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嵐熙
2001年3月26日,26歲的西班牙女孩內文卡決定向公眾說出自己的故事:“本市市長伊斯梅爾企圖對我做一些超越友誼的事。經過幾個月的軟磨硬泡,他達到了目的。”此語一出,舉座皆驚。內文卡繼續說道:“當然,我已經提出了相應的投訴,希望在未來能看到正義得以伸張。”
紀錄片《打破沉默的內文卡》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發生在西班牙小城蓬費拉達的故事。內文卡面對鏡頭講述過去:“我記得在那段時間我非常開心,我當時的感情生活安排得很妥當,有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情況發生變化是自內文卡受到一位名為卡羅斯的政界人士的邀請,開始參加競選團隊、參與公共事務而始。“我外出旅行回家發現答錄機里有一則留言,卡羅斯告訴我父親,他要見我。”這個“他”便是當地市長伊斯梅爾。卡羅斯則是伊斯梅爾的左右手,他與內文卡的家人素有聯系,并向她提出了邀約。內文卡的家人也希望內文卡從政。
內文卡準備參政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議論。媒體這樣評論道:“內文卡·費爾南德茲代表了受過大學教育、非常稱職的一代……代表著一張年輕的女性新面孔。”而在“丑聞”暴出后,人們的評論則開始向另一個方向偏移。有人若有所指地說:“我不知道在招聘期間他們對她的全面素質有多大程度的考量……她只是一個漂亮的年輕女人。這個社會就是這樣衡量一個女人的價值的。”

片名? | 《打破沉默的內文卡》國家? ?|? ?西班牙語言? |? ?西班牙語
這個故事的男主角伊斯梅爾素以精明能干著稱。即使他最后因“丑聞”離職,人們仍這樣評價:“他當領導的那段時間,正是蓬費拉達經濟發展的時期。他從酒店業企業家變成了政壇管理層。他非常受民眾歡迎,那是房地產泡沫時期,市議會通過降低承建許可證費用,不斷發展當地經濟。”伊斯梅爾本人擁有許多餐廳、夜總會生意,并投資博埃薩河大橋工程。人們承認:“他的生意能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因此,這座城市里的大部分人都欠了市長的人情。伊斯梅爾是這座城市賴以生存的重要一環。”
市長因夜生活活躍被傳風言風語,內文卡一開始并沒有放在心上:“圈子里有許多關于他跟女人之間關系的謠言,但我并不是那樣容易聽信傳言的女人。當時我接受了邀請跟他們去競選現場……我當時沒有想太多。”但小鎮上謠言傳得飛快:“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被選為議員,大家都了解伊斯梅爾以前的風流韻事,所以當時大家都說她是他的女朋友。”
然而內文卡堅稱,在參選議員期間并沒有什么貓膩:“很多人都在討論他們選我當議員的事,還說其中肯定有貓膩,可并沒有,我當議員的時候,他是已婚身份。”直到市長出差回來給她帶了昂貴的禮物,她才開始意識到,“他以某種方式跟我接觸,讓我明白他別有所求。我不愿意收那些禮物,我當時還對他說,你沒帶禮物給議會里的其他伙伴,為什么只給我帶禮物?”她想拒絕,但最終還是陷了進去。
“我們開始約會了,我不知道如何形容那種感覺,它摻雜了恥辱。說實話我當時有一點欽佩他。但在跟他的關系中,我從來沒有感受過那種在一段戀情中快樂自在的舒服感。”當內文卡試圖拒絕伊斯梅爾時,遭遇的是一種“PUA”式的冷暴力:“他不去上班,給我發信息說他要吞很多安眠藥。或者他會大發雷霆,因為某件事在電話里罵我,我掛斷電話時,朋友說那個男人跟你說話的語氣不像上司,而像是你的主人。”
為了避開他,她逃往馬德里治療急性焦慮癥。然而蓬費拉達卻有傳言說她在馬德里戒毒。在此期間,伊斯梅爾的團隊減了她的薪水,讓她不能償還貸款。“我看見的是一個徹底被擊垮的人,她內心破碎,形容憔悴,她失去了歡樂,眼神失去了光彩,瘦得不成人形,連話都說不出來。”一個見過內文卡的朋友這樣描述。
內文卡決定向律師求助。她的律師阿道弗巴雷達說:“我告訴她,如果她決定投訴騷擾者,那條路不好走。”但是內文卡別無選擇。她說:“在最糟糕的時候,如果不舉報他,我就會死。可以把我所做的選擇稱為‘生存決定’。我需要直面自己所經歷的事,同時承擔可能帶來的所有責難和羞辱。2001年3月26日,她向公眾宣布自己與市長曾經的關系,并控訴:“他以各種方式騷擾我,并采用辱罵、羞辱等手段鄙視我的工作以及我本人,損害了我的身心健康”。
然而,伊斯梅爾市長并不輕易就范。他在所有議員的簇擁下舉行媒體發布會,朗聲道:“我必須說,內文卡對我所做的指控絕對是不實的,我從來沒有進行過任何形式的性騷擾,完全沒有。”市政府也聲明,“我們明確反駁內文卡小姐提出的指控,市長在任何時候都沒有對這位年輕女士施加過任何壓力。”輿論對伊斯梅爾表現出了更多的寬容:“伊斯梅爾這個人就是那樣,他并沒有那個意思……他只是鐵了心想要追她,讓她有點吃不消。”曾經的議員伙伴們更是孤立內文卡,支持伊斯梅爾。內文卡被塑造成利用男人上位的“大麗花”,而伊斯梅爾恰恰成了那個被利用的好男人。
不過,法院給予了內文卡信心和公道。2002年4月29日,在卡斯蒂利亞-萊昂高等法院開始了對蓬費拉達市長的審判,前議員內文卡指控伊斯梅爾性騷擾一案正式開庭。當日,伊斯梅爾表示:“如果確實存在任何形式的騷擾,那就是內文卡騷擾了我。”然而,隨著酒店賬單、通話記錄、信件、紙條、短信在法庭上一一被出示,伊斯梅爾坐不住了。他承認,他曾追求過內文卡,而且持續了一段時間。但是緊接著,他開始對內文卡進行羞辱。
紀錄片特意將鏡頭給到了地區檢察官加西亞。他咄咄逼人,以至于法官不得不提醒他,內文卡是以證人身份出庭,而不是被告人。庭審上的各方言論經媒體曝光,“內文卡在地區檢察官面前就好像她是被告人一樣。”女性團體被激怒了,要求撤銷地區檢察官的出庭資格。
最終,在各方壓力下,該案再度開庭,檢察官辦公室重新指派了一名地區檢察官負責。內文卡感慨萬千:“那是西班牙史上,第一次有地區檢察官在高等法院這種類型的審判中被撤換。”用心理分析學家安托尼奧布斯托斯的話說:“那個檢察官的表現讓公眾關注到了內文卡所受的對待,在那之前,沒有一個人有所察覺。”內文卡在法庭上遭受的不公待遇,不只是一個地區檢察官施加的。議員們被邀請出庭作證,但他們無一例外地站在伊斯梅爾一邊,紛紛否認內文卡曾經受到騷擾。精神科醫生也被請到法庭,不少人希望得出內文卡患有精神疾病、一切系在胡言亂語的結論。
這一切的阻撓都沒有起到作用。更多的證人被邀請到場,他們作出了支持內文卡的證詞。終于,2002年5月29日,內文卡案迎來了最后判決。性騷擾被認定成立,伊斯梅爾被判6480歐元罰款并向內文卡賠償1.2萬歐元。判決出來后,這位市長遞交了辭職信。內文卡欣慰地說:“我認為他從來沒想到,真相可以擊破他的權力與謊言。他以為自己擁有無限權力,以為我會是那個最終被搞得身敗名裂的人。”6月3日,她向公眾說道:“我受盡了折磨,但為自己的尊嚴抗爭是值得的。我最希望的是,我能夠支持與幫助那些也許正在經歷相同處境的人,我希望你們知道不要放棄,因為盡管西班牙還有很多需要改善之處,但‘說出來’是唯一能夠保證正義得以伸張的方式。”
然而,正義的伸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伊斯梅爾辭職的時候,用一份六頁的信件描述了內文卡與他的“私交”細節,將內文卡描述為一個“靠身體上位后陷于嫉妒爭寵”的女性、稱她“以天賦稟異的戲精才華實施一場真正的政治私刑”。議員們更是舉行集會表示永遠支持伊斯梅爾。市民們紛紛將伊斯梅爾辭職和“把生意搬走”的事,怪到內文卡頭上。導演借一位市民的口總結道:“內文卡贏了法律審判,但可以說她輸了社會審判。”令人遺憾的是,紀錄片的最后一個鏡頭并不讓人愉快:2011年,伊斯梅爾代表一個獨立黨再度參加競選。他依然住在蓬費拉達,并被市民們視若圣賢——內文卡這一仗,究竟贏了什么?鏡頭沒能給出答案。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