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梅群措
摘要:目的? 分析外科潛在的護理風險,探討針對風險的護理對策的實施效果。方法? 選擇本院外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組開展研究,全部患者被均分至研究組和對照組中。對照組接受外科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在干預前,對護理中的一些潛在風險進行了分析,隨后采取了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比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率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出現的護理風險事件較少,該組總體風險事件發生率較低,和對照組數據呈現出明顯差異性(P<0.05)。研究組對所接受的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較對照組高,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結論? 外科護理中有很多潛在的風險因素,對此進行總結分析后,再采取針對性干預對策能夠有效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外科護理;護理風險;針對性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2--01
外科收治的患者所患疾病類型復雜,病情多變,因而護理工作中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風險,使患者的健康受到損害,嚴重情況下還會威脅到患者生命。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提高的風險防范意識,對各種護理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對策,避免或減少各種風險事件的發生,更好地保障患者健康和安全[1]。本次研究即對外科潛在護理風險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護理對策,探討對策實施后所帶來的實際效果。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外科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根據入院時間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劃分至兩組中,其中,2021年上半年入院的50例納入對照組,2021年下半年入院的50例納入研究組。研究組有男28例,女22例,年齡28-75歲,平均(52.53±2.41)歲;對照組有男29例,女21例,年齡27-76歲,平均(52.49±2.37)歲。利用統計軟件分析兩組上述資料,得到的結果為P>0.05,無明顯差異性,可進一步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外科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在進行干預前,總結了護理中潛在的風險因素,包括:(1)外科患者所用藥物種類較多,并且需要根據病情變化不斷更換藥物,如果護理人員風險意識不足,很容易在給藥過程中出現不良事件。(2)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很可能留下安全隱患。(3)護患溝通及交流不足,彼此之間缺乏尊重與理解,容易出現護患糾紛。(4)外科手術后很多患者要留置導管,但導管容易松脫或阻塞,引發安全問題。(5)病房、走廊、衛生間等設施不完善,患者存在跌倒的風險。(6)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痛苦,同時心理上也存在負擔和壓力,出現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以至于出現不配合治療的行為,從而埋下一定安全隱患。針對這些風險,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加以解決,包括:(1)定期對科室內的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外科護理各方面的知識、操作技能、與患者的溝通技巧等,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此外,定期組織小型會議,護理人員共同探討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潛在的風險,做出風險防范預案。(2)給藥過程中,不論是口服藥還是靜脈輸注用藥,都要嚴格進行核對,核對藥物名稱、用藥劑量以及用藥者的相關信息等,確保藥物使用無誤。(3)對患者的病情變化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嚴格進行護理文書的書寫,以便于為醫生的診治提供準確依據。(4)針對置管患者,要關注其管道通暢情況,避免出現彎曲、受壓及阻塞等情況,與此同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相關導管的護理方法。(5)在病區張貼安全警示標識,嚴格督促相關人員做好病區的清潔工作,保持地面干燥;在走廊、衛生間設置安全扶手,放置防滑墊等,以免患者跌倒[2]。(6)平常工作中多與患者溝通、交流,關注其心理狀態及情緒變化,針對存在不良情緒的患者進行耐心疏導,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并盡可能予以滿足,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避免因患者自身因素而導致各種風險事件發生。
1.3觀察指標
(1)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2)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以問卷方式對患者開展調查,非常滿意率和滿意率之和為總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經分析,研究所得均為計數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所使用的軟件為SPSS20.0,數據表示為(%)的形式,行χ2檢驗,滿足P<0.05即可判斷為差異在統計學上有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總體風險事件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總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3討論
外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較多,這些風險有的是因護理人員所致,有的是因環境方面的因素所致,還有的是因患者自身因素所致,但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最終所損害的都是患者的健康及醫院的聲譽。因此,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權益,維護醫院的整體利益,有必要針對外科風險進行干預。本次研究表明,針對外科護理風險進行干預后,風險事件總體發生率顯著降低,且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對這些干預措施表示高度認可。因此,建議外科臨床關注護理風險問題,并制定針對性干預對策,以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保證患者就醫安全。
參考文獻:
[1]閆坤,李想,劉玉玲.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和防范對策分析[J].母嬰世界,2021(13):230.
[2]張寧,曲靜.外科護理中的潛在護理風險及應對策略分析[J].飲食保健,2020,7(28):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