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靜蓉



摘要:目的:探討一體化救治聯合PBL教學模式在急診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在我院急診科實習的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的實習學生23名。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11名,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實驗組12名,采用一體化救治聯合PBL教學法,比較兩組考核分數、教學滿意度等情況。結果:實驗組的理論考核成績與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在滿意度問卷調查中,“希望該學模式作為實踐課主要教學方式”,實驗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一體化救治聯合PBL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加交流合作的機會,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及科研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一體化救治;PBL;急診教學;醫學生;實習
【中圖分類號】 G42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2--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and PBL teaching method in emergency teaching.Methods:Select 23 intern students from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dicine who were internship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June 2020.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11 people in the control group,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12 peop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using integrated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PBL teaching method,comparing the two groups’theoretical assessment scores,teaching satisfaction and so on.Results:The satisfaction and theoretical assessment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in th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I hope this learning model will be the main teaching method of practical cours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integrated treatment and PBL teaching method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 learning,increase opportunities for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and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skills.
由于我國急診醫學起步較晚,結構不合理,與世界一流急診醫學教育存在較大差距,因此積極探討新型的急診教育模式,使其符合急診醫學的飛速發展,從而培養出具備能夠適應急診醫學飛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創新型專門人才,滿足了醫療改革、人民群眾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PBL教學因其具有獨特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能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興趣、系統全面的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國外醫學教育中普遍開展。PBL教學方法于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學醫學院首創,1983年Schmidt通過詳細的論證,提倡在醫學教育中運用PBL作為傳統教學的補充[1]。近年來,該教學方法越來越多的被我國教學學者接受,并引進我國的醫學院校臨床教學中。早期的研究表明PBL教學法在國內急診教學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同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思路,如何根據實際教學、結合其他教學方法仍需繼續總結和摸索[2-3]。PBL教學可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醫學知識,依據典型的危重癥病例,由老師引導,學生根據案例提出問題、自主探究、查詢相關資料并解決問題,構建急診醫學知識體系與提高臨床能力。讓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實現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的“零距離”,培養學生搶救技能和急診臨床思維能力,重在提高操作能力、團隊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各方面急診工作中必備的能力[4]。
而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急救急診搶救流程,通過對急診搶救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梳理,對整個急診搶救流程的優化,可有效減少危重癥患者在急診搶救各個環節耗費的時間,盡可能減少搶救時間[5],從而提高急救服務質量,提升急救服務效率與服務能力。相較于常規急救流程,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相對規范化和程序化,將急診搶救由被動成功轉變為主動,有利于提高急救效率。急診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使醫學生掌握急救知識融會貫通,對危重病的發展預后及相應的診療措施有著深刻的認識,對于完善急診醫學的臨床教學,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操作及思辨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體化救治聯合PBL的教育模式,解決了傳統疊加式授課導致知識體系不完善、不能進行學科間的融合的問題,同時也防止傳統各專科授課中出現的銜接錯誤。與此同時,將學習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求,培養了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強調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創造能力,樹立團隊協作精神,進而更能保證醫學生和醫師具有完成自身終身教育的能力,也能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醫師的需求。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在我院急診科實習的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的實習學生23名。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11名,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實驗組12名,采用一體化救治聯合PBL教學法。
1.2教學方法
(1)對照組(常規教學組):依大綱要求,采取傳統講授式教學法,由帶教老師根據病例所涉及的內容進行精心備課,通過啟發式、病案式教學,播放教學視頻等手段進行授課,講解病人病情評估、急診搶救的相關流程以及相關急救操作技術,并簡單示范相關操作流程,由學生自行實踐聯系,帶教老師指導,課后由學生自主提問,老師就相關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并進行總結。
(2)實驗組(一體化救治聯合PBL教學組):依大綱要求,采用一體化救治聯合PBL教學模式。①前期準備:在帶教老師授課前,挑選急診科典型的病例,將相關的病例資料發放給臨床班學生,并提出相關問題。學生結合老師提出的問題,利用圖書、互聯網、數據庫搜索相關文獻自主學習,尋找答案,并做好相關記錄。②學生通過相關基礎知識的儲備,跟隨帶教老師實地參與病人的接診、處理、診治等過程,熟悉從院前到院內救治的整個流程及相關疾病的診療方式。③集中討論:學生就自己查詢到的相關內容以及在一站式搶救流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回顧與總結,然后進行自由討論,討論結束后由帶教老師就相關問題進一步提問,學生自由回答,帶教老師對相關解答欠缺的地方進行補充,最后由帶教老師總結評價。
1.3教學評估
(1)理論考核:臨床教學結束后,進行基礎理論的考核,總分100分,由同一名臨床主治以上醫師進行閱卷,閱卷前對學生姓名進行統一封閉。
(2)教學滿意度調查:其中包括對教學方式和效果的滿意情況、學習興趣、學習方法與學習收獲等。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基礎資料的基線比較
2.2兩組成績比較
2.3滿意度比較
2.4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3.討論
目前,急救醫療體系包括院前急救體系和院內急救體系,兩者密不可分。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是指將院前急救、急診室急救以及ICU搶救,運用適當的信息技術、調度機制、法律規范及管理模式在互為呼應的基礎上有效融為一體,構建一條暢通的生命綠色通道。新興救治模式的產生對我國從事急診行業醫學人員的知識能力結構、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臨床醫學教育方法是以教師為主體,以授課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部分學校的學生可能通過見習,觀察和重復教師或高年資醫生的操作來進行的。該種教育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其收獲的多少往往與傳授者自身的學識、教學經驗以及臨床經驗有關,傳授得多可能學生就了解得多,有人將此稱為灌輸式的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部分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創新的能力。而且,我國的急診很大程度上從事著分診工作,實習醫生很難對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形成一套系統的認識,缺乏對病人救治過程中疾病演變及后續治療的認識和理解,嚴重地影響了急診醫學教學質量。因此,如何培養一群高素質人才,能快速應對急重癥疾病和社會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培養和建設穩固的急診醫學專業醫師隊伍,以滿足社會醫療衛生發展需求,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該研究通過借鑒國內外對于急診教學的優秀教育模式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確立適合我國急診醫學發展的新型教育模式,通過以我院臨床教學基地為基礎,采用一體化救治聯合PBL的教育模式對來我院實習的臨床教學班進行教學后結果數據表明,在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中發現,在對于教學方法、教學氛圍滿意度、教學方法適應程度,提高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文獻檢索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加交流合作的機會,提高人際溝通能力、自學能力、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學習效果,培養臨床思維能力等方面,兩組比較未有明顯統計學差異。但在是否“希望該學模式作為實踐課主要教學方式”的滿意度,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通過問卷調查及交流,本研究發現一體化救治聯合PBL的教學方法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法存在以下優勢:(1)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的學生的探索欲望,通過網絡、圖書館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不斷吸收新得知識,形成自我知識體系;(2)增加了交流合作的機會,提高了人際溝通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主動思考能力及團隊意識,對急危重癥的救治學習產生興趣;(3)有利于科研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在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新的問題,并不斷深究和創新以解決臨床實踐問題。此外,該教學方法自身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比如前期教學準備時間長,需要較長的教學課時,帶教的老師需具備一定的教學資料,能靈活帶動課堂活動等。但是不管如何,新的教學方法的提出及嘗試,尋找適合我國急診專業教育的特色模式,同時推動急診教學團隊師資隊伍的建設,把“疊加式”教學轉變為“融合性”教學,從而促進優秀帶教老師的培養,培養急診醫學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我國急診醫療事業的發展,從而也推動其他醫學領域的建設。
參考文獻:
[1]Mcparland M,Noble L M,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c,2004,38(6):859-867.
[2]王紅梅,羅德欣,劉陽.PBL教學法及其對臨床教學的作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6):90-91.
[3]黃楊,尹文,郝璐,et al.PBL教學法在急診臨床見習教學中的實踐與改進[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2):83-84.
[4]劉福生,劉錦,孫琛琛,et al.PBL教學法在急診教學中的效果:基于對照研究的Meta分析[J].中國中醫急癥,2019(28):352-355.
[5]袁明瓊.院前無縫銜接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的應用與探討[C].//第三屆世界災害護理大會論文集,2014: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