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情況? ? ? ? ?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和水平,對數字中國建設和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都有著重要影響。當前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人才短缺、基礎薄弱、成本高昂。

激發中小微企業的活力
1.供需脫節。中小微企業對數字化服務價格敏感,偏愛免費或低價服務,也因此成為數字化轉型市場的“低端客戶”,導致供應商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意愿并不強。如,一些主要從事工業互聯網服務的企業坦言,客戶都是國有大型鋼鐵和能源企業,自己看不上小企業客戶,小企業也“用不起”自己的服務。又如,一家提供在線仿真設計服務的小企業反映,已服務對象大部分都是小微企業,但在享受3個月免費服務后,選擇繼續付費的客戶數量很少。該公司出于生存考慮,已將大企業作為市場拓展重點。所以,目前數字化轉型領域雖然熱鬧,供應商中也不乏中小微企業,但需求方仍以大型企業為主。
2.人才短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既需要“一把手”重視了解數字化轉型,推進頂層設計;也需要中層、基層配合,在各環節嚴格執行。很多中小微企業負責人對數字化還缺乏充分的理解,只知道一些概念,摸不清轉型升級路徑。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內部缺乏數字化人才體系,生產、營銷、運營、管理等環節都缺乏數字化人才支撐。與此同時,數字化人才薪資水平高,中小微企業還面臨人才招不來、用不起、留不住的困難。
3.基礎薄弱。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利用技術對業務進行重塑,對企業信息化水平、管理協同能力等都提出了較高要求。中小微企業對數據缺乏有效采集,數據分析水平難以滿足生產流程優化、精準化營銷、商業模式創新等需求,難以駕馭或適應企業數字化運營模式。
4.成本高昂。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工程,而且量身定制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投入門檻高,常常令中小微企業“望而生畏”。有一家清潔服務有限公司近期計劃將清潔服務從線下轉至線上,開發小程序等投入約為50萬元。由于其從事的清潔服務屬于微利行業,這一投入對企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1.加大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供給,促進供需匹配。開展“數字化轉型”企業融通試點,搭建平臺企業、轉型服務供應商和中小微企業的對接機制。加強數字化供需對接,支持平臺企業、行業龍頭、金融機構等以需求牽引,針對中小微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開發便捷、廉價的解決方案。
2.加快培養數字化專業人才。將“數字化轉型”內容列入中小微企業主要負責人培訓范圍,著力培養、提升其數字化理念;鼓勵高校開設“首席數字官”專業培訓課程,為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提供系統性培訓,提高其策劃管理能力;鼓勵行業協會、職業學校舉辦針對企業中層和一線員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實操能力。建議政府對企業的數字化培訓支出給予補貼,支持企業不斷加大培訓力度。
3.提高中小微企業數字化技術服務能力。發展一批數字化轉型咨詢機構,組建咨詢診斷專家隊伍和志愿服務隊伍,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診斷、戰略規劃咨詢、軟硬件集成等一攬子服務,帶動企業整體數字化轉型。打通政產學研用金聯動,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創新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參與模式。
4.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將數字化轉型投入項目列入技改項目支持重點,擴大軟件部分所占比重,按總投資額給予貸款貼息、無償資助或獎勵。對投入額偏低的項目,可向中小微企業發放服務券,用于支付采購數字化服務、研發數字化軟件工具的成本支出。探索將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支出列入研發加計扣除費用,鼓勵企業加大數字化轉型投入。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