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平 謝麗娟
當今世界,毒品及毒品犯罪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威脅,伴隨各國不斷加強打擊力度,傳統毒品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但新型毒品因其易制造、易攜帶、易隱藏等特性,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蔓延,為禁毒工作和社會治安管理帶來新的挑戰。
近年來,上海市禁毒形勢總體平穩,全市繳獲的大麻、海洛因等傳統毒品數量有所下降,但是新型毒品在種類和數量上均呈上升趨勢,“藍精靈”“犀牛G點液”等新型毒品案件多發,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針對不同種類新型毒品犯罪的特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堅持厲行禁毒方針,在完善毒品治理體系。嚴厲打擊毒品犯罪、提升辦案專業化水平的同時,積極開展延伸工作,不斷加強毒品源頭管控和流通阻斷,努力拓寬禁毒宣傳渠道,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貢獻檢察力量。
2018年至2021年,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共受理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毒品犯罪刑事案件413件495人,其中涉新型毒品案件68件83人,占毒品案件總數的16.46%,相較于毒品案件逐年下降的趨勢,新型毒品案件數量基本保持平穩,在毒品案件中的比例總體有所增長。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呈現出四大新“特點”。
第一,新型毒品種類繁多,以零包販毒為主。從靜安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來看,涉及毒品種類繁多,包括合成大麻素(俗稱“上頭電子煙”)、氟硝西泮(俗稱“藍精靈”“聽話水”)、氯胺酮(俗稱“K粉”“可樂”)、美沙酮、四氫大麻酚(俗稱“大麻煙油”)、N,N-二異丙基-5-甲氧基色胺(俗稱“犀牛液”)、哌醋甲酯(俗稱“聰明豆”)等等。從涉案的毒品數量上來看,總體而言,零包販毒仍是新型毒品案件的主流,涉案毒品克數在10克以下的占近六成,因折算比例原因,部分超過10克的新型毒品折算成海洛因后量刑仍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涉案量超過100克的6起案件中,有4起非法持有毒品案件,另外2起分別是販賣美沙酮和大麻合成素的案件。
第二,女性、高學歷涉新型毒品現象凸顯,新型毒品犯罪總體呈現年輕化趨勢。從新型毒品犯罪的犯罪主體來看,女性犯罪嫌疑人共32人,占涉新型毒品犯罪總人數的38.6%,相較于女性犯罪嫌疑人在同期毒品犯罪、一般刑事案件中占比25.4%、9.8%,明顯呈現較高比例;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犯罪嫌疑人共12人,占涉新型毒品犯罪總人數的27.7%,遠高于同期毒品犯罪中該類人員6.7%的比例;此外,女性和高學歷涉毒品犯罪還存在交織現象,23名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涉新型毒品犯罪嫌疑人中,有12人為女性,占比達52.2%。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涉新型毒品犯罪還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據統計,新型毒品犯罪中30歲以下的犯罪嫌疑人占比達53.0%,比同期毒品犯罪中30歲以下犯罪嫌疑人的比例高出33.6個百分點。從案件辦理的情況來看,不少有海外求學、生活經歷,喜好酒吧、夜店等娛樂文化,或從事主播、模特等娛樂性質較強行業的年輕人,為了追求刺激和認同感或被周邊環境影響,從而接觸“藍精靈”“K粉”“大麻煙油”等新型毒品,甚至走私、販賣新型毒品。
第三,從境外販運新型毒品問題顯現,存在利用美沙酮管理漏洞販賣毒品現象。從毒品來源來看,境外新型毒品流入現象嚴重,2018至2021年靜安區人民檢察院辦理了29件從境外流入新型毒品的案件,占比達42.6%,涉及的毒品包括“藍精靈”“大麻煙油”“K粉”及各類精神類藥物等。此外,新型毒品流通環節中涉及代購、微商的案件多達20件28人,許多代購、微商以“國外安眠藥”“可以嗨的電子煙”“合法的搖頭丸”為名販售新型毒品。值得關注的是,一些人利用醫療衛生機構對美沙酮的管理漏洞,進行毒品犯罪。在毒品來源為本地的16件案件中,共有6件涉案毒品為美沙酮,其中4件系犯罪嫌疑人將美沙酮帶出醫療衛生機構等場所后進行販賣,另2件也系在上述場所周邊購得。
第四,毒品交易形式日趨隱蔽,涉網絡、寄遞和跨地域販運成為主流。從犯罪手法來看,隨著互聯網和物流的發展,新型毒品交易已經形成了“網絡聯系、異地轉賬、物流寄遞”的販運模式。以靜安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新型毒品案件為例,事先通過微信、電話聯系販運、走私毒品的占比高達68.8%;以微信、支付寶、無卡存款、銀行轉賬的方式繳付毒資的占比超過五成;以快遞、閃送方式寄遞毒品占比達50.0%,遠高于同期毒品犯罪案件中涉寄遞毒品16.7%的占比。
新型毒品犯罪在毒品種類、毒品流通、毒資支付等方面,都呈現與傳統毒品犯罪截然不同的特點。去年開始,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對新型毒品犯罪開展了專題調研,針對新型毒品犯罪的發展趨勢,部門正探索建立一系列工作機制,在確保辦案質效的同時,有效延伸檢察職能,堅決鏟除新型毒品問題滋生蔓延的土壤。
一、細化案件審查,強化新型毒品專業辦理。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對于毒品犯罪始終保持從嚴、從重打擊的態勢。新型毒品犯罪,在犯罪嫌疑人主觀明知、毒品種類、數量標準等方面普遍存在取證難的情況。對此,部門加強了與公安機關的溝通聯絡,對轄區內發現的新型毒品犯罪采取提前介入、案中審查、捕后跟進等方式,積極引導偵查,確保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和全面性。如對于新型毒品的取樣送檢,要求公安機關嚴格按照《辦理毒品犯罪案件毒品提取、扣押、稱量、取樣和送檢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執行;對于寄遞毒品的案件及時收集物流寄遞單據等書證;對于第三方平臺支付等毒資支付形式,收集賬戶資料、交易金額、交易時間以及賬戶實際使用人等證據材料。
同時,新型毒品犯罪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對承辦人的化學、醫學等專業知識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并且此類毒品的層出不窮和迭代更新,對公安機關的檢驗設備、檢驗方法也在不斷發起新的挑戰。結合當前靜安區人民檢察院探索開展的技術調查官參與檢察辦案的活動,聘請專門的技術調查官,解答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中的專門性、技術性問題或參與調查取證、現場勘驗等偵查活動,強化對新型毒品犯罪的專業辦理。
二、延伸檢察職能,推進新型毒品綜合治理。在新型毒品犯罪問題的治理上,專業化辦案只是第一步,案外延伸檢察職能,做好法律監督,才能推動毒品問題的綜合治理。從案例中可以發現,新型毒品的流通與寄遞行業聯系緊密,美沙酮等毒品的流通則與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有一定聯系,大量新精神活性物質不能被及時、有效地識別等。
針對新型毒品通過快遞、閃送、順風車等寄遞新業態流通的情況,2020年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先后向相關郵政管理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要求其落實好快遞的“收寄驗視、實名收寄、過機安檢”等三項制度,加強對智能快遞柜等寄遞新業態的監管。這些檢察建議得到了相關單位的支持,并表示會認真開展整改行動。2022年,靜安區人民檢察院針對在辦案中發現犯罪嫌疑人通過使用假名、虛構快遞單等方式多次郵寄新型毒品等問題,向相關的物流企業制發了檢察建議,督促物流企業加強對寄遞人員身份及寄遞物品的審核、查驗,得到了企業的積極回復。下一步,靜安區人民檢察院還將針對閃送、同城送等寄遞新業態的監管,積極向有關部門提出切實有效的建議。
針對當前大量新精神活性物質不能被及時、有效識別的情況,靜安區人民檢察院邀請了專業人士,會同公安機關、法院的毒品案件承辦人員,定期開展同堂培訓,介紹最新出現的精神活性物質的種類、流通、危害、趨勢和列管情況等,交流毒品犯罪辦案經驗,從而有力防范和治理新型毒品流通問題。同時,根據國家禁毒辦的要求,自2021年7月1日起,所有類別合成大麻素、氟胺酮等18種新精神活性物質被列管。利用同堂培訓、聯席會議等形式,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同公安機關、法院共同研究此類毒品犯罪案件的辦理,阻斷上述新精神活性物質在市場上的流通。
三、拓寬宣傳渠道,助力新型毒品源頭管控。新型毒品因其致幻和興奮作用在KTV、酒吧等娛樂場所流通泛濫,并有向青少年群體擴散的趨勢。為了遏制新型毒品向青少年群體擴散、滲透的趨勢,靜安區人民檢察院不斷加強校園禁毒宣傳工作。利用檢察官們在轄區內學校擔任法治副校長的平臺,制作科普漫畫和典型案例PPT,向轄區內學校開展專題宣傳,提升青少年群體防范新型毒品的意識。
新型毒品在寄遞行業流通的情況,一方面與部分快遞公司未全面落實“收寄驗視、實名收寄、過機安檢”制度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快遞員的識毒、辨毒能力不強有關。針對此情況,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已經與公安機關、郵政部門協作,共同印制了防范新型毒品的宣傳手冊,向轄區內的快遞公司、快遞網點進行發放和宣講,進一步提升一線快遞員識毒、辨毒能力,力爭最大限度阻斷毒品流通渠道。

新型毒品交易方式趨于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