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朋 邢以山
【中圖分類號】 R714.252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2--01
一直以來,臨清市衛健系統堅持改革創新思維,盡心盡責守衛全市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特別是今年年初以來,積極探索“心電一張網”項目,攻堅克難努力解決人民群眾及時就醫問題,讓心血管疾病在“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有效救治,打通了該類疾病救治的“最后一公里”,讓縣(市)級醫療專家、醫療設備、醫療服務等資源直接入住百姓的家門口,解決了百姓就醫不便的問題。
一是攻堅克難改革創新破解難題。山東省臨清市為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讓人民群眾就醫更加便利,讓優質縣級醫療資源得到充分發揮利用,特別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及時“第一時間”檢查、診斷、救治等難題,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水平,提高群眾健康素養,爭分奪秒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的救治率,減少死亡率和致殘率,打通心血管病救治“最后一公里”,努力改革創新醫療救治模式,積極在全市區域打造開設“心電一張網”建設項目,破解基層醫療機構以往救治能力不足,救治力量單薄,救治人才缺乏等問題,攻堅克難改革創新醫療救治模式,積極打造臨清市特有的心血管疾病救治模式,贏得了當地人民群眾的夸贊和好評。臨清市人民醫院為“全國心電一張網暨胸痛中心遠程心電信息智慧平臺建設”單位,為突出解決基層衛生醫療機構檢查效率低、工作強度大、心電檢查水平低、心臟病院外監測難等行業痛點,免費為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提供100臺可穿戴心電采集設備,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數據的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和遠程報告,市級醫療機構心電專業人員在第一時間為患者心電圖做出診斷意見后立即反饋給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并對危重復雜患者給予診斷和治療的指導,讓市級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走進千家萬戶,惠及基層百姓。
二是多部門聯動協作壓實責任讓項目落地。該項目由臨清市衛健局統籌管理,臨清市人民醫院聯合有關部門科室、基層醫療機構牽頭實施。在全市16個鄉鎮區域內的19家衛生院(含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個社區、73家衛生室進行開設。由臨清市人民醫院組建專家隊伍,深入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上門跟蹤技術指導和培訓,共同開展“全國心電一張網——臨清市”項目建設,讓臨清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心電圖檢查和專業的心臟健康服務下沉到基層。市人民醫院專門成立該項目的專家指導組,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組織專業隊伍進行會診結果,確保一有任務立即出動醫療救治力量,在篩查、監測、預警、救治、康養等領域全方位提升臨清市心血管疾病防控、救治能力。
三是整合醫療資源,加強規范化診療培訓。依托臨清市人民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加強對心電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力度,定期組織基層醫務人員進行培訓。為臨清市鄉鎮、社區、村衛生室每季度提供不少于1次的規范化診療培訓。包括心肌梗死的救治、心電圖的認知等多方面知識的宣傳培訓。臨清市衛健局依托市級醫療機構優質資源,加強對臨清市鄉鎮、社區、村衛生室規范化診療培訓,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近期組織培訓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310人次,組織召開促進會議5次。
四是加強監管管理力度和實時調度機制促項目見成效。臨清市人民醫院專門設立了“心電一張網”項目辦公室,實行24小時專家會診值班制度,及時向基層醫療機構反饋診斷結果并提供治療方案,并定期安排專家深入基層走訪督導調研,有效促進了臨清市“心電一張網”項目的高質量發展。各基層醫療機構均成立了由院長任組長、分管副院長任副組長的專項領導小組,有力促進“心電一張網”項目的高效運行。目前臨清市人民醫院首批心電采集100臺設備已全部在鄉鎮醫院、社區、診所完成鋪設,實現臨清市區及周邊村鎮全覆蓋。截止目前共完成遠程心電檢查2004人次,全國心電一張網建設單位心電圖完成數量排名最好成績位于全國第二位,發現危急心電12例、預警心電77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房顫、陣發性室上速、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室速、洋地黃中毒心電改變等),通過微信會診及綠色通道轉診病人,均得到及時救治,極大縮短了胸痛病人的救治時間。
臨清市魏灣鎮薛樓村衛生室負責人彭福祥說:“現在村里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剩下老年人在家里生病之后去縣城看也不方便。有了遠程心電以后,他們在這做了心電圖,就能及時得到縣醫院的服務,這對老百姓來說特別方便。”
“‘心電一張網’作為一種力量和技術支撐,使優質資源得以下沉、高效地實現了醫療幫扶,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得到了技術指導和支持,廣大患者得到了及時診斷和救治。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推動了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發展進程,真正打通了心血管病救治的“最后一公里”。這也是臨清市衛健系統改革創新、“為民辦實事”的決心體現。”臨清市魏灣中心衛生院副院長劉朋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