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慧慧 孫立影
摘要: 肝臟移植是各種原因導致肝功能極度減退甚至衰竭的一種病理狀態[1],是肝病患者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而采取的一種手術措施。但由于這種手術過程是復雜的、機械損傷大、過程中還可能會引起其他疾病和癥狀、手術耗費時間長,術后各種引流管的插入和排斥反應的出現使患者很難恢復在生活中的自我照顧的能力。從而需要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觀察與護理,包括對各種管路的顏色及量的觀察與記錄,防止管路的脫落;術后活動與飲食的指導;督促患者按時服用免疫抑制劑;同時預防術后感染。因此術后為滿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恢復健康是很重要的,就需要我們對患者進行時時監測與照顧,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同時保證手術的成功。
關鍵詞: 肝移植、術后、觀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75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2--01
目前,肝移植已成為良性肝臟疾病、腫瘤性肝病等各種肝病的主要治療手段。隨著我院對這種手術實踐次數的增加,術后的治療和護理逐漸程序化。其中護理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對術后患者在體位訓練、引流管護理、免疫抑制劑應用、飲食、預防感染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護理。
1. 臨床資料
患者王某,男性,50歲,主因“查體發現肝硬化伴肝占位3月余,多次消化道出血”入院。診斷“原發性肝癌、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消化道出血”。于2017年1月4日入手術室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手術”。手術過程順利,術畢于2017年1月4日20:30入ICU病房。
2. 護理
2.1術后體位及活動
術后患者宜取平臥位,根據患者恢復情況調節床頭高度,床頭可抬高30-45度,此臥位有利于腹腔積液的流出,減輕縫合處張力,幫助早期恢復。但不宜超過45度,以免引起肝臟發生不同位置的扭轉,從而影響肝臟血液循環。術后1周左右可鼓勵患者下床活動。活動順序和方法如下:
(1)順序為:在床上做起——到做到床沿——扶床活動;
(2)先訓練近端、遠端肌肉的控制能力;
(3)訓練病人的平衡能力,坐位時受力點為臀部,學會用雙手或鍵肢支撐坐起;
(4)讓病人坐在床沿擺動腿部數分鐘;
(5)訓練病人下床時可扶桌椅,墻面或由人輔助活動;
(7)脫離器具慢步行走。
2.2 引流管護理
2.2.1腹腔引流的護理
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2];定期換藥,以便觀察傷口情況;通過觀察引流量、引流液性質來判斷引流效果。引流量逐漸減少,患者不適癥狀減輕,說明引流效果較好;若引流量減少,患者不適癥狀加重,說明可能出現引流管堵塞的情況。
2.2.2 T管的護理
T管為肝移植術后患者攜帶時間最長的管路,需要持續或間斷引流膽汁,直到膽汁變成金棕色,性質變得粘稠。具體護理如下:
(1)觀察并嚴格記錄每日膽汁顏色、性質、量。若膽汁出現異常,例如引流量突然增多或減少,或者患者自身出現發熱等不適癥狀,及時與主治醫生取得聯系,遵囑執行。
(2)定期更換引流管,及時換藥,操作時注意嚴格無菌操作。
(3)引流管妥善固定,避免牽拉、受壓、扭曲、脫落。
(4)引流袋固定高度適宜,避免抬高至腹部以上,這樣才能保證引流液的流出,減少發生逆行性感染的機會[3]。
(5)T管留置期間以淋浴或擦浴為主,禁止盆浴,動作輕柔,以防引流管脫落。
2.3 應用免疫抑制劑的護理
應用對患者機體具有抑制作用的藥物是術后抗排異的主要用藥[4]。每天按規定時間服藥、不得擅自更改服藥劑量和次數;食物可影響FK506和環孢素的血藥濃度,囑患者服藥前后1小時內不要進食;服用FK506和環孢素時不要飲用葡萄柚汁,因為葡萄柚汁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減慢藥物的代謝,從而引起血藥濃度升高。如有異常,及時與主治醫生取得聯系。
2.4 飲食護理
肝移植手術給患者帶來巨大的機體消耗,故術后飲食非常重要。移植患者在沒有咨詢移植醫生以前最好不要服用OTC中藥制劑或調味品,注意均衡飲食,有助于身體健康。
(1)飲食原則
①循序漸進,少量多餐:飲食應以低糖、低脂肪、高維生素和適量優質動物蛋白為原則。術后早期患者自身對各種營養液的吸收能力有限,加之胃腸蠕動沒有恢復,應從流質開始逐漸過渡到半流質、軟質、普食,流食應從清流食開始濃度逐步增加如稠米湯、雞湯、各種新鮮果汁和蔬菜汁等。
②病人服用激素可使食欲增加,應合理安排飲食,控制體重增加和血糖,避免出現移植后肥胖癥和高血糖。
③注意飲食衛生:食用新鮮飯菜,不吃隔餐剩飯;蔬菜、水果要潔凈;選擇減少脂肪代謝、減少肝臟負擔、營養豐富的食物,如雞、排骨、魚等,宜清淡,避免油膩食物。
④飲水:術后服用的藥物對肝、腎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患者每天需要飲用至少1500ml的水,來增加代謝,減輕腎毒性。
2.5 預防感染
由于手術時間長、創傷大,患者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現感染。而肝移植術后主要的死亡原因就是嚴重感染。發生排異反應時,應用大劑量激素也增加了感染的機會和嚴重程度。 因此,護理上要做好各項保護性隔離措施。術后患者安置在獨立的病房,定期消毒患者的用具,可用紫外線消毒,噴灑式消毒。室溫保持在20-24℃,濕度在50%-60%,每天定時進行空氣消毒,1日/次。除特殊天氣外,病房每日3次通風換氣,每次至少30分鐘。術后患者免疫力低下,易發生感染,限制探視。醫護人員接觸患者前后,要嚴格執行手衛生。術后訓練患者的咳嗽排痰的方法,盡量自主排痰,防止肺部墜積性肺炎、肺不張[5]等。
3.小結
由于肝移植手術涉及的方面比較廣泛,所以需要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作為護理人員,應該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進行有效的醫護溝通,促進患者最大程度的康復,提供優質、安全、有效地護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繆潔,劉志華等。綜合護理方法對圍手術期肝移植患者并發癥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J]。山東醫藥,2013,53(9):44-45。
[2] 魯建平。肝膽外科手術146例引流管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3):108-109。
[3] 周月紅,褚敏娟等。肝移植術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的ICU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學雜志。2012,16(24):121-122。
[4] 葉青,肖新蓮等。肝移植病人手術前后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8(4):329- 330。
[5] 羅葆華,陳紅等。肝移植患者術后的臨床觀察[J]。寧夏醫學雜志,2013,33(7):673。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常慧慧,女,漢族,1994年11月,河北承德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護理。
通訊作者:孫立影,女,漢族,1995年11月,山東菏澤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護理。