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杰
軟件公司免費推出的優惠券推廣活動,卻被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包裝成自己公司開發的付費兼職項目,騙取受害人錢財。

慎嘗“免費午餐” (圖/網絡)
近年來,由于受網絡經濟的沖擊和疫情影響,實體經濟舉步維艱,許多原本從事實體經營的人、企業下崗工人或無業人員紛紛到網上求職謀生,一些有工作的人也會在網上找兼職。然而網絡經濟由于不如實體經濟那樣有固定的辦公地點,溝通也大多通過線上渠道,從而為不法分子實施詐騙開了方便之門。
黃婧是一名家庭主婦,沒有固定工作,平常主要任務是在家里照顧孩子。去年以來,由于疫情原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黃婧就準備在網上求職,一來可以打發時間,讓生活過得充實一些,二來可以賺點奶粉錢以貼補家用。
2020年4月20日,黃婧在網上看到一則招聘兼職員工推廣優惠券的廣告,稱有某寶、某貓、拼某某等平臺的內部優惠券,可以通過分享優惠券賺傭金,日結300元。廣告明確僅限學生、寶媽報名。黃婧一看自己符合條件,就嘗試報了名,按廣告上面的要求添加了昵稱為“分享賺導師”的客服微信。
“分享賺導師”向黃婧宣稱,只要一次性繳納2880元使用費,就可以分享某商城App內的優惠券鏈接,別人通過點擊鏈接來買某商城的東西,她就可以賺取傭金。“分享賺導師”解釋稱,使用費包含搭建個人商城、提供發單機器人、吸粉軟件、專業老師指導等。
剛開始的時候,黃婧還不太相信,沒有繳費的意愿。“分享賺導師”隨即連續向其發送大量截圖,有的截圖顯示部分學員每月都能賺到上萬元,有的顯示部分學員賺錢后在微信聊天中感謝導師。黃婧一看有圖有真相,而且能賺錢,就心動了,于是通過微信掃碼的方式向對方支付了使用費2880元。
收到使用費后,“分享賺導師”主動加了黃婧的微信,向其發送了商城的下載鏈接。“分享賺導師”還讓黃婧自建一個超過40人的優惠券購物群,讓其按他的要求在群里介紹群的作用,同時還為其申請了一個自動發單機器人。黃婧稱,發單機器人其實就是一個微信號,每天在微信群里發送優惠券鏈接。
黃婧按照“分享賺導師”的要求建了群,也做了宣傳。然而做了幾天后,她發現根本沒有人用其發送的鏈接買東西,她也沒得到傭金。黃婧便問“分享賺導師”,對方稱這是因為其人脈差的緣故,于是推薦“金牌導師”給黃婧。
“金牌導師”在與黃婧溝通后也稱其人脈差,建議其升級為VIP。“金牌導師”稱其手里VIP名額有限,要升級須從速,但黃婧當時由于手頭資金不夠,就沒有升級。就這樣,黃婧花費2880元使用某商城App,使用幾天后一共僅得到10余元傭金,并沒有像廣告宣傳的那樣每天可以賺數百元。
黃婧因輕信上述網上兼職廣告,白白損失了2880元。后期她因資金原因沒有升級VIP,得以及時止損,而同樣報名參加兼職的另一名受害人李春影就沒她這么“幸運”了。李春影花2880元報名后遇到與黃婧類似的情況,即使用某商城App分享優惠券后無人問津,根本無法得到理想的收益。為提升人脈,李春影聽信所謂“金牌導師”的謊言,又交了4000元升級VIP,但最后她得到的就是成為一個300人微信群的群主,但業績沒有任何提升,最終比黃婧多損失了4000元。
2020年3月至年5月,全國與黃婧、李春影有同樣網上求職被騙經歷的有300余人。主導這一網上求職騙局的,是幾名文化程度不高的90后年輕人。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在網絡上吹噓從事上述業務可以日進數百元的騙子都是無業游民,而受害人繳費參與的網絡業務原本竟是免費的!
2019年6月,李鎖(另案處理)成立安徽某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簡稱某創公司),并擔任公司負責人。2020年3月,呂亞又與李鎖等人共同出資成立安徽某仕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某仕達公司),呂亞擔任公司實際負責人。兩家公司成立后,呂亞和李鎖各出資30萬元用于開發某商城App,某仕達公司負責引流,某創公司負責技術和后臺客服,雙方約定賺到的錢由某仕達公司和某創公司按六四比例分成。
后呂亞開始招兵買馬,左梅、姜放、張芳紅等人陸續被其招至麾下,并成為骨干成員。2019年7月,呂亞通過“58同城”招聘張政為某仕達公司員工,在某商城App上發布兼職帖子推廣業務。為吸引更多人參與,某仕達公司制作的招聘廣告夸大宣傳,號稱推廣優惠券的工作每天收入可達300元。
某仕達公司對內有明確的分工,且有固定的話術模式。呂亞將公司員工分為三個項目小組和一個復購組。三個項目小組都是推廣做“網購優惠券”的,負責吸引客戶交費;復購組則負責維護已經發展來的客戶,并吸引客戶升級VIP,另外交錢。
按照公司安排的流程,業務員先以搭建商城、安裝軟件等服務指導費的名義讓客戶出資2880元。如果客戶覺得收益不高,群里人少,復購組的人就會以升級VIP的名義再騙取4000元。
為提升騙術,吸引更多人上當,呂亞制訂了一套話術,客戶根據廣告鏈接添加業務員微信后,業務員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安排不同的話術,讓他們相信推廣優惠券會有高額的傭金收益,并制作虛假收益截圖、虛假成交量、吸粉量或者感謝老師之類的聊天記錄讓客戶產生比較高的心里預期,目的是讓客戶相信確實能有高收益,從而同意交錢。為提升騙術,吸引更多人上當,呂亞定期會對員工進行話術培訓,并進行話術演練。
呂亞歸案后坦言,客戶使用其推廣的App分享鏈接,每單只返幾分或者幾毛錢,且每個人的微信好友數量及購買力都是有限的,所以無法達到招聘廣告所宣傳的那么高的收益,而他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想辦法以各種名義把客戶的錢騙到自己的腰包里。
事實上,某仕達公司并非某商城App軟件公司的代理商,下載某商城App并分享優惠券是某商城App軟件公司面向全社會推出的一項福利,在網上從事這項業務是免費的,但某仕達公司利用信息不對稱,故意在宣傳中謊稱從事這項業務需要繳費。同案犯張芳紅是某仕達公司業務員,其在供述時道出真相:“其實不用花錢也可以下載某商城App并分享優惠券,某仕達公司實際上就是利用受害人不知道這款App及其功能,通過偽造一些圖片讓客戶相信這款App就是某仕達公司研發的,想下載就要交2880元費用,想成為VIP就要再交4000元。”
一眾受害人發現被騙后紛紛報警,2020年5月13日,主犯呂亞及左梅、姜放、張芳紅等從犯悉數被公安機關抓獲。四人均于當日被刑事拘留,6月19日被逮捕。
該案經檢察機關起訴到法院后,江蘇省阜寧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2020年3月,被告人呂亞以某仕達公司名義招募被告人左梅、姜放、張芳紅等人,形成組長、組員、行政管理為架構的犯罪團伙,通過在某商城App上發布“推廣某寶優惠券,日賺300元”的虛假廣告,謊稱通過某商城App將優惠券鏈接分享給他人使用即可獲得高額傭金,吸引被害人報名,并以搭建商城服務費、“VIP升級費”等名目騙取他人財物。2020年3月至5月,該犯罪團伙詐騙390人合計人民幣128.79萬余元。
2021年11月12日,阜寧縣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決,四被告人呂亞、左梅、姜放、張芳紅分別被法院以犯詐騙罪,判處10年6個月至2年6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人民幣15萬元至3萬元不等的罰金。
一審宣判后,被告人呂亞不服,提出上訴。江蘇省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量刑恰當,審判程序合法,遂于2022年2月23日作出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掩卷深思,本案被告人的行為固然可憎,但390名被害人輕易上當的教訓也極其深刻!如果黃婧等本案受害人在求職時保持警惕,在決定繳費前先向某商城App軟件公司咨詢求證一下,也許就可以避免上當受騙。該案提醒人們,網上謀職須謹慎,尤其是對方提出要繳納費用才能從事相關業務時要三思而行,應向權威部門調查核實后才能參與。
(文中除被告人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