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兵
摘要:目的:探討觀察小直徑多孔道髓芯減壓術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100例早期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研究,經抽簽法分組,行傳統手術的50例是對照組,行小直徑多孔道髓芯減壓術的50例是觀察組。獲取兩組患者的手術優良率、髖關節評分、骨鈣素(BGP)、骨堿性磷酸酶(BALP)、β膠聯降解產物(β-CTX)水平、手術近期效果,并進行比較。結果:術后1月、術后3月、術后6月觀察組髖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手術優良率大于對照組(P<0.05);術后1月、術后3月、術后6月觀察組BGP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1月、術后3月、術后6月觀察組BALP及β-CTX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手術操作時間、平均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與對照組比較,比較無差異(P>0.05);觀察組的術后下地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術后功能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小直徑多孔道髓芯減壓術可有效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患者的髖關節功能、骨代謝指標、手術近期效果較好,手術優良率較大,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早期股骨頭壞死;傳統手術;小直徑多孔道髓芯減壓術;髖關節功能評分;手術優良率;骨代謝指標
【中圖分類號】 R845.2+1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2--02
股骨頭壞死多因股骨頭供血中斷,令骨髓變質或是骨細胞壞死[1]。人體自主修復后,股骨頭結構轉變,有關節功能障礙以及股骨頭塌陷等不良現象形成。疼痛是該病的主要表現,病情嚴重患者還會產生行走障礙以及活動障礙,最終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嚴重負面影響[2]。手術是臨床治療該病的首選方案,但不同類型手術的效果也存在差異。小直徑多孔道髓芯減壓術近年來在早期股骨頭壞死治療中廣泛應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癥狀與髖關節功能,遠期治療效果理想?;诖耍疚囊?00例早期股骨頭壞死患者為對象,探討小直徑多孔道髓芯減壓術治療效果,報道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以早期股骨頭壞死為研究疾病,選取2020.7-2021.8入院診療的100例進行研究,通過抽簽法分組。對照組有50例,男女各有34例、16例,年齡45-73歲(59.53±3.24)歲,病程3-25月(14.41±6.27)月,左側壞死及右側壞死各有24例、26例,Ficat分期I、Ⅱ期各有28例、22例。觀察組有50例,男女各有33例、17例,年齡46-73歲(59.71±3.25)歲,病程3-26月(14.65±6.28)月,左側壞死及右側壞死各有23例、27例,Ficat分期I、Ⅱ期各有27例、23例。兩組資料對比,P>0.05。
納入標準:(1)患者完善骨科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等輔助檢查,最終確診股骨頭壞死;(2)患者的股骨頭壞死分期在I-Ⅱ期,符合世界骨循環研究學會(ARCO)分期標準;(3)患者均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具備手術指征;(4)患者知情同意此次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并配合隨訪復查。
排除標準:(1)患者有既往股骨頭手術治療史;(2)患者存在其他部位缺血性疾病;(3)患者屬于創傷性缺血性股骨頭壞死;(4)患者同時存在嚴重脊髓損傷;(5)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等手術禁忌證。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治療,連續硬膜外麻醉,微微墊高患肢,制作Watson-Jones切口,長度控制在15cm左右,逐步打開患者的皮膚、皮下組織以及筋膜等,從縫匠肌及闊筋膜張肌間隙進入,充分暴露關節囊,在股骨頸部位開規模為1cm×1cm骨窗,通過刮匙、骨刀有效清除死骨,取適量髂骨植骨。但因該手術存在一定風險,所以術中進行死骨清除時,不可將硬化帶骨全部清除,避免打壓植骨效果受到影響。
觀察組采用小直徑多孔道髓芯減壓術治療,連續硬膜外麻醉,微微墊高患肢,制作改良Watson-Jones切口,長度控制在8cm左右,逐步打開患者的皮膚、皮下組織以及筋膜等,自闊筋膜張肌、臀中肌間隙進入,充分暴露關節囊,沿著股骨頸長軸進行T形切開,充分暴露頭頸交界部位,制作規格為1cm×1cm骨窗。在C臂機直視下,通過直徑3-4mm鉆頭,實施多孔道、不同方向、不同深度的股骨頭髓內減壓,將硬化帶打通,通過刮匙清除磨碎的壞死骨屑,若顯示深度3cm左右的股骨頭具有良好滲血,常規沖洗創面,采集適量髂骨并將其修剪為顆粒狀,進行打壓植骨。頭頸交界部位則給予原骨片進行回植覆蓋,最后縫合手術切口。
1.3觀察指標
(1)髖關節功能:應用髖關節Harris評分[3]進行評估,分別在手術前、術后1月、術后3月、術后6月分別評估一次,評估項目一共有三個,疼痛總分44分,活動范圍總分5分,功能總分51分,評分越高功能越好。(2)手術有效率:結合患者術后6月的髖關節Harris評分評估,手術療效評定標準[4]如下,評分顯示91-100分則為優,評分顯示76-90分則為良,評分顯示60-75分則為中,評分顯示60分以下則為差。(3)骨代謝指標:手術前、術后1月、術后3月、術后6月分別評估一次,評估項目有骨鈣素(BGP)、骨堿性磷酸酶(BALP)、β膠聯降解產物(β-CTX)三項,抽取空腹靜脈血5ml,常規離心分離處理(離心速度3000r/min,離心時間10min),獲取上層血清置入低溫環境保存,通過全自動酶免分析法檢測BGP、通過放射免疫法檢測BALP,通過酶聯免疫法檢測β-CTX。(4)手術近期效果,包含手術操作時間、平均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下地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術后功能恢復時間六項。
1.4統計學方法
收集整理本組實驗數據,在統計學軟件SPSS 20.0數據包中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手術優良率)和計量資料(髖關節功能、骨代謝指標、手術近期效果)分別應用n(%)和(x±s)表示,組間差異通過X2和t檢驗,在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髖關節功能比較
統計兩組手術前后的疼痛、活動范圍及功能評分,比較平均值,手術前兩組比較無差異(P>0.05),術后1月、術后3月、術后6月觀察組評分高(P<0.05)。見表一。
2.2手術優良率比較
統計兩組手術優良例數,觀察組48例,對照組39例,比較手術優良率,觀察組大(P<0.05)。見表二。
2.3手術近期效果比較
統計兩組手術操作時間、平均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下地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術后功能恢復時間,比較平均值,觀察組術后下地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術后功能恢復時間短(P<0.05)。見表三。
3.討論
外科手術是早期股骨頭壞死的首選治療方案,傳統手術雖然具備一定治療效果,但存在較多缺點。手術操作會造成較大損傷,手術操作時間比較長,髓內減壓方向比較單一,死骨不可徹底祛除,術后多伴有明顯疼痛癥狀[4]。小直徑多孔道髓芯減壓術是新型手術方案,可在人體股骨頭髓內進行多方向祛除死骨,手術操作時間比較短,對正常組織造成的損傷更小,所以患者的術后疼痛癥狀更輕微。該手術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更容易在臨床推廣普及。該手術還可為植骨提供適當、準確與視野良好的股骨頭內空間,可全面祛除死骨的同時,降低手術操作造成的不必要損傷,所以手術整體效果和遠期效果更好,患者的肢體康復功能明顯更佳。本文結果表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手術優良率更大,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更高、術后骨代謝指標、手術近期效果更好。通過手術優良率可評估患者的術后整體康復情況,間接反映患者的髖關節功能與日常生活狀態;通過髖關節功能評分可評估人體髖關節各項癥狀體征變化,明確手術對患者髖關節的積極影響,明確患者髖關節功能和標準狀態的差異,指導患者繼續進行康復訓練;結合骨代謝指標可明確手術、股骨頭壞死對人體骨代謝狀態造成的負面影響,也能間接反映手術治療對骨代謝造成的干預和影響,可間接反映患者的恢復情況;通過手術近期效果可明確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可間接反映患者的整體康復效果;本文研究結果無疑表明,小直徑多孔道髓芯減壓術效果優于傳統手術效果。
綜上可知,早期股骨頭壞死應用小直徑多孔道髓芯減壓術治療,手術優良率、手術近期效果較好,髖關節功能、骨代謝指標改善良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程省,葉向陽,湯立新,等.關節鏡監視下髓芯減壓加自體骨打壓植骨聯合納米仿生骨修復材料支撐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療效分析[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20,34(10):695-698.
[2]姚征,董永輝,李真,等.粗通道髓芯減壓聯合同種異體骨植入術治療激素性與酒精性股骨頭壞死的療效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20,34(12):1217-1219.
[3]李軍,魏開斌,常輝,等.臍血單個核細胞聯合髓芯減壓植骨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臨床效果[J].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學報,2021,42(10):744-747.
[4]郭曉忠,岳聚安,王冉東,等.經大粗隆單一入路雙孔道減壓植骨+異體腓骨支撐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療效分析[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20,15(2):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