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反映2021年度公共關系服務市場的運行態勢,綜合評價中國公共關系業的發展狀況,為專業機構提供積極的行業指引,2022年3月7日至4月15日,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CIPRA)對中國大陸境內主要公關公司展開調查活動。該項活動由協會研究發展部具體實施。
項目組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2021年度全國主要公關公司進行抽樣調查,內容涉及運營管理、業務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
項目組對問卷所取得的數據進行了全面統計,并依據行業經驗和歷史數據進行了相關核實和判斷,在科學分析基礎上形成本調查報告。本報告由年度排行榜、行業調查分析、TOP公司研究、最具成長性公司研究及行業發展分析五個部分組成。
年度排行榜
2021年度公關公司排行榜包括TOP公司和最具成長性公司兩個榜單,其中TOP公司30家,最具成長性公司10家。該榜單以自愿參與調查活動、提交完整數據、能夠接受考察核實的公關公司為評選對象,以“TOP公司評選標準”為評選依據,通過加權指數計算產生最終結果。榜單不作先后排名。榜單統計分析由CIPRA研究發展部執行,CIPRA公關公司工作委員會常委會審議。
關于“營業利潤”注釋
本調查中所使用的“營業利潤”一詞,專指公共關系服務收入(不含廣告、制作等業務),Fee或稱毛利潤。該收入為含營業稅的服務收入,須扣除第三方費用(包括外購勞務、媒體購買等)。
行業調查分析
2021年,隨著中國對新冠疫情進一步有效控制,公關市場開始恢復性增長。調查顯示,2021年市場營業規模約為745.9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為8.3%。行業增速略高于中國經濟全年GDP8.1%的增速。相比2020年全行業688.7億元的營業規模、3.1%的年營業額增長率,中國公關市場有了較大的恢復性增長。
2021年中國公共關系服務領域概述
調查顯示,2021年度中國公共關系服務領域前5位分別是汽車、IT(通訊)、互聯網、快速消費品、制造業。汽車行業依然占據整個市場份額超過1/3,繼續高居榜首,且比去年略有提高。IT(通訊)、互聯網、快速消費品排名不變,位于第2-4位。與2020年度相比,制造業對公共關系的需求增加,躍升到第5位。由此可見,中國制造業對品牌的意識正在不斷提升。
金融業從去年的第5位下降到第6位。娛樂/文化業、醫療保健業、旅游業、房地產業排名不變,分別位居第7至10位。
2021年上榜公關公司業務分析
鑒于TOP30和10家最具成長性公司數據的代表性,我們依據這40家公司數據從業務領域、業務類型、業務潛力和新媒體服務內容等方面加以統計分析。
(1)業務領域
40家公司中,33家開展汽車業務,25家開展IT(通訊) 業務,27家開展互聯網業務,26家開展快速消費品業務,6家開展制造業業務,17家開展金融業務,7家開展娛樂/文化業務,13家開展醫療保健業務,4家開展旅游業務,2家開展房地產業務。
(2)業務類型
40家公司中,線上業務占76%,線下業務占24%。其中,17家以數字化傳播業務為主,4家以活動代理及執行為主,14家以傳播代理及執行為主,5家以顧問咨詢為主。數字化傳播業務、傳播代理及執行,是本年度公關市場的主要業務類型。
(3)業務潛力
調查顯示,40家公司在新的服務手段應用進展方面,短視頻營銷、意見領袖(KOL)管理、危機管理、輿情監測、客戶關系管理、體育營銷、議題管理、海外品牌傳播管理、城市營銷有所增加。其中,35家開展短視頻營銷,33家開展事件營銷,21家開展意見領袖(KOL)管理,20家開展危機管理,15家開展娛樂營銷,12家開展輿情監測,11家開展客戶關系管理,10家開展體育營銷,7家開展議題管理,6家開展海外品牌傳播管理,5家開展企業社會責任,3家開展政府關系,3家開展城市營銷,1家開展員工關系,1家開展投資者關系管理。(注:短視頻營銷為本年度新增調查內容)
(4)數字化傳播服務內容
調查表明,數字化傳播的客戶主要需求集中在產品推廣、整合傳播、企業傳播、事件營銷、口碑營銷。40家開展數字化傳播業務的公司中,37家開展產品推廣,32家開展整合傳播,27家開展口碑營銷,28家開展事件營銷,29家開展企業傳播,15家開展意見領袖(KOL)管理,16家開展輿情監測,8家開展危機管理,7家開展社區運營。
TOP 30公司研究
營業情況
· TOP公司平均年營業額5.5億元,同比增長7.9%;平均年營業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5.6%;但由于人員規模有所擴大,人均年營業利潤同比下降7.1%。人均年營業利潤率下滑,說明行業內競爭越來越激烈,客戶對服務的要求在加大。
· 年平均簽約客戶72個,同比下降7.7%。其中,外資客戶占比27.4%,同比增長3.8%;日常代理客戶占總簽約客戶的63.2%,同比增長1.1%。
· 新服務手段方面,TOP公司在短視頻營銷、事件營銷、意見領袖(KOL)管理、危機管理、娛樂營銷、客戶關系管理方面實現較快發展。
· TOP公司數字化傳播業務平均年營業額3.3億元,平均年營業利潤7909.3萬元,占總營業利潤的51.3%。服務內容主要集中在產品推廣、企業傳播、事件營銷、口碑營銷、整合傳播的業務。
運營管理
· TOP公司平均員工人數388人,同比增長15.1%;管理團隊42人,同比增長5%。
· 女性雇員占比61.6%,同比下降1.3%;員工平均年齡30歲左右,與上年持平;人員流動率33.0%,同比增長14.2%;平均留任時間3年,與上年持平;周平均工作43小時,同比下降4.4%。
· 年人均培訓時間81小時,同比增長8%,主要集中于專業技能、業務認知、業務管理等方面,一般通過內部業務交流、公司課程、部門崗位培訓、行業培訓來解決。
· 年平均工資14972元/月,同比增長3.8%;客戶經理平均工資14773元/月,同比增長0.2%;應屆大學生轉正平均工資6261元/月,同比增長2.2%。
最具成長性公司研究
營業情況
· 最具成長性公司平均年營業額11984.4萬元,同比增長8.7%;平均年營業利潤2842.2萬元,同比增長6.7%;人均年營業利潤同比下降11.4%。
· 年平均簽約客戶31個,與上年持平。其中,外資客戶占37.4%,同比下降21.6%;日常代理客戶占總簽約客戶的57.0%,同比增長14.7%。
· 新服務手段方面,半數以上公司在事件營銷、短視頻營銷、危機管理方面實現較快發展。
· 數字化傳播業務平均年營業額4370.9萬元,平均年營業利潤1132.3萬元,占總營業利潤的38.7%。服務內容主要集中在產品推廣、企業傳播、事件營銷、口碑營銷、整合傳播的業務。
運營管理
· 最具成長性公司年平均員工人數118人,同比增長20.2%;管理團隊17人,同比增長13.3%。
· 女性雇員占比61.5%,同比下降2.5%;員工平均年齡29歲左右,與上年保持一致;人員流動率36.1%,同比增長54.9%;平均留任時間3年,與上年持平;周平均工作44小時,同比下降4.3%。
· 年人均培訓時間94小時,同比下降16.1%,主要集中于業務認知、崗位技能等方面,一般通過內部業務交流、行業培訓、公司課程、部門崗位訓練來解決。
· 年平均工資16965元/月,同比增長20.7%;客戶經理平均工資17051元/月,同比增長13.3%;應屆大學生轉正平均工資6850元/月,同比增長13.6%。
2021年中國公共關系行業發展分析
2021年中國公共關系行業呈現以下顯著特點:
一、2021年,面對持續的全球新冠疫情,中國公共關系市場開始恢復性增長。調查顯示,2021年全行業營業規模約為745.9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為8.3%。相較于2020年3.1%的年增長率,公關市場有了較大的恢復性增長。據美國近日發布的一份行業報告,全球排名前十的公關代理機構總收入在2020年下降了3%之后,于2021年也出現了迅猛的恢復性增長。
二、受疫情持續和反復的影響,TOP公司線上業務占比繼續擴大。調查顯示,40家公司中,線上業務達到76%。從業務類型看,數字化傳播、傳播代理及執行,是本年度公關市場的主要業務類型。其中,數字化傳播業務有17家,而活動代理及執行只有4家。分析認為,即使疫情好轉,這種線上業務增長的趨勢未來也將持續,部分傳統型業務的公司面臨較大的調整和轉型壓力。
三、汽車、IT(通訊)、互聯網繼續占據公共關系市場前3位,快速消費品排名不變,位居第4。調查顯示,40家公司中,33家開展汽車業務,25家開展IT(通訊)業務,27家開展互聯網業務,26家開展快速消費品業務。
與2020年度相比,制造業對公共關系的需求不斷增加,躍升到第5。這與中國制造業在全球規模持續上升有著密切關系。金融業從2020年的第5下降至第6,娛樂/文化業、醫療保健業、旅游業、房地產業排名沒有變化,分別位居第7至10。
四、短視頻營銷成為公關行業新的重要服務手段。調查顯示,40家公司在新的服務手段應用進展方面,短視頻營銷、意見領袖(KOL)管理、危機管理等有所增加。其中,35家開展短視頻營銷,33家開展事件營銷,21家開展意見領袖(KOL)管理,20家開展危機管理。
盡管短視頻營銷是首次列為本年度的調查內容,但它已經成為自媒體時代技術進步和市場結合的重要手段,日益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營銷和品牌傳播的手段。
五、人力成本不斷增加給行業帶來較大運營壓力。調查顯示,TOP公司平均月薪14972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大學生轉正平均月薪6261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人員成本逐年增加,這是公關行業一個顯著特點,加上管理費用加大,以及兼并收購出現的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等因素,公關公司始終面臨較大的運營壓力。
盡管受到疫情影響,2021年TOP公司和最具成長性公司的年平均員工人數,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這既體現了行業用工需求的提升,也體現了公關行業在增加全社會就業方面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六、中國公共關系行業面臨的挑戰
1. 公共關系行業分化趨勢明顯。頭部公司呈現一定的持續增長,但不少傳統型業務公司出現了停滯甚至下降的趨勢。預計未來市場將形成幾大巨頭占據第一梯隊的局面。伴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行業的跨界融合,一部分公司會做大做強,成為服務領域廣泛、跨界整合明顯、國際化程度高的綜合性公司。一部分公司則專注于深耕某一垂直領域,成為針對性強的專業型服務公司。還有小部分不能跟隨市場變化做出調整的公司,可能被淘汰出局。
2. 線上服務是大勢所趨。因為疫情的影響,線上業務需求激增,比如視頻傳播、直播帶貨、網上教學等相關業務需求不斷增加。后疫情時代,通過線上服務助力公關是大勢所趨??萍寂c公關的融合讓一些公關公司成功轉型,不僅創造出有價值的內容,更讓品牌和消費者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在拓展業務范圍的同時也提升了客戶的滿意度。
3. 疫情持續凸顯企業內部公關的重要性。企業成本管理、裁員與增效、公司信譽與社會責任再次受到關注。新冠疫情的沖擊前所未有,許多企業面臨困難局面。一些優秀的企業領導人會注重考慮員工的就業機會,這樣的內部公關也是企業品牌形象的重要體現。
4. 疫情背景下的國家形象傳播,成為一個嶄新課題。新冠疫情的持續和反復,讓中國國家形象面臨新的挑戰。一些西方國家通過其掌控的全球輿論話語權,采取多種傳播手段,攻擊中國的抗疫政策,詆毀中國的國家形象,這讓中國國家形象傳播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公關行業如何利用自身優勢,通過創新手段,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如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講好中國故事,成為一個嶄新的課題。
5. 資金問題依然是公關公司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公關行業主要服務對象集中于大中型企業,導致作為專業服務的公關公司在結算方式上處于劣勢。較長的賒銷賬期及墊資等問題,使得公關公司資金狀況不甚樂觀,再加上運營成本的日益攀升,限制了企業的發展空間。在外部融資方面,融資難、融資貴也是公關公司面臨的共同挑戰。
6. 2022年年初以來,隨著幾大經濟中心城市疫情的反復,對全國公關市場帶來較大程度的不利影響,部分公關公司面臨巨大的發展壓力。這對2022年中國公共關系市場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需要全行業去面對和克服。
作為行業組織,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始終致力于中國公共關系行業的國際化、專業化、規范化。面對新的國內國際形勢,協會將繼續加大力度,與全行業共同應對挑戰,推動行業成長和提升行業社會影響;繼續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讓政府了解和重視公共關系的作用,推動國家形象傳播;繼續推進公共關系的業務整合和資本運作,探索多種渠道的融資模式,推動更多的優秀公關公司做大做強做精;鼓勵公關公司在通過創新模式、兼并收購等手段發展壯大的同時,承擔更多的行業責任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