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孫


摘要:目的 探究微創血腫碎吸術對顱腦損傷患者的療效。方法 選擇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入的50例顱腦損傷患者,依照治療方法不同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應用微創血腫碎吸術治療,對照組應用傳統開顱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結果 觀察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評分和Barthel指數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8.00%,較對照組32.00%低(P<0.05)。 結論 微創血腫碎吸術治療顱腦損傷療效顯著,能有效恢復患者神經功能、意識功能和生活能力,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顱腦損傷;微創血腫碎吸術;傳統開顱手術;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51.1+5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2--01
顱腦損傷指的是顱腦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致的損傷,會出現生命體征紊亂、意識障礙、瞳孔散大、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若是不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任由血腫體積不斷增大,會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1]。微創血腫碎吸術具有創口小、操作簡便、治療時間短等優勢,能夠在短時間內清除大量血腫,在臨床應用廣泛[2]。基于此,本研究探尋了微創血腫碎吸術對顱腦損傷患者的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入的50例顱腦損傷患者,分成觀察組、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女10例,男15例,年齡50-75歲,均數為(62.53±4.51)歲。對照組,女11例,男14例,年齡50-75歲,均數為(62.94±4.39)歲。兩組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3]:(1)所有患者均符合顱腦損傷的診斷標準;(2)全部得到MRI、CT檢查確診;(3)家屬對研究均知曉同意。排除標準:(1)手術禁忌癥者;(2)合并腦疝者;(3)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史。本次研究得到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常規給予檢查和治療。觀察組:應用微創血腫碎吸術治療,予以CT檢查,確定血腫的具體位置,選擇最合適的靶心位置,給予麻醉、常規消毒后,做顱骨鉆孔,完成后將壓力傳感器放置在顱內硬膜外處,應用限速電鉆和3mm血腫碎吸針對血腫進行穿刺,當鉆針進入到血腫邊緣時,應用空針管負壓將血腫周圍血清和不凝血液抽吸干凈,完成之后將碎吸針鉆入到血腫的中心處,并將20000-50000U的尿激酶注入進去,將引流管夾閉,隔1-4小時之后將引流管開放引流。第一次行碎吸術時要保持顱內壓在25mmHg范圍內,引流量依照CT檢查情況,一天不可超過兩次。對照組:應用傳統開顱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全麻之后依照血腫位置作馬蹄形切口于額部或顳頂部,保持內徑為6cm×8cm,將硬腦膜切開,清除壞死的腦組織和顱內血腫,實施減壓,注意術中防止損傷血腫壁。
1.3觀察指標
(1)兩組治療療效相比,評價內容有神經功能、意識功能和生活能力,其中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價[4],內容有意識水平、感覺、運動、視力、語言等,有0-42分,分數在6分以下表示出現輕度的神經功能受損;6分以上但是低于14分表示出現中度的神經功能受損;14分以上表示出現重度的神經功能受損。意識功能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5],包括語言、睜眼、運動三項,總分3-15分,分數與意識功能成正比。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評價[6],包括進食、修飾、轉移、洗澡、如廁、上下樓梯、穿脫衣服等10項,總分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能力越強。(2)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相比,包括電解質紊亂、感染、血腫復發等。
1.4 統計學處理
全文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x±s)用于表達計量資料,χ2用于檢驗計數資料,其中P<0.05表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療效相比
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GCS評分和Barthel指數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相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8.00%,低于對照組32.00%(P<0.05)。見表2:
3 討論
顱腦損傷主要是優于暴力直接或間接對頭部產生作用,進而導致顱腦組織損傷引起的顱內血腫,大多數患者會出現顱內壓升高、嚴重意識障礙、神經元壓迫等癥狀,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變化,情況嚴重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7]。因此需要探尋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內科保守治療即為應用藥物來緩解血腫對顱腦組織的壓迫,不能夠直接將血腫清除,并且不能及時止血。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微創血腫碎吸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得到廣大醫師和患者的青睞。
本研究得出觀察組NIHSS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GCS評分和Barthel指數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8.00%,較對照組32.00%低(P<0.05)。傳統的開顱手術損傷較大,并且術后容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另外若是患者的顱內血腫體積不大、未合并腦疝、病情比較穩定時采用開顱手術治療會增加其手術風險。微創血腫碎吸術能夠有效快速的將顱內血腫清除掉,并且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雖然是一種有創的治療方式,但是能夠快速緩解患者病情[8]。與開顱手術相比,微創血腫碎吸術在治療顱內血腫量不大、病情比較穩定的顱腦損傷患者中具有創傷小、治療費用低、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少、住院時間短等優點,目前已經成為臨床治療顱內輕度血腫的首選方法。本研究中微創血腫碎吸術中應用3mm的血腫碎吸針對患者顱內血腫進行碎吸,能夠減少對患者顱內組織的損傷,因此相應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的情況更少[9]。
綜上所述,微創血腫碎吸術治療顱腦損傷療效較佳,能顯著恢復患者神經功能、意識功能和生活能力,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趙思任,張建斌,張吉論,等.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去骨瓣術后腦積水風險列線圖模型構建及其價值評估[J].創傷外科雜志,2022,24(4):259-264.
[2]曾浩,陳玉霞,成泉江.顱腦損傷去骨瓣減壓病人行顱骨修補術后繼發硬膜外積液的原因及治療策略[J].安徽醫藥,2022,26(2):326-330.
[3]劉玲,謝宗新.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清除聯合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2,22(1):78-81.
[4]DONG,JUN,JIANG,ZIRONG,CHEN,JIN,et al.Evacuation assisted by endoscopy has better efficacy for s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 hematoma than CT-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aspiration: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J].British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9,33(3):348-351.
[5]王浩,宣娟娟,楊彥楠,等.開顱血腫清除術聯合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21,28(7):1010-1014.
[6]王霞,劉琴,周澤華,等.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血清微小RNA-126、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與遲發性顱內血腫的關系[J].微循環學雜志,2021,31(2):36-40,45.
[7]殷會詠.預見性平衡雙側去骨瓣減壓術加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清除術治療重型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的療效分析[J].黑龍江醫學,2021,45(3):272-273.
[8]李靜,孫冬弢.重度顱腦損傷病人顱內血腫清除術后急性腎功能不全的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20,28(6):581-583.
[9]王鐵峰,王剛,崔海隨,等.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與微創血腫碎吸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比較[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9,19(3):502-50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