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持續質量改進在病區藥品管理中的應用。方法 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在我院病區藥房管理中對10名醫護人員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并抽取500份藥品審查記錄單、50例患者進行分析研究,統計缺陷事件發生率(貴重藥品存放差錯、藥品放置不規范、腐蝕性藥品混放、備藥基數不準確、藥品過期、特殊藥品混放、急救藥品儲備錯誤)、取藥等候時間以及管理滿意度,并將結果與管理前(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情況相比。結果 管理后的缺陷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管理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的取藥等候時間短于管理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的管理滿意度明顯高于管理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病區藥品管理中實施持續質量改進管理,可以進一步減少貴重藥品存放差錯、藥品放置不規范、腐蝕性藥品混放、備藥基數不準確等事件發生,提高管理質量,讓患者更為滿意。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病區藥品管理;缺陷事件發生率;管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S851.66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2--01
前言
病區藥品是存放病區急救藥品和備用藥品的地方,其主要功能是為救治危重病人縮短取藥時間,贏得更寶貴的搶救時間[1]。藥品管理一直都是病區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管理水平可直接影響患者的用藥安全,若存在藥品擺放凌亂、藥品過期、藥品存儲不當等現象,容易引起藥品錯拿、藥品變性等事件發生,增加醫療糾紛,難以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命安全[2]。常規病區藥品管理雖然能夠基本滿足臨床用藥需求,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難以滿足現代化藥品管理需求。持續質量改進屬于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其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降低管理缺陷,減少缺陷事件發生,保證藥品管理的質量[3]?;诖?,本次研究將持續質量改進應用至我院病區藥品管理中,并將結果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在我院病區藥房管理中對10名醫護人員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并抽取500份藥品審查記錄單、50例患者進行分析研究,統計缺陷事件發生率(貴重藥品存放差錯、藥品放置不規范、腐蝕性藥品混放、備藥基數不準確、藥品過期、特殊藥品混放、急救藥品儲備錯誤)以及管理滿意度,并將結果與管理前(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情況相比。10名醫護人員中,男性1名,女性9名;學歷:大專4名,本科6名;其中主管1名,護士9名。10名醫護人員在研究期間均未發生離崗、調崗,且了解此次研究,愿意參與研究。管理前,有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2.36±12.51)歲。管理后,有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2.07±12.16)歲?;颊吣挲g、性別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開展前已獲得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1.2方法
管理前,實施常規管理方法,即每天進行藥品數量清點,仔細核對使用記錄單,確保藥品出庫有溯可追;認真核查每款藥品的保質期,防止藥品過期,對于過期藥品及時清理預防不良危險事件發生;整理藥品,擺放整齊,歸類擺放,對于特殊藥品進行記號標識等。
管理后實施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方法為:⑴組建一支持續質量改進小組,由主管擔任小組組長,要求所有成員都必須參加培訓,熟悉持續質量改進管理相關流程和內容,并認真落實。⑵加強藥品安全管理意識:定期開展交流會,要求全體小組成員參加,積極發表,指出管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和管理問題,如藥品過期、藥品混放等,分析原因,提出相關整改建議,最后明確管理內容并實施。⑶三級監控藥品管理:每天安排白班藥師認真核查藥品存儲情況、數量、保質期、是否開封、是否變質以及藥品發放記錄情況等,有任何問題第一時間上報組長。每周組長進行1次藥品擺放、安全管理抽查,對存在問題進行通報處理,并優化改進管理內容,避免再出現同樣的問題。每月由領導進行管理抽查,建立獎懲制度,并將抽查結果和獎懲結果納入績效考核中,提高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安全意識,保證管理制度的絕對落實。⑷加強藥品存貯:要求每位小組成員準確掌握各種藥品的存儲方法,對于特殊藥品,應先將高危藥品羅列出來,并做好明顯標記,再依次將其他藥品分類擺放,防止藥品混淆導致藥品錯拿。需要放置冰箱存儲的藥品應保證包裝的密封,并標準各類藥品保存溫度,避免藥品變質、潮濕。⑸規范擺放藥品:根據藥品性質、毒性、種類、使用方法、規格等分類擺放,尤其是劑量不同藥品名稱、劑型相同或者外包裝相似的藥品,應錯開擺放以免錯拿。配以藥品清點卡,詳細注明藥品數量、名稱、有效期、使用記錄等。查看以往容易錯拿、過期的藥品,用特殊顏色標記,重點清點核查。結合病區實際情況采購藥物,防止藥品堆積,3個月未使用過的藥品應及時退回藥房。⑹加強藥品有效期管理:遵循“先進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則合理使用藥品,可在病區統一規定由右側取藥,有效期遠的藥品放置左側,一目了然,節省取藥時間。定期核查藥品保質期,對于失效的藥品及時放置專門地方存放,并做好標記聯系藥房退還。
1.3觀察指標
統計管理前后的缺陷事件發生率(貴重藥品存放差錯、藥品放置不規范、腐蝕性藥品混放、備藥基數不準確、藥品過期、特殊藥品混放、急救藥品儲備錯誤)、取藥等候時間以及管理滿意度。
管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擬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內容包括藥品過期、取藥等候、藥品派發效率等,總分為50分,超過40分為非常滿意;30~40分為滿意;低于30分為不滿意。管理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與滿意率之和。
1.4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 22.0軟件完成研究中相關數據的統計學分析。使用“x±s”描述符合正態分布計量數據,比較處理行t檢驗;使用例數、百分率“%”進行計數數據描述,比較處理行χ2檢驗。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 結果
2.1對比管理前后的缺陷事件發生率
管理后的缺陷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管理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管理前后的取藥等候時間以及管理滿意度
管理后的取藥等候時間短于管理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的管理滿意度明顯高于管理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一直以來藥品管理都是醫院的重點管理內容,其不但關系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也直接影響最終的治療效果。常規病區藥品管理內容不夠全面,難以調動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導致缺陷事件發生率居高不下[4]。而加強病區藥品管理,可以排除風險,減少安全隱患,保證臨床用藥安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管理后的缺陷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管理前,取藥等候時間短于管理前,而管理滿意度明顯高于管理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通過持續質量改進管理可以縮短取藥時間,降低危險時間發生,提高管理質量。持續質量改進管理可以進一步降低過期藥品、藥品混放、藥品存儲錯誤等事件發生,保證藥品質量。同時,加強藥品安全管理意識,可以讓所有工作人員參與管理中,調動其積極性,讓其針對現存問題提出有效管理方案,并嚴格落實[5]。三級監控藥品管理可以規避各類風險,及時發現藥品存放、擺放等問題,進一步減少缺陷事件發生。加強藥品存貯可以保證藥品性質,防止藥品發霉、潮濕等,保證藥品使用安全[6]。規范擺放藥品能防止護士錯拿藥品、藥品堆積,減少醫療糾紛,且藥品規格、數量等一目了然,能減少取藥時間,幫助臨床爭取更多搶救時間,讓患者更為滿意。加強藥品有效期管理可以合理使用藥品,減少資源浪費,避免出現藥品過期現象,最終保證藥品的管理效果[7]。更重要的是,持續質量改進重視管理培訓、獎罰和懲罰,并將其與績效考核掛鉤,這樣一來既能夠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又能提升監管力度,促使工作人員重視藥品安全管理,病區藥品管理質量自然而然有所提升。持續質量改進還能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讓工作人員相互監督、取長補短,及時上報問題,最終可以有效改善錯誤,提高科室凝聚力[8]。此外,持續質量改進管理也能規范工作人員的用藥習慣,并不斷向其灌輸安全理念,讓其自覺參與藥品管理中來,促使病區藥品管理形成良性循環,持續提升管理質量,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綜上所述,在病區藥品管理中實施持續質量改進管理,可以進一步減少貴重藥品存放差錯、藥品放置不規范、腐蝕性藥品混放、備藥基數不準確等事件發生,提高管理質量,患者的滿意度更高。
參考文獻:
[1]蔡小芳.持續質量改進用于兒科質量管理的作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2,13(05):187-191.
[2]解忠麗.持續質量改進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22,38(05):162-164.
[3]陳成杯,馬靜,許妙娜.持續質量改進在陰道分娩產婦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會陰側切率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2,29(05):108-111.
[4]王玲,黃新越,弭鳳龍.分析持續質量改進對提高醫院手衛生管理質量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1,32(12):1489-1490.
[5]李伏一,趙桂芳.強化心里護理結合持續質量改進在妊娠高血壓孕婦中的應用價值[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21,38(S2):105+107.
[6]嚴斌娟.我院綜合病區藥品管理質量的持續改進[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19):182-183.
[7]黃琴,高宏,王玲,等.多部門協作在病區備用藥品持續質量改進管理中的應用[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20,31(05):627-629.
[8]林金香,張珍香,吳淑芳.PDCA持續質量改進在病區藥品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06):27-29.
作者簡介:陳偉榮(1969-01),男,漢族,籍貫:廣西蒼梧縣,中專,主管藥師
研究方向:藥品管理、藥品調劑等藥房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