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發德
摘要: 目的 探究全胸腔鏡手術在肺癌根治性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20.1~2021.12收入肺癌根治術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小切口手術,觀察組:全胸腔鏡手術,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時間及住院時間上少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率8.00%,低于對照組2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胸腔鏡手術在肺癌根治術中能減少對機體創傷,并縮短患者住院時間,與小切口開腹手術相比較,在術后并發癥發生及術后復發上未存在差異性,表明手術療效顯著,值得應用。
關鍵詞:全胸腔鏡手術;小切口胸手術;肺癌
【中圖分類號】 R322.3+5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2--01
肺癌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當前對肺癌治療上以手術為主,并輔助予以放療、化療、免疫及腫瘤靶向等方式治療[1]。隨著近些年來國內老齡化趨勢,老年肺癌患者人數呈現上升趨勢,相比較中青年人群,老年人群機體抵抗能力及各系統功能較差,手術風險性較大,術后極易出現應激性反應,增加術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發生率[2]。為此,如何降低肺癌手術治療風險、減少術后應激反應成為當前臨床關注研究重點。近些年來肺癌根治術治療上,微創理念被廣泛應用其中,全胸腔鏡手術作為代表術式,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但當前相比較傳統小切口開胸手術療效分析上,當前未得出準確定論[3]。為進一步深入分析及探討,本文就胸腔鏡手術、小切口手術在肺癌根治術中應用療效如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1~2021.12收入肺癌根治術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納入標準:①患者經病理和影像學確診為肺癌;②有手術適應癥;③入組前未接受放化療及免疫治療;④知曉研究內容自愿參與;⑤研究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1個月內服用大量免疫抑制劑;②凝血功能異常、高血壓及嚴重感染性疾病。對照組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42~78歲,平均(57.85±7.15)歲,觀察組中男33例,女17例,年齡43~79歲,平均(58.96±7.96)歲,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配合雙腔氣管插管,協助取健側臥位并配合全身麻醉,術中單肺通氣。對照組采取小切口手術,手術入路為患側腋中線第4肋~第5肋中間做長度為10~15cm長的手術切口,鈍性分析胸壁肌群,斷肋骨處理前予以牽拉器對該區域胸廓拉開病灶暴露在手術視野后并切除病變肺組織,并進行淋巴結清掃,配合生理鹽水沖洗胸腔,止血,并予以胸腔閉式引流,縫合傷口。觀察組予以全胸腔鏡手術,以腋中線第7~8肋間做一切口為觀察鏡孔,長度約為1.5cm,置入胸腔鏡,腋中線第4~5肋間做一長度約為4cm主操作孔,腋前線第6~7肋間做長度約為2cm切口為腐草做空,經觀察鏡孔觀察胸膜腔,確認腫瘤位置及腫瘤大小、粘連情況及轉移情況等。器械置入主操作孔,傳統方式對支氣管、肺血管游離后切除病變肺葉,系統淋巴結清掃,完畢后予以生理鹽水沖洗,止血,胸腔閉式引流并縫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腔引流量、術后拔除引流管時間、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術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情況,并隨訪1年,對腫瘤復發、惡性胸腔積液發生情況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住院期間各項指標水平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時間及住院時間上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術后并發癥率、術后1年隨訪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率8.00%,低于對照組2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年隨訪復發及惡性胸腔積液發生情況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癌成為威脅患者健康常見惡性腫瘤,所有惡性腫瘤中肺癌病死率位居第1位。及早診治成為肺癌患者生存質量改善關鍵。當前手術為早期肺癌治療首選措施,當前臨床術式較多,如傳統開胸手術,但術式中手術切口較大,會對胸部肌肉、肋骨及周圍組織造成損傷大,患者術后傷口疼痛明顯,術后肺部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恢復較慢[4]。胸腔鏡成為胸部微創手術代表術式,為胸外科一項重大技術革命。胸腔鏡手術被廣泛用于胸部疾病外科治療中,特點為創傷小、出血少及術后恢復快等,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利于早期恢復,成為胸部疾病治療重要方法。
全胸腔鏡手術通過胸壁操作孔與電視屏幕完成病變肺葉切除及淋巴結清掃,多選擇三孔法,無需撐開肋骨。研究指出[5],選擇全胸腔鏡手術治療N2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能獲得與開胸手術相同的淋巴結清掃與近期預后效果。本次研究中對收入肺癌根治術患者選擇全胸腔鏡手術、小切口開胸手術,對其結果得出,兩者在住院期間各項指標對比中,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時間及住院時間縮短,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偏低,P<0.05。全胸腔鏡手術無法像傳統手術在直視下手術,但胸腔鏡能放大手術局部組織,主刀醫生依據胸腔鏡輔佐光源作用促使手術視野更加清晰,主刀醫生能快速判斷患者情況,對直視手術下視野死角問題有一定改善作用,對淋巴結及胸腔內粘連操作更為簡便,降低術中出血風險性,縮短手術時間[6]。同時手術無需撐開肋骨,對神經以及局部組織損傷較小,相對減輕術后疼痛,利于患者術后康復,相對而言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同時,對兩組患者進行1年隨訪,對其結果得出,在復發率、胸腔惡性積液發生上兩者無差異性,P>0.05。對其結果得出,全胸腔鏡手術、小切口開胸術兩者短期療效相近,能獲得一定顯著成效。本次研究展開上存在一定不足之處,與隨訪時間較短、病例納入較少有關,所獲得的結論存在一定質疑,后續仍需加大樣本、延長隨訪時間深入探討。
綜上所述,全胸腔鏡手術在肺癌根治術中能減少對機體創傷,并縮短患者住院時間,與小切口開腹手術相比較,在術后并發癥發生及術后復發上未存在差異性,表明手術療效顯著,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馬東暉. 同期雙側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肺癌合并對側孤立性肺結節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討[J]. 中國實用醫藥,2021,16(28):26-28.
[2]陳宇,方漢林,劉聞,等. 全胸腔鏡手術對肺癌病人的腫瘤標志物神經元特異烯醇化酶、降鈣素原、CD3+、CD4+和CD8+的影響[J]. 臨床外科雜志,2021,29(2):140-142.
[3]黎緒熾,周濤,李龍. 探究電視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 貴州醫藥,2021,45(5):777-778.
[4]王總飛,楊慧遠,劉先本,等. 全胸腔鏡手術、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和傳統開胸手術對肺癌患者生存及并發癥的影響[J]. 癌癥進展,2020,18(23):2427-2430.
[5]李元博,許慶生,支修益,等. 全胸腔鏡與小切口開胸手術治療75歲以上肺癌的比較[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8,18(12):1066-1068,1087.
[6]肖首浩,周文華,曾紹杉,等. 全胸腔鏡與小切口開胸手術治療70歲以上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對比[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0,26(2):256-257.
[7]徐啟良,李華. 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與常規開胸手術治療Ⅰ期非小細胞肺癌近遠期療效及安全性的對比研究[J]. 中國實用醫刊,2020,47(11):51-54.
課題名稱:百色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全胸腔鏡手術在肺癌根治性治療的應用研究)
合同編號:百科2018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