隨溫度升高而降低且均大于最大動態擴散猝滅常數2.0×1010L/(mol·s),因此CA對BHb的猝滅類型以靜態猝滅為主[27]。經過計算得出,在dH2O、10% DMSO和10%乙醇溶劑中,平均結合位點數(n)分別為1.44、1.28和1.27,說明CA與BHb約有1個結合位點。一般認為,結合常數數量級在104~106范圍內時相互作用力較強,3種不同溶劑體系中Ka為107數量級,這表明CA與BHb相互作用較強,CA在體內可被BHb轉運。

表1 不同溶劑中CA-BHb的猝滅常數、結合常數和結合位點數Table 1 Ksv,Kaand n of CA-BHb in different solvents
由計算可得,在3種溶劑體系中,CA與BHb的距離r0分別為1.748、1.697 nm和1.781 nm,均小于7 nm,表明BHA與CA間發生非輻射能量轉移使BHb熒光猝滅,且猝滅方式為靜態猝滅。
熱力學參數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溶劑體系中CA-BHb的熱力學參數Table 2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solvents

續表2 不同溶劑體系中CA-BHb的熱力學參數Continue table 2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solvents
根據Ross理論,CA和BHb之間的作用力主要有疏水作用力(△H>0,△S>0)、氫鍵或范德華力(△H<0,△S<0)及靜電引力。由表2可知,CA與BHb在3種不同的溶劑中,相互作用能夠自發進行且作用力為疏水作用力。
BHb分子中Trp、Tyr和Phe殘基的熒光峰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重疊現象,選擇合適的波長差可將重疊熒光峰分開。△λ=15 nm和△λ=60 nm分別代表Tyr和Trp殘基的熒光光譜[30]。3種不同溶劑體系中△λ=15 nm和△λ=60 nm的同步熒光光譜見圖3~圖5。

圖3 dH2O中CA-BHb同步熒光光譜Fig.3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CA-BHb in dH2O

圖4 10%乙醇中CA-BHb同步熒光光譜Fig.4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CA-BHb in 10% ethanol

圖5 10% DMSO中CA-BHb同步熒光光譜Fig.5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CA-BHb in 10% DMSO
280 nm處的熒光峰歸屬于BHb四聚體中的Trp殘基,325 nm處的熒光峰歸屬于BHb二聚體中的Trp殘基[31-32]。由圖 3(a)、圖 4(a)和圖 5(a)可知,隨著 CA濃度的增加,Tyr殘基的熒光強度逐漸降低且輕微紅移,這表明Tyr殘基所處微環境的親水性略有增強;由圖 3(b)、圖 4(b)和圖 5(b)可知,隨 CA 濃度增加,Trp殘基的熒光強度逐漸降低且熒光猝滅程度大于Tyr。這表明CA與Trp殘基的相互作用強于Tyr殘基,其結合位點更接近于Trp殘基而非Tyr殘基。
CA-BHb紅外光譜見圖6。

圖6 CA對BHb紅外光譜的影響Fig.6 The effects of CA on infrared spectrum of BHb
1600 cm-1~1700 cm-1為酰胺I帶特征區,主要歸屬為C=O的伸縮振動,1 500 cm-1~1 600 cm-1為酰胺II帶特征區,主要歸屬為C-N的伸縮振動和N-H面內變形振動[33]。在3種不同溶劑體系中,CA均增強BHb的紅外吸收,這是由于CA酚羥基與BHb分子中C=O或C-N形成氫鍵,引起BHb多肽鏈上氫鍵的重排,最終導致其二級結構發生變化[34]。
1640cm-1~1610cm-1為 β-折疊,1650cm-1~1640cm-1為無規則卷曲,1 660 cm-1~1 650 cm-1為 α-螺旋[35]。由圖6(a)可知,在dH2O溶劑體系中,CA可使BHb的酰胺I帶從1 659.446 cm-1微弱紅移至1 656.071 cm-1,這表明BHb以 α-螺旋為主[36]。由圖6(b)可知,在 10%乙醇溶劑體系中,CA可使BHb的酰胺I帶在1 628.108 cm-1附近出現肩峰,這表明部分BHb已由α螺旋轉化為β折疊。由圖6(c)可知,在10% DMSO溶劑體系,CA可使BHb的酰胺I帶從1657.035cm-1紅移至1627.144cm-1,表明BHb已大部分由α螺旋轉化為β折疊。圖6(c)中原1 657.035 cm-1處的紅外吸收峰幾乎完全消失,原因是DMSO中的S=O具有較強的氫鍵形成活性,會競爭性破壞BHb分子中維持α-螺旋穩定的氫鍵,從而使α-螺旋特征性吸收峰消失[37]。由于α-螺旋反映的是BHb分子的致密性,β-折疊等反映了BHb分子的松散性,故與dH2O體系相比較,10%乙醇和10% DMSO兩種體系使BHb空間結構更加伸展。
由圖6(a)可知,酰胺II帶位置未發生位移,由圖6(b)和圖 6(c)可知,酰胺 II帶分別從 1 543.738 cm-1紅移至 1 526.864 cm-1,從 1 536.506 cm-1紅移至1 517.221 cm-1,BHb空間結構的有序性有所降低[38]。分析認為,有機溶劑的介電常數較低,因而增強了分子間的靜電引力,而CA與BHb分子間的氫鍵作用,從本質上講也是一種靜電引力。上述結果表明,在3種不同溶劑體系下,CA與BHb的相互作用對BHb的二級結構影響不同,即低極性溶劑體系易使BHb分子的酰胺I帶和酰胺II帶發生紅移,甚至完全消失。
CA對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見圖7。

圖7 不同溶劑體系下CA對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Fig.7 DPPH and ABTS+scavenging activity of CA in different solvents
由圖7可知,當加入BHb后,CA對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顯著降低(P<0.05),對ABTS+自由基清除率無顯著影響(P>0.05),這表明BHb對CA抗氧化性的影響與所采用的抗氧化體系有關[39]。由于CA抗氧化性取決于其分子中的酚羥基,故可初步認為DPPH自由基促進BHb與CA分子間氫鍵的形成,從而降低CA抗氧化性,而ABTS+自由基則不影響BHb與CA分子間氫鍵的形成,因而對CA抗氧化性影響不明顯。
為進一步了解CA對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是否對BHb濃度具有依賴性,以dH2O為代表,分別在 0~1.6×10-5mol/L、0~1.6×10-3mol/L 范圍內分析BHb對CA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影響,結果見圖8。

圖8 dH2O體系中BHb對CA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影響Fig.8 DPPH radical and ABTS+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CA with different BHb concentration in dH2O
由圖 8(a)可知,在 0.1×10-5mol/L~1.6×10-5mol/L內,隨著BHb濃度的增加,CA對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顯著下降趨勢(P<0.05),具有一定的濃度依賴性。由圖 8(b)可知,在 0.1×10-3mol/L~0.4×10-3mol/L 內,CA對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顯著增加趨勢(P<0.05),在0.4×10-3mol/L~1.6×10-3mol/L 范圍內,CA 對 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顯著降低趨勢(P<0.05),但并未呈現濃度依賴性。
本文運用紫外光譜、熒光光譜、同步熒光光譜和紅外光譜及對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等方法,研究在dH2O、10%乙醇、10% DMSO溶劑體系中,CA和BHb的相互作用及其對CA抗氧化性的影響。在3種不同溶劑體系中,CA均可靜態猝滅BHb內源熒光,使BHb分子Trp殘基微環境的親水性增強。CA與BHb的結合是自發的且以疏水作用力為主,約有1個結合位點且更接近Trp而非Tyr殘基。在10%乙醇和10% DMSO體系中,BHb酰胺I帶和酰胺II帶發生明顯紅移,二級結構由α-螺旋逐漸向β-折疊轉變。在3種不同溶劑體系中,CA-BHb顯著降低了CA對DPPH自由基清除率,但對ABTS+自由基清除率無明顯影響。該研究有助于從分子水平了解CA在體內的轉運、代謝及對BHb空間構象和生物學功能的影響,為設計有效CA載體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