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悅迪

銀狐洞的大名,我早有耳聞,它是華北地區唯一一個水洞和旱洞融為一體的溶洞,一個集壯觀、華麗、神秘、驚險于一身的地下迷宮。它勾起我無限的好奇和遐想,讓我恨不得一睹為快。于是,在鳥兒歡唱的大好春光里,我們一家人來到了房山區英水村的銀狐洞。

聽導游阿姨說,1991 年,人們在此開采煤礦,偶然發現了這一地下溶洞。其發育的地質年代為奧陶紀與石炭紀之間,距今已有5 億年—3.2 億年。這個地下溶洞是石灰巖層在地下水長期的溶蝕作用下形成,每一百年能成長1 厘米,至今還在成長。

我們剛踏入洞中,一股涼氣就撲面而來,氣溫瞬間降低。導游阿姨告訴我們,銀狐洞中的溫度常年保持在13℃左右。我們沿著臺階往下走,空氣變得越來越潮濕,頭頂上方的巖壁上不時落下的水滴提醒我,我馬上就可以得償所愿啦。
隨著腳步的移動,我眼前的景色如一幅幅畫卷,目不暇接地展開:石鐘乳、石筍形態各異,千姿百態;小路的兩側,像結滿一串串飽滿欲滴的葡萄;遠處有一位“漁翁”,身披蓑衣,頭戴斗笠,正在垂釣;迎面走來一頭高大的大象,背馱神山,莫非是哪位神仙的坐騎;足足有三層樓高的比薩斜塔,更是惟妙惟肖,讓人浮想聯翩。我們腳下的路左拐右轉,越走越窄。轉過彎后,我們眼前忽地出現了期待已久的那抹雪白—— 銀狐!貓頭銀狐是整個銀狐洞的鎮洞之寶。它晶瑩潔白,一點兒雜色也沒有,身長2 米,通身布滿毛狀針刺,根根清晰可見,毛茸茸的,摸起來光溜溜的,頭部像只小貓,身體和蓬松的大尾巴卻像只狐貍。導游阿姨告訴我們,狐身原本是石柱形狀,但由于洞內環境的變異,以及石柱表面受毛細滲透水和霧水的影響,久而久之,石柱上便“長”出了許多石毛。目前,此類鐘乳石銀狐世界上只有它一個。因此,它非常奇特珍貴,堪稱“中國國寶”。


告別銀狐后,我們繼續探秘。走過一段陡峭的下行臺階路后,我們眼前出現了一條地下暗河。這里離地面有106 米,足有三十幾層樓那么高,河水清澈見底,河道狹窄蜿蜒。我們登上一艘小船,河道只容一條小船通過,坐在船上既要小心地躲避旁邊的巨石,還要小心地躲開緊挨頭頂的巖石;有的地方只有彎腰俯身才能通過。河道周圍幽靜昏暗,只聽見汩汩的水聲,一瞬間竟有時空穿梭的感覺,非常奇妙!這里的地下水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人們用它們制成礦泉水供人品嘗。

下船后,我們沿著幾百級臺階往上攀登,又走過一段長長的礦道,驚險刺激的地下探險旅程就此結束。這時,我依然沉浸在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的驚嘆之中。這次溶洞之行真是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