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華
摘要:目的:研究HPV疫苗接種對高危婦女人群預防效果的影響。方法:選擇于2020.10-2021.6月期間,檢測為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的婦女358例,根據其是否自愿接種HPV疫苗的情況分為對照組(152例,拒絕接種接種HPV疫苗)和觀察組(206例,自愿接種HPV疫苗)。隨訪1年,觀察兩組疾病感染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疾病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宮頸癌病變認知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危婦女人群提高宮頸癌病變認知程度,豐富疾病預防知識,接種HPV疫苗可以明顯提高HPV病毒預防效果,降低疾病發生率。
關鍵詞:HPV疫苗;高危婦女;預防效果;影響
【中圖分類號】 R186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2--01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乳多空病毒科乳頭瘤空泡病毒A屬,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1]。主要傳播途徑有性傳播、密切接觸、間接接觸、醫源性感染、母嬰傳播等[2]。低危型HPV感染主要是皮膚和外生殖器疾病良性表現,高危型HPV感染則容易誘發皮膚和黏膜發生癌變,如各類上皮腫瘤、宮頸癌、直腸癌等。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有效降低疾病感染,才能保障高危婦女的身體健康。本研究中,即分析了HPV疫苗接種對高危婦女人群預防效果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擇于2020.10-2021.6月期間,檢測為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的婦女35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其是否自愿接種HPV疫苗的情況分為對照組(152例,平均年齡34.68±5.47歲)和觀察組(206例,平均年齡34.19±5.52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女性按照四價HPV疫苗接種要求,完成第一針接種后的2個月、6個月分別接種第二針、第三針HPV疫苗。所有研究對象自愿定期接受HPV病毒檢查,記錄檢查結果并隨訪1年。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需觀察兩組患者的疾病感染率、宮頸癌病變認知情況進行評價。在宮頸癌病變認知情況的評價上,使用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價。問卷調查表涵蓋了宮頸癌相關知識,總共20個項目,每項分值為0-5分,滿分100分,得分越高則表示宮頸癌病變認知程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x2和%表示計數資料,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疾病感染率為0.97%明顯低于對照組15.13%,x2=26.795,P=0.001;觀察組宮頸癌病變認知評分為(87.95±5.3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64.12±7.85)分,t=34.187,P=0.00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高危型HPV病毒持續性感染可以引起宮頸癌。目前宮頸癌的預防手段是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加強篩查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效果,但是對于高危型HPV及輕度的宮頸病變尚無徹底清除病毒和治愈。為了提高宮頸癌的預防效果,除了加強疾病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疫苗的接種率非常有必要。
HPV疫苗有不具備危害成分組成的HPV病毒蛋白結構,可以引發抗體發生體液免疫達到保護作用。人體的B細胞在病原體入侵時可以產生抗體,抗體快速捕獲病原微生物,致使其失去活性和毒性,無法繼續繁殖。B細胞具有記憶功能,再次發生病毒感染時,身體可以一天就產生特異性免疫,在病毒還未發生破壞時就已經被消滅。HPV疫苗是將其HPV病毒滅活,減毒或者轉基因處理,注射人體后病毒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當接觸到真正的HPV病毒時,B細胞的記憶功能發揮作用,快速反應,直接殺滅病原微生物,可以免除病毒傷害,起到預防效果。大量臨床數據顯示,接種三次的抗體水平明顯高于一次、兩次,接種得越早,抗體的水平越高,維持的時間也越長[3]。抗體水平可以穩定保持8-9年,在此期間接觸到HPV病毒,抗體可以持續發揮保護作用。接種HPV疫苗的僅有萬分之三左右的女性出現了輕微不良反應,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輕微不良反應,其安全性完全不用擔心。
本研究顯示,高危婦女人群接種HPV疫苗預防效果明顯提高,可以大幅降低HPV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疾病。
綜上所述,高危婦女人群提高宮頸癌病變認知程度,豐富疾病預防知識,接種HPV疫苗可以明顯提高HPV病毒預防效果,降低疾病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鐘鳳珍,林清蘭,覃麗英. 中山市西北部高危婦女對宮頸癌及HPV疫苗接種的認知情況分析[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0,7(16):157-158.
[2]解秋霜. 育齡期婦女HPV感染篩查、疫苗接種認知調查及干預建議[J]. 中國性科學,2019,28(10):119-124.
[3]許蘇華,蒯國林. 高危婦女人群宮頸癌病變認知程度及接種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預防效果[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