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楚潔
小學生由于認知水平的限制,是非觀念模糊,易受外界影響,在家受父母百般呵護,在學校受教師嚴格要求,部分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他們的依賴性變強,缺乏自主能力與自信。因此,在當今社會新形勢下,作為班主任,必須從實際出發,努力創建一個團結自主的班集體,讓學生在這個集體里受教育,被良好的教育熏陶,以此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創建一個團結自主的班集體呢?筆者有以下體會。
一、激發情感,營造民主氛圍
班級管理中,學生經常受學校制訂的各種規章制度的約束,在這種班級管理形式下,學生缺乏分辨是非的機會,缺乏獨立自主思考的空間。為了營造民主的氛圍,筆者做了如下幾點工作:
1.用“目標”引路。目標是學生發展的“啟明星”,只有學生擁有明確的目標,才能把握自己的發展方向。開學初,筆者就讓學生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確立共同的目標。因為目標是學生共同制訂的,學生會積極地向著這個目標努力。
2.用“班規”制約。擬定具體的班級規章制度,讓學生明確自己生活在這個班集體中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久而久之,學生慢慢從“他律”走向“自律”。期初制訂班規時,筆者提倡每個學生都參與,提出自己的建議,暢所欲言,制訂出符合班級實際的規章制度,并張貼于班級布告欄內,由專人負責,違者必究,讓學生明白班規的嚴肅性。
二、增強自主意識,讓學生做集體的主人
一個班只有一個班主任,如果事無巨細都由班主任掌握,這種“保姆式”的管理會扼殺學生的個性,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要建設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就必須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班干部,讓學生當家作主,把集體還給學生,學生的事自己做、自己管,班主任可以從旁輔助。
1.讓學生民主選舉班干部。如果是單純的學生選舉,學生的選舉會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開學初,筆者就讓學生民主選舉班干部,再由教師衡量,根據所當選學生的氣質、性格、能力進行分工。
2.落實班干責任制,加強規范管理。班干部確定之后要精心培養,對于他們的優點進行表揚和宣傳,幫助他們在同學中樹立威信,鼓勵班干部大膽工作,指導他們開展工作的方法。同時,更要對他們嚴格要求,紀律上要以身作則,力求給全班同學起帶頭作用,定期召開班干部會議,組織他們學會制訂計劃和具體措施,檢查落實情況,總結經驗,教會他們如何分辨是非,及時阻止學生間的不良行為。
三、精心組織活動,培養自主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筆者在班中開設了各種活動,讓學生成為活動的小主人,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1.開設行為規范示范小組,示范個人評比活動。筆者在班中結合學校評選“行為規范示范班”這一活動,開設評選“行為規范示范小組”“示范個人”的活動,巧妙引進競爭機制給每次有突出表現的學生加分,每隔一段時間總結一次,評選一次。這樣不但增強了全班學生的集體觀念,也培養了他們自我管理能力。
2.舉行有趣的班隊活動。有趣的班隊活動課不但能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而且還能讓學生提出自主意識。筆者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例如,有一段時間,筆者發現班里有不少學生沉迷于上網,無心向學,這種現象顯然是需要加以引導的,如何才能引導得更有效呢?如果直接向他們發布“不準上網”的命令,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如果給他們講述不文明上網的危害,他們可能也聽不進去。最后,筆者決定在主題班會上先來一段小品,由幾個班干部自編自演的《上網風波》,講述一個名叫明明(化名)的學生由于沉迷上網,結識了一位叫“信天游”的網友,開始他們談得非常投機,明明還暗暗慶喜自己有了一個好朋友。后來,有一次他們約定見面時,“信天游”被守候已久的民警抓獲了。這時,明明才恍然大悟,原來他的網友竟然是一位拐賣兒童的罪犯。看到這里,班里鴉雀無聲,學生們都已經嚇得目瞪口呆了。小品過后,筆者讓班干部組織學生進行感受交流,他們都認識到不文明上網的危害。趁此機會,筆者對文明上網也略作引導。主題班會后,學生上網的現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為了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筆者班也開展了“安全知識競賽”活動,通過圖片展示、活動表演、問題搶答等形式,使學生從中學習了許多安全知識和自救方法。
3.積極開展轉化后進生的活動。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往往會碰到各種困難或挫折,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就會影響他們的健康心理。任其發展,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于是,筆者經常利用課余時間,采取生動活潑的形式,寓教于樂,引導學生分清好壞、善惡、美丑;引導他們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如,在本學期中,學生小爍,上課擾亂他人學習,常常情緒低落,與其他學生相處不融洽;不做作業,各門功課成績落后……每天都有科任教師或者學生向筆者告狀。面對這些情況,筆者沒有責備他,更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多次找他談心,對他進行引導。為了更有針對性地做工作,首先,筆者專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訪,進行詳細了解。其次,設法接近他,消除隔閡,拉近關系,并安排他參加學校各項有益的文體活動。在路上遇到他,有意識地向他問好;只要他的學習有一點進步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最終,筆者的這些行為讓他感到教師處處在關心他、信賴他。通過半學期的努力,他上課開始認真起來,作業也能按時上交,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改善了,各科任教師都開始夸獎他。他逐漸遵守課堂紀律,學習成績也不斷進步了。筆者安排班長和學習委員與他交流討論學習、生活,促使他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經過耐心的引導、啟發及同學的共同幫助,他的變化明顯,比如,午休及自習課,他不僅自己遵守紀律,還管起那些不遵守紀律的同學。在良好的紀律保證下,他的學習成績迅速提高,在期中考中取得了好成績。看著成績單,他激動萬分地說:“老師,謝謝您,您真是我的好老師。”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愛學生,才能使學生自尊、自愛、自強、自信;才能使學生尊敬你、親近你,愿意與你溝通;才能對學生有效的教育。在筆者的精心指導和組織下,學生在班級自主管理的能力日漸提高,班內秩序良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以后的日子里,筆者將全心全意地工作,使教育工作走上一個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